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雎原文
1、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2、(名著目录上下滑动查看)
3、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4、sùyïu cïng zhīwǎn zài shuǐzhōng yāng
5、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6、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
7、cēncīxìngcài
8、《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9、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1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合集
11、(2)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1):一种水鸟,即王雎。
1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13、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14、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15、但是,这样理想的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在主流话语中只是昙花一现,在此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屹立于风雨中的冰凉的贞节牌坊才是爱情的基本意象,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真实。闪耀于先秦爱情审美价值观中的人性光。
16、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解题策略梳理
17、(4)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18、作者:(法)罗曼·罗兰
19、《关雎》全文诗文翻译/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作者:佚名(先秦)
20、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二、关雎原文
1、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2、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3、七下‖《红岩》全集(共30章)
4、寤 寐 求 之。
5、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6、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
7、芼(mào):择取,挑选。
8、(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上海股东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9、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10、(9)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11、七——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
12、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13、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
14、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李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15、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16、《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7、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8、(17)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19、《关雎》和《蒹葭》全诗原文:
20、九下‖《儒林外史》全集(共第五十六回)
三、关雎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9)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3、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4、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5、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6、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7、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8、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9、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10、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求取。之:指荇菜。
11、zuǒyòucǎizhī
12、《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3、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14、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15、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16、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17、《关雎》译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窈?i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窈?i淑女,寤寐求之。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窈?i淑女,琴瑟友之。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参差荇菜,左右芼之。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窈?i淑女,钟鼓乐之。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18、部编版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篇目
19、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20、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四、关雎原文及翻译
1、白话文释义: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2、(8)阻:险阻,难走。
3、(16)采采:茂盛的样子。
4、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5、zuǒ yòu cǎi zhī
6、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7、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8、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9、写作手法39讲汇总
10、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11、zuǒ yoù líu zhī
1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3、《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14、《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15、(12)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6、关雎宫位于沈阳沈河区的沈阳故宫之中,是沈阳故宫中“崇德五宫”之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由于十分宠爱他的一个叫海兰珠的妃子,于是就册封她为宸妃,住在沈阳故宫内宫廷区的东宫之中,位份仅次于中宫。取《诗经》典故,赐名关雎宫,以此表达对宸妃的浓浓爱意。
17、七下‖《骆驼祥子》全集(共二十四章)+电影+章节、人物简介
18、wù mèi sī fú
19、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20、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
五、蒹葭
1、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弹琴鼓瑟去亲近她。
2、作者:(挪威)乔斯坦·贾德
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关雎最后一句是: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7、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8、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学视频汇总
9、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汇总+思维导图(66例)
10、(13)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11、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
12、zhōng gǔ yuè zhī
13、wù mèi sī fú
14、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资料汇总
15、到最后一句“钟鼓乐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敲起钟鼓来取悦她”,但是钟鼓在古时为礼仪用器,平常是不会敲打的,只有在祭祀和重要礼仪才会用到,怎么会用此去取悦她呢?可知“钟鼓乐之”实为君子婚嫁之大礼也,而且已经“琴瑟友之”,此恋情可谓完美。
16、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17、zàihézhīzhōu
18、guān guān jū jiū
19、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0、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六、关雎原文
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2、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
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4、来源于清皇太极的感情史。皇太极惟独钟爱宸妃海兰珠,在她的身上倾注了夫妻间的全部感情。皇太极封海兰珠为“东宫大福晋”,仅次于皇后,位居四妃之首。东宫也赐名为“关雎宫”,因为《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取名关雎是对海兰珠姣好容貌的赞美,又是对她贤惠温柔的歌颂。
5、zuǒyòumàozhī
6、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7、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8、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9、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0、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1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2、cēn cī xìng cài
13、zuǒ yòu liú zhī
14、(4)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15、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16、jūn zǐ hǎo qiú
17、(6)参差,长短不齐貌。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18、qiú zhī bù dé
19、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20、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1、(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2、以上说的是它的情感美。
3、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4、九下‖《蒲柳人家》合集(12章节)
5、(10)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6、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7、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8、(原文)诗经•关雎•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10、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
11、zuǒyòuliúzhī
12、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13、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
14、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15、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6、qiú zhī bù dé
17、关雎的作者不是朱熹。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诗经中的“风”大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作之时即兴创作的民间歌谣,后来被人们整理出来.作者的名字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了。
18、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