一、宋楚泓之战
1、意思是: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
2、它一方面加强了列国间的融合,为专制帝国和中华统一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高铁车到广州南站,我读完李孟存、李尚师《晋国史》,沉默无语。
4、“甲骑具装”,指全副武装的骑兵部队,人和马匹都披铠甲。上图为马铠,引自《中国古兵器大全》。
5、叔兴回答说:“如今鲁国大丧,齐国将有乱事,国君您将得诸侯而不长久。”
6、參觀盤龍城遺址博物館(2022年1月2日,丁善泉供圖)
7、左传宋楚泓之战注音全文:zuozhuancongchuhongzhizhanzhuyinquanwen
8、远交近攻:战国时期秦国范雎提出的兼并战争策略。前266年,秦昭王用范雎为相,并采之“远交近攻”策略,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这样既能破坏六国合纵,又能巩固所攻占的土地。此策对秦统一六国有深远意义。
9、徐州是一座有情有义的城市,
10、正是凭借这支“突厥化”的轻骑兵,唐军成功扫平了中原群雄,而后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唐军轻骑兵又以闪电战的速度消灭了东突厥,成为了东亚的新霸主,大唐帝国兴盛于轻骑兵的马背上。
11、参战方:郑国、鲁国,许国
12、参战方:晋、鲁、卫为一方,齐为一方
13、时间:鲁僖公四年(前656年)
14、君主在宗庙祭祀先祖,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它等于告诉祖先,政权依然在手,国家仍然存在。在宗法社会,祠堂也是成为代表着宗族权力的地方。在电影《白鹿原》中,黑娃因为进不了祠堂,不能参加祭祀活动,这在黑娃的父亲眼里就是非常丢脸的事情。当然,黑娃最后带领一帮人砸掉祠堂,是预示着一个崇尚祭祀的时代宣告结束。
15、到了靖康时代,金军凭借他们的骑兵、特别是重骑兵优势,成就了“女真满万不能敌”的战争神话,为了应对这一压力,岳飞一方面“以骑制骑”,建立了以岳云为核心的岳家军骑兵;
16、分析:孙子曰:“兵以诈立。”楚军强而示弱,意在欺骗随国,无奈季梁“知彼而知己”,楚计因而不逞。
17、子母炮图。引自《中国古代兵器图集》。
18、特种兵的待遇非常好,但选拔标准也相当苛刻,差不多只有那些能着全套甲胄,佩弓弩剑戟,带三日干粮,一日跑完马拉松的人,才有资格入伍。
19、宋楚泓之战,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非要等楚军渡得河来,摆好阵势,杀将过来,才跟人家接战,结果失去机会,大败而归。
20、时间:鲁桓公六年(前706年)
二、宋楚泓之战原文
1、叔虞封唐的“唐”于今何处?《史记。晋世家》云:“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
2、春秋时期车战的常规打法,是两军对垒时先远远地放箭进行火力压制,随后再驾车冲击对方阵列,阵列先溃散的就算失败。
3、缘由:楚国方霸,楚庄王进兵伐郑,郑人臣服。晋军救郑,晋楚交锋
4、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宋楚泓之战》,节选自《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本篇内容记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同楚国争霸的历史,充分描写了宋襄公固守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结果导致宋军在泓之战中惨败的历史过程。
5、除了步兵以外,东周各国还积极创建新兵种。
6、分析: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在伐谋、伐交、伐兵三个层面,晋国一方都下了功夫,占了上风;而楚国一方联盟分裂,内部又不团结,兵寡少谋,失败自在情理之中。子玉虽然保住了自己的一支军队,但在楚王的压力下不得不自杀谢罪,使楚再败、晋再胜,“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据童书业先生《春秋史》,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的第一次大战,有力地遏止了楚国的北侵,南夷势力从此退出中原,扭转了“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缕”的险恶局面,保住了华夏文明的持续发展。
7、而到了战国,随着参战方和战争规模的增加,战争模式变得更加复杂惨烈,贵族式战争被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的残酷歼灭战所取代,战争演变成了只要能取得胜利,任何行为都不受限制。
8、宋襄公逃回睢阳,受了很重的伤,不能再起来了。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咱们的仇人,千万别跟他们来往。晋国的公子重耳挺有本领,手下人才很多,他现在虽然在外面避难,要是能够回国的话,将来一定是个霸主。你要好好地跟他打交道,准没错儿。”
9、上半場領讀内容(《岳麓書院藏秦簡(肆)》)
10、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蜀吴之间的一次战役。由于吴袭杀蜀将关羽,222年,刘备率大军征吴,在夷陵为吴将陆逊用火攻所败,此役过后,刘备病逝。
11、时间:鲁僖公五年(前655年)
12、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
13、其晋齐秦楚发展成为大国有一个共同原因,他们位于诸夏的边缘,外部皆蛮夷戎狄,在春秋初年还不好意思兼并诸夏国家时,易于对外扩张疆土——其实很快也就没啥不好意思的,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时期就开始兼并其南边的姬姓小国啦。其实齐晋秦楚四个大国,只有晋国是与周王室同姓的姬姓国,合该他领导诸夏。(以我观之,韩赵魏“三家分晋”实为华夏历史不幸之源头,倘若晋不如此中衰,虎狼之国秦断无机会一统诸夏,秦制也不至于肆虐华夏两千多年。试想若是晋国统一中国该会怎样。)
14、在战略上,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攻击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因此人和上鲁国占优势。在战术上,曹刿正确依据形势采取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因此鲁国虽然实力弱于齐国,但是却能够取胜。宋楚泓之战,双方军事实力相当,宋大败,主要原因在于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殆误战机,惨遭失败
15、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所以衡量国家军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是战车的数量。
16、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楚国国君相聚在一起,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宋襄公又自做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17、缘由:吴越争霸
18、国君的绝对利益边界,因此开始从自己居住的都城拓展到四方边境处。
19、“带甲百万”也就变成了衡量军事强国的主要指标。
20、分析: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
三、宋楚泓之战原文及翻译
1、我从翼城故城村驱车到闻喜上郭村,走省道费时1小时左右,故亦觉得曲沃不大可能在今闻喜县,当时交通不遍,曲沃小宗动辄出兵攻袭晋国大宗,不可能有如此之远的距离。但曲沃在凤城需要更多考古学的证据。
2、二是:前468年。以此年为开始一是因为是周贞定王元年,二是因为此年是《左传》的截止年份,故以此为续。
3、在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袁崇焕首次携红夷大炮亮相便力挫努尔哈赤亲率的后金大军,取得了双方开战八年以来的首次大胜,有史料称,宁远之战中的红夷大炮“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
4、地点:鞌(今山东济南市)
5、怒晋军,并在晋军前来挑战时主动出击,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晋军一方面战和不定,不认真备战,一方面内部又出了叛徒,大战打起时主帅又慌忙下令退师,从而自乱阵脚,导致大败,只有士会带领的上军事先准备充分,遇事不乱,得以不败。
6、参战方:周王、陈国、蔡国、卫国,郑国
7、参战方:晋国、虞国、虢国
8、如果说清初的强敌环伺,成就了皇太极至康熙朝的火器发展,那么,正是从康熙平定噶尔丹开始,清帝国周边再无可危及其政权生存的强力竞争对手,没有敌人可以强大到倒逼清军军事创新,清军纵然不胜,也没有动力走出舒适区。中国火器发展在此之后彻底走向停滞,甚至有所倒退,鸦片战争时清军使用的火炮在作战效能上甚至有可能还不如康熙时代。
9、和财贿,并不想吞并晋国,(穆公语:“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也不想过多杀俘。(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
10、傳世文獻(《左傳》爲主)
11、僖公十一年——僖公二十八年
12、展开全部从赵括本人角度来看,不要只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即是不要纸上谈兵。从人才任用角度来看,不要只重视关系而忽略能力,不能因为一个官二代而赌上国家利益。从战略角度来看,实力不济就应该扬长避短,等待时机,不能匆忙出战,鲁莽行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要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赵括只知背死书,却不懂变通,还刚愎自用,最后坑了四十万大军。(望采纳,谢谢)
13、汉代班固曾经指出:“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
14、1月6日上午9点半,云龙书院周末大讲堂第223场公益讲座、也是新年第二场讲座开讲啦!尽管昨夜下了雪,天气寒冷,但云龙书院内仍济济一堂,众多听友聚精会神聆听了由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徐州市语言学会会长乔秋颖主讲的《品读左传》。乔教授和大家一起品读了《左传》中的经典篇目,《左传》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当代仍有启示意义,那就是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规则、守信重诺,以获得人生启迪,服务社会现实。
15、这是《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有一段记宋楚泓之战的文字(今选本皆作《子鱼论战>。
16、宋襄公说:"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约好,怎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
17、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
18、參觀考古工地(2022年1月2日,陳晟供圖)
19、讲究仁义道德的战争早就过时了,何来“义师”与“义战”?
20、參觀考古工地(2022年1月2日,葉章强供圖)
四、宋楚泓之战完整版原文及翻译
1、武器技术和作战方式,此时也有了巨大的革新:
2、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赵武灵王时期开始到康熙王朝,在这历经两千年、二十多个朝代的时间里,在从未停止过的军事压力下,特别是分裂时间不短于统一时间的军事竞争之下,古代中国的军事科技与战术革新一路高歌猛进:
3、缘由:郑国以许国“不共”为由,联合鲁国讨伐许国
4、到了唐开国时代,为了回应突厥轻骑兵的机动性优势,李渊启动了骑兵革新,告别了北朝以来盛行的重骑兵风潮,建立了一支以突厥为师的轻骑兵。
5、据班固《汉书·地理志》的划分,宋国是周朝十三个民俗区之具有独立的民俗和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
6、远智吕作为BOSS拥有范围攻击技能,攻击力强,要击败远智吕并防止他伤害己方武将,就要打得他不能还手打他之前最好清小兵,然后己方武将一起扁他,打倒之后站起来时他必定使用范围技能,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减少他站起来的次数,落地后不停使用追加攻击,蜀国的话可以使用星彩的特殊技,基本没什么问题全关卡CLEAR之后使用妲己其实非常轻松.几个特殊技下来管你吕布还是前田庆次,一招下来就是小半血,而且是不可防御的,吃了玉玺后真是无敌状态,在超难五星关卡可以7秒干掉远智吕
7、总之,战争观的变化与作战方式的发展,促进了战争理论相应发生变化。孙武顺应战争发展,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变化的轨迹,并致力于兵学理论创新,终于有了《孙子兵法》这部伟大兵学经典的诞生。
8、分析:此战晋军并未输在实力上,而是输在内部不团结,行动不一致,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战术措施。此时晋国卿室骄横,各行其是,军事上的失败可以从政治上的失序查找原因。战后主帅荀林父主动请罪,而真正的罪魁先縠却未受任何惩处。
9、僖公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
10、参战方:齐国,鲁国
11、集中學習賈連翔老師綫上講座《出土竹書的整理及其技術方法研究》
12、当作为赵军最大军事强点的骑兵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反而进入了最能彰显秦军纪律性和兵力优势的步兵军团战斗模式,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也就不言而喻了
13、領讀内容(以《里耶秦簡(貳)》爲主)
14、宋楚泓之戰(與《春秋事語》對讀)
15、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383年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4世纪下半期,氐族建立
16、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后来的齐孝公)的嘱托,答应将来对太子昭予以照应。
17、另一方面又在“以步制骑”的战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郾城大战中以砍马腿战术大破金军最精锐的超重装骑兵——“铁浮屠”。
18、《商君書》之《説民》《弱民》《去强》篇
19、分析:狼瞫把一腔怨气发泄在敌军身上,而不是犯上作乱,与韩之战时的庆郑恰成鲜明对比,而战局胜负亦判然两样。可贵的是,秦穆公在殽、彭衙两次战败之后,仍然重用孟明,使其“增修国政,重施于民”,国力进一步强盛,终于称霸西戎。
20、在战略上,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攻击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因此人和上鲁国占优势。在战术上,曹刿正确依据形势采取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因此鲁国虽然实力弱于齐国,但是却能够取胜。宋楚泓之战,双方军事实力相当,宋大败,主要原因在于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殆误战机,惨遭失败。
五、宋楚泓之战拼音注释
1、2021年10月21日楚簡讀書會(葉章强供圖)
2、癸酉(六月十七日),师陈于鞌(济南附近)。邴夏御齐侯(齐顷公无野),逢丑父为右(骖乘,勇武有力,保卫主帅。主帅居中掌旗鼓,御者居左;如无主帅,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骖乘居右)。晋解张御卻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不给马披上甲而使劲赶马进攻晋鲁曹卫联军)。
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宋襄公,有关故事内容的解释如下:
4、结果:鲁庄公采用了曹刿的战术,等齐军三鼓(同时大约也冲锋了三次)之后才擂鼓出击,一战而胜。曹刿的理论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1952年侯马新田遗址就被发现,此后不断发掘,1957年才提出它是晋都新田的可能性,1965年发掘出“侯马盟书”(《左传·定公十三年》“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之后,才最终确定它就是晋都新田遗址。
6、附録:武漢大學簡帛中心簡牘讀書會與會人員表及活動年曆
7、缘由:殽之战后,秦国兴兵向晋国复仇
8、而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步战,新式武器也被源源不断地研发出来。
9、楚簡及秦漢簡讀書會的舉行,不僅受到了中心内部同學的歡迎,還吸引到歷史地理、中文、考古等其他專業同學的參與。大家互相交流學習,獲益良多。不少讀書會成員在研讀過程中確立了興趣方向和論文題目,並且在交流討論中收穫新觀點,糾正偏頗的解讀思維,學習到科學的研究路徑和方法。得益於同好之間的即時分享和老師的指教點撥,不少源於讀書會的研究成果都得到中肯的審讀意見。
10、这就是所谓的“物勒工名”。
11、当时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形式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殆误战机,惨遭失败。
12、当当、京东、文轩、博库,全国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有售。
13、到了东周后期,也就是战国时期,国家间的空白地带消失殆尽,地缘政治开始起主导作用。
14、缘由:前一年,晋文公卒,子襄公立。留守郑国的秦将愿作内应,请求秦国发兵袭郑,秦穆公不听蹇叔劝谏,执意出兵
15、汉武帝反击匈奴的三次战役:①前127年,河南战役:卫青出云中,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置朔方、五原郡。②前121年,河西战役:霍去病出陇西,入匈奴千余里,大获全胜,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③前119年,漠北战役:卫青、霍去病分东西两路北进,全歼匈奴主力,匈奴北徙漠北,基本解除匈奴对西汉北边的威胁。汉东自朔方,西至令居,以六十万吏卒屯田,加强防守。
16、《宋楚泓之战》,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本篇内容记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同楚国争霸的历史,充分描写了宋襄公仁义道德,结果导致宋军在泓之战中惨败的历史过程。
17、因此前期的“礼不伐丧”,变成了此时的“趁你病,要你命”。
18、缘由:楚国兴起,向汉水以东扩张势力,威胁随国及其他小国
19、领会到《左传》中提倡的精神是:
20、接下来,孙子说“不可不察”,一个“察”字,反映出他对战争问题的慎重态度,同时也引出了其后更为精彩的演绎。
六、宋楚泓之战
1、在彭城之战中,为了对抗刘邦近60万大军的压倒性兵力优势,项羽亲率3万骑兵突袭彭城,以快制多,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骑兵的长途奔袭能力与机动性优势,创造了骑兵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步兵集团的中国战史记录。
2、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帮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完成了齐桓公的嘱托;宋襄公试图联合楚国,借助楚国的力量称霸,又实行重楚轻齐的外交策略,于是举行了鹿上之盟,盟主没有当上,却在盂之会中成了楚成王的阶下囚。
3、清華叁《祝辭》、清華九《禱辭》
4、它们的内容全面而深刻,包含从战略到战术的各个层面,编织出了那个时代军事活动的壮观图景。
5、孙永和在《古曲沃地域考析》一文中认为,“细查上郭村出土铜器铭文,却难以发现与曲沃有明确和直接的关系。参加该处发掘的考古专家也认为,推断这城即曲沃古城,目前的考古资料难以说明问题,而已发现的墓葬规模也远未达到公侯一级的标准。”但曲沃桓叔、庄伯、武公并非公侯,按礼制不可能有公侯一级的墓葬,何奇之有?而上郭城址的规模委实符合《史记。晋世家》所载:“曲沃邑大于翼”。
6、前329年,魏国听闻楚威王去世,就立刻出兵伐楚,夺取了楚国的陉山。
7、王敏,女,生于鲁、长于鲁,现居北京。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以书为业,读书、编书、著书,调词遣字笔耕方寸,寻章觅句编辑人生。
8、参战方:楚国,随国
9、泓水之战中,宋军率先摆开阵势,数量更多的楚军则需要渡河摆阵后才能进攻。当楚军渡河和摆开军阵时,部将曾两次建议宋襄公趁机袭击楚军,均被讲究仁义的宋襄公拒绝。等到楚军列阵完毕后,结局可想而知。宋军大败,溃不成军,甚至宋襄公自己腿部还遭到流矢击中,并于次年箭伤发作身亡。
10、怛罗斯之战:怛罗斯之战是751年唐朝军队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军队在中亚的会战。750年,高仙芝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并杀死塔什干国王。阿拔斯王朝派出东征军,在呼罗珊波斯人的协助下进攻高仙芝。751年,高仙芝领导的安西都护府军队在怛罗斯之战中败于阿拔斯王朝的东征军,被迫返回龟兹。之后高仙芝试图反攻,但因兵力不足作罢。此役使得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流入阿拉伯,对阿拉伯和欧洲之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1、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地。”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12、涿鹿之战: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最终蚩尤被杀,东方的夷人也归顺了黄帝。
13、到战国时期,因为铁器的推广、平民的大量参军以及弩的发明,战车的地位严重下降,步兵遂成为最重要的兵种。
14、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2年),兹甫的父亲宋桓公病重。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本应是继位之人,可是兹甫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15、前597年,楚庄王在位,晋楚邲(今郑州北)之战,楚国大胜,报了城濮一箭之仇,晋国则陷入危机之中。但虽然衰弱内乱不敌楚庄王的晋国,收拾齐国还是绰绰有余,前589年,晋国在鞍(今济南西)之战中击败齐国,兵临齐都临淄,齐国遂再服于晋。前580年开始,晋楚第一次弭兵,楚国仍不消停,前575年(晋厉公及楚共王时期),晋楚复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就在我老家的邻县,下次回去得去凭吊一下),晋军以一国之力击败楚、郑、陈联军,报了邲之战的宿仇。
16、宋军的将士。因为他主观固执、死守教条,导致宋军丧失了有利的战机,吞下了战败的苦果。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不顾实际情况,抱着教条不放,导致失败的一类人的代表。
17、时间: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
18、如果您对内容感兴趣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19、楚国的兵马排好了队伍,一声鼓响,就像大水冲塌了堤坝似的涌过来。宋国的军队哪儿顶得住哇。公子目夷、公孙固,还有一位公子荡拼命保住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大腿上早已中了一箭,身上也有几处受了伤。那面“仁义”大旗委委屈屈地给人家夺了去了。公子荡不顾死活,挡住了楚军。公子目夷保护着宋襄公赶着车逃跑。公子荡死在乱军之中。公孙固带着败兵残将一边抵抗,一边后退。楚军乘胜追击,宋军大败,辎重粮草沿路抛弃,都给楚军拿了去了。
20、时间: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
1、心思思筹划了一两年的晋南之旅,7月下旬终于成行。23日从深圳出发,坐高铁抵达三门峡,当晚旋打车到运城;7月30日从郑州坐高铁返深圳。只用了7天时间,较原计划的10日提前了三天回来,原因不再细说。
2、明初的火铳代表了当时世界火器技术的最高水平。但在此后,欧洲在列国竞争的背景下,火器的研发制造进入了快车道,逐步超越了相对停滞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