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人买履译文
1、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2、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3、2020年5月推文汇总
4、书单:人大附中推荐阅读书目
5、有个郑国人想买一双鞋,又不知道自己的尺寸,就拿了根草绳依自己脚的大小铰了一段,可到集市上找到鞋铺,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店主见他要买鞋便当即拿出一双请他试穿,可他却说:“不行不行,我忘了带尺码,怎还能买鞋呀,我得回去取!”说完,转身便往家跑。回家一看,尺码果然放在凳子上,他赶紧拿起草绳,又返身往集市赶。到了集市上才发现集市早已散了,那铺子也已关了,他十分气恼,捶胸顿足,连连怪自己太糊涂,以致误了买鞋。路人看见他的情形十分好笑,问道:“你是给谁买鞋呀?”“我自己。”“那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非要去取什么尺码呢?”那人连忙摇头,道:“那怎么行呢?我的脚怎么会有尺码那么准确呢?”。
6、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7、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8、5个技巧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超实用!
9、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10、本篇文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11、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12、②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3、点评:真心佩服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她将一个做事固执,不听别人劝告的人物形象,完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有趣!
14、以前,有一个从郑国的年轻人,他想到集市买一双鞋子。他坐在椅子上,先量一下脚的尺度,再用笔写在了纸上。
15、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最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6、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17、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8、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弟。
19、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20、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也存在“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人,而且不在少数。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而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会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二、郑人买履译文注释原文
1、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3、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4、他来到了集市上,集市人很多,张明东逛逛,西看看,来到了一家卖鞋的店铺,伙计看到有客人来了,很热情把他迎了进去。张明在店里看了好一会儿,找到了一双自己满意的鞋子,伙计把鞋子拿出来,张明连忙到口袋里拿尺码。但是,尺码没找到,自己却急得满头大汗,这才想起自己忘带了。伙计在旁边看了,问他:“客人,你找什么了?”张明答道:“我尺码忘拿了,我回家拿。”说完不等伙计答话,就急匆匆回家了。
5、到了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郑国人好不容易挤进去,找到了卖鞋的。刚想买,却发现自己没带尺码。他对老板说:“老板,我先去拿尺码,回头再来买,记得等着我。”老板建议:“客官,你为什么不穿上试一试呢?”郑国人不听:“不行,我只相信尺码,尺码是可靠的。对不起,我先走了。”老板追在他身后喊:“别走呀!穿上不行吗?”可是,老板跑不过郑国人,只好回去了。
6、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7、至:等到。之:动词,到……去,前往。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⑬操:动词,拿、携带。
8、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9、有个郑国人,想买一双鞋子,他就预先用条绳子量好了脚的尺寸,却把绳子忘在了座位上,然后上集市买鞋去了。他来到集市,在一家鞋摊上相中了一双鞋,便想量一下。往衣袋里一摸,才发现忘了带那条绳子来。他急忙把鞋放回鞋摊,对卖鞋者说:“我忘了带鞋的尺码了,等我回家拿来再买吧。”等他急冲冲地赶回来的时候,集市早已散了,结果也没能买到鞋子,直气得他两眼发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有人看到他这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却说:“我宁肯相信我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我的脚。”
10、◆买椟(dú)还(huán)珠
11、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12、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3、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4、2019暑假书单新鲜出炉(小学篇)
15、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16、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17、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8、如此方能处事圆融,自在无碍。
19、《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
20、欢迎分享,欢迎您的再次观临!
三、文言文郑人买履译文
1、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
2、郑国人回到家,顺利拿到尺码。他欢天喜地向集市走去。卖鞋的老板左等右等,等不到郑国人,眼看集市要散了,他只好回家了。
3、一天,郑大脚要去集市买一双鞋子。在这之前,他先用尺量了一下自己的脚,接着把他脚的尺寸写在一张纸条上,最后他就出门了。
4、何不试之以足:之,代词,代指他想买的那个鞋子,是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何不以足试之?"意思是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5、郑国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邻居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邻居听了问道:“你买鞋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合适不合适呢?”这个郑国人一脸严肃地回答说:“那可不成,量出来的尺码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亲自量好的尺码,而不相信我的脚。”
6、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7、韩非有严重口吃,但却是文笔流畅的优秀作家。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
8、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北大等联袂推荐经典书目
9、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10、编辑|传承与开创青少年悦读汇
11、到了集市,他看上了一双鞋,从口袋里翻尺码。突然,他发现自己忘带了尺寸,未免有些着急,便火急火燎地赶回家,拿完尺码后,又火急火燎地赶回了集市。到了集市,集市却已经散了,王田没有买到鞋,很懊悔。埋怨自己,走出家门时,没有检查尺码有没有带。
12、www.365dushuba.com
13、(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4、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5、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16、《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17、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自信:相信自己。
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动词)
19、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道理: 对人对事情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0、(寓意):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四、郑人买履译文简单
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木木老师又和大家云上见面了。这周木木老师想轻松一些,给大家讲个成语故事,希望陪你们顺利度过疫情这个艰难的时刻。
2、古时候,郑国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郑大脚。他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脚比正常人的脚大一寸,又住在郑国,所以叫郑大脚。
3、⑥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4、郑人有欲买履者 而置之其坐。
5、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共15种)
6、2019暑假书单重磅来袭(中学篇)
7、已:已经。(时间副词)
8、至之市——至,到。之,往,去。市,集市。
9、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10、《郑人买履》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11、履:鞋子,革履。(名词)
12、欢迎加入读书吧俱乐部。
13、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14、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5、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6、该坚守尺度的时候,便要有择善固执的精神;
17、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18、郑国人来到集市,环顾四周,没有看见卖鞋的老板。只好气愤地回家了。路上,见到好友,把老板背信弃义的事情说给好友听,好友问:“你为什么不穿鞋试试呢?这样不就行了?”他回答:“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9、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20、点评:这个故事中与“郑大脚”对话的是鞋店老板,看来最终郑大脚还是买到了鞋。这样设计,故事的讽刺意味就不浓了。这个死脑筋,就应该让他买不到鞋,让他光着脚丫子回家。
五、郑人买履译文拼音版
1、请持续关注阅多乐木木老师
2、(译文):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名贵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熏香,还用珠宝、美玉、翡翠来加以装饰。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这真是善于卖盒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3、2020年7月推文汇总
4、2020年12月推文汇总
5、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6、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7、怎么样,听了我的讲述,有没有觉得他真的和他的外号一样?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快来告诉我吧。
8、越早接触古文的孩子越能对古文庖丁解牛
9、之:动词,到……去,前往。
10、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1、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2、坐:同“座”,座位。⑫
13、他回家后,东翻翻、西找找,最后终于找到了。可回到集市时,卖鞋的人早走了,他伤心极了。
14、郑人有欲买履者:此名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且:将要。
15、WELCOMETOB612XINGQIU
16、2020年8月推文汇总
17、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现实的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18、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9、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20、往期精彩:↓点击文字打开↓
六、郑人买履译文
1、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2、点评:这个故事读来很是有趣,因为小作者真正抓住了故事的寓意,将郑人做事死板,不懂得变通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特别是故事的末尾,显得意犹未尽,引发了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你读出故事的寓意了吗?
3、张明摇摇头,一本正经地说:“我只相信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4、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6、语文日课:书单汇总(建议收藏)
7、④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9、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0、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1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12、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3、(寓意):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14、郑大脚却说:“我信不得我的脚,我相信用尺子量过的尺寸!”
15、用爱做公益,共创美好明天
16、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17、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8、履:名词,鞋子,革履。
19、点评:故事叙述得非常简洁,要想使故事更加合理,更加有趣,不妨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进行巧妙地补充。那个郑人为什么会忘记带尺码呢?如果你是店主或路人,面对这个浑身冒着傻气的郑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20、韩非子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有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买椟还珠、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都出自《韩非子》,十分受人喜爱。
1、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3、置: 放,搁在。(动词)
4、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5、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
6、这是先秦时期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所写的《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像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情愿相信自己丈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直接试鞋试出来的结果,宁愿相信外界数据也不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7、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8、2020高考语文真题汇总(14篇推文)
9、无奈,他瘫坐在地上,心想:“哎,今天回去肯定会被妻子骂的,明天一定要记得带尺码。”别人听了,问他:“你当时为什么不直接用脚来量呢?”他理直气壮地答道:“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10、(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11、最新部编版语文电子课本汇总(2020秋)
12、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1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4、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15、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16、想成为百万富翁吗?来加入百万大富翁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