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
1、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2、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
3、(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4、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5、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6、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7、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
8、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能,能够。
10、有着“民贵君轻”的思想,重视德行、仁义的孟子,对以“利”为目的行事原则的公孙衍、张仪自然不会认为他们是大丈夫。孟子纵横捭阖,擅长在辩论过程中找到对方的软肋,然后一招致命。
11、生:读出景春、孟子的大丈夫观的语句。
12、生:他们会摇唇动舌,曲意顺从诸侯。比如说诸侯们为了自己的“霸业”,要发动战争,那么公孙衍、张仪们就会为了自己的利,不分是非、没有原则的顺着诸侯的意思来而挑起战争。陷人民于水火之中。
13、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为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语气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14、师:第二句怎么理解呢?
15、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16、原文: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17、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18、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19、《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人们要坚持正道、不畏强权。
2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二、富贵不能婬原文及翻译视频
1、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2、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3、㈢悟悟孟子的“大丈夫”观
4、师: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丈夫”的外延在延伸,内涵也在丰满。不仅仅伟人英雄是大丈夫,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是大丈夫。所以同学们,祝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都能“不淫不屈无媚骨,堪称人间大丈夫”。下课!谢谢!
5、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现在我入朝为官,官职做到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利,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说我尊贵,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领,这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的眷顾啊。
6、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7、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和周而复始吧!
8、师:老师也做了假想:景春面有愧色,避席拱手曰:“闻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如拨云而见青天”
9、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师:指导反问句语气,重读“岂、焉”。“一怒”句,“居天下”句节奏朗读。(提醒同学注好重音,划好节奏。)
11、生:羞愧、哑口无言、恍然大悟、掩面而逃……
12、女(rǔ):同“汝”,你。
13、耄耋:指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14、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兵败被俘后,拒绝高官厚禄,写诗明志,慷慨就义
15、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16、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17、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最大原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18、居五日,桓侯体痛(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为“过了”。)——《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
19、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0、师: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套用一下“君利,莫不利”。那么公孙衍、张仪们追求的什么“利”呢?出示朱自清语段。
三、富贵不能婬原文及翻译朗读
1、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2、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他们不是没有原则的“妾妇”而是杰出的古代外交家。孟子却将其一味解释为“妾妇之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孟子的说法有失水准。
4、尧舜圣明,却生不肖之子;瞽鲧愚顽,反有大孝之男。
5、释义: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6、师:没有问题了,老师现在来考你们一下。出示语句解释。
7、师:解决了翻译问题,我们对课文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发现文中景春、孟子在讨论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8、所以人活在世上,对于富贵的人不要去追捧他,对于贫贱的人不可去欺辱他。这就是为人处世周而复始的规律。
9、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0、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11、师:大家的悟性真好,这一遍读得语气鲜明,节奏分明。入情入味地朗读有利于课文的理解。我们继续来理解课文,想一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同一个字不同意思。(出示字词解释师生共同解决,提醒学生做笔记。)
12、出示翻译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
13、本意: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文中作动词,意思为行冠礼▲
14、辨别天下众多可辨别的东西,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富贵时不能过度,贫贱时不要动摇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15、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16、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7、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18、师:说得真好,请大家记下来。那么景春羡慕、敬佩、崇敬公孙衍、张仪什么呢?
19、“富贵不能淫”的意思是:富贵不能迷惑他的思想。这句话出自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全文译文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时,天下就平安无事。”
20、孟子并不同意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分为两个层次:
四、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百度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生:分角色朗读景春、孟子的观点。
4、生:“以顺为正道,妾妇之道也。”孟子举生活中的例子,写母亲告诫女儿对丈夫的顺从来写公孙衍、张仪对诸侯王的顺从。
5、生:是占有更大的土地、拥有更大的权利、追求“霸业”。
6、《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7、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1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8、师:这些“利”是谁给的?
9、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10、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1、深闺娇娥,运退反为娼妓。
12、理解: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淫,这里取“过度,无节制”之义出处:《孟子·滕文出自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13、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4、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15、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16、霸王英雄难免乌江自刎;
17、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18、师:顿开茅塞的不仅是景春,还有在座的我们,难怪林语堂先生说:
19、文中列举了自古以来诸多名人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十分巧妙地把太子这种傲慢的态度将要造成的后果引喻出来。可以说,吕蒙正不仅是太子的老师,也是天下学子的老师啊。
20、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唐·刘禹锡《陋室铭》
五、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逐句
1、师:理解得真透彻。孟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气势雄浑地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真的大丈夫”。我们现在再来朗读孟子的观点,除了气势之美,还要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2、原文节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生:读“富贵能淫,贫贱能移,威武能屈”。
4、当时的知识分子即所谓“策士”,都想投机取巧,在某一诸侯国受到重用,升官发财。思想领域则是“百家争鸣”,与政治上的混乱局面不相上下。所谓诸子百家,就形成于此时。
5、师:围绕板书总结:景春的大丈夫观是对权、威的追求,是一种私利;孟子的大丈夫观是对仁礼义的坚守,是一种博大的情怀。
6、颜渊命短,原非凶恶之徒;盗跖延年,岂是善良之辈?
7、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然而,孟子的挖苦真的是正确的吗?纵横家的思想是周旋于列国之间,通过结合、分割诸侯之间的关系(外交手段),实现“纵横捭阖,天下为一”的理想与抱负,促进天下的统一。
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翻译: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10、师:这是说得哪一类人?
11、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12、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13、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现在,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14、生:是“金玉锦绣,卿相之尊”。
15、窈窕淑女,却招愚莽之夫;
16、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17、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18、生:羡慕、敬佩、崇敬……
1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20、译文:(大丈夫应当)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里——‘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义’;能实现理想时就与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六、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
1、衣敝缊袍,常存礼仪之容;
2、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心)——《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3、师:读得真好。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反对的,他怎么说?
4、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现实意义:
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清·蒲松龄《狼》
7、师:同学们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孟子分三个层次来述说自己的观点。第一句话用三个字来概括。
8、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9、《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10、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1、师:你感觉景春对公孙衍、张仪是一种什么样的心里?
12、孟子说:“这怎么可以成为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用顺从作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13、关于运气和实力,到底哪个更重要?一定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在易学界,很多人也对这篇文章夸赞不已,认为文中易理在其中。因为,这篇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章,可以恰好的回答“运气和实力,谁更重要”的问题。
14、昔居洛阳,日乞僧食,夜宿寒窑。思衣则不能遮其体,思食则不能饱其饥。夏日求瓜,失足矮墙之下;冬日取暖,废襟炉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厌,人道吾贱也。非吾贱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15、翻译如下: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16、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17、原文: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8、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20、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3、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
4、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5、贱,与贵相对,它不是生存状态而是生存档次;贱的本意是“价格低”,也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人格卑鄙;再引申出去,就是贱骨头,贱相,贱人。以前有句很粗俗的骂人话叫做“你妈的贱胎”,足以见得“贱”是多么的让人不齿。“小姐”为什么会被叫做鸡而不是叫作凤凰?因为鸡一群一群的不值钱,贱那,而贱正是这一群人的人格。
6、意思: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该文言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全文如下:
9、《富贵不能淫》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出处:先秦·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注释:富贵,指的是富贵的权势;不能,即不可以;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翻译: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
12、盖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3、所以,奉劝各位,人生在世,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因为人生无常。
14、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萧何也只是县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而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15、师:理解了这些词语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请同学们译读课文,把不太好理解的划下来全班交流。
16、《寒窑赋》透出的是⼈⽣命运和天地⾃然变化循环的思想,⽂章以⾃⼰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命运的起起落落。
17、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
18、尧舜圣明,却生不肖之子;
19、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20、贫贱不能移:战国时齐国饥荒,一位穷人宁死不吃嗟来之食
1、《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2、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还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下来,天下战火就熄灭。”
3、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