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奕文言文翻译
1、①弈(yì):下棋:对~。~林。
2、《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3、《学弈》选自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孟子·告子上》,文体为文言文。
4、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方法:
5、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6、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7、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8、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9、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天鹅。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应该说:不是这样的。
10、借助注释翻译、复述文章内容。
11、译文:弈秋是全国棋艺最好的人。有两个人请他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并不是这样的。
12、为是其智弗若与()
13、《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14、曰(23):非(24)然(25)也。
15、有的是一群努力学习,自我提高的孩子们。
16、之:他,指前一个人。
17、(作者)《孟子·告子》(朝代)先秦《学弈》原文:
18、说说下列“之”分别指什么
19、(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20、译文)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二、学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拼音
1、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2、白话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和他学习,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而另一个人总是想射天鹅;他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3、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其《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惠,死于安乐》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人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4、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6、新年·新出发·新开始·新希望新的一年祝愿孩子们健康成长,金榜题名。也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虎虎生威,虎年大吉!
7、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
8、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9、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的不如前一个。能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0、意思是:学习下棋。《学弈》出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
11、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急)契(qì用刀雕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2、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13、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14、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翻译出“是”的意思。如: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枭雄)。
15、通国:全国。通:全。
16、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όnɡ)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ό)/而射之。虽/与之/俱(jù)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yuē):非/然也。
17、停顿: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一次,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但是一直想着天上会有天鹅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两人在一起学棋,但后者却不如前者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8、注:调整了一下一期营的课程容量,一期营共计古诗14首,小古文14篇,总计28课。二期营将在暑假期间展开。
19、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0、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
三、学弈文言文翻译视频
1、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2、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打卡时间:小柚子们在当天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打卡当天的文言文。
4、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5、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6、补打卡:昨天忘记打卡了也没有关系,您可以点击里面的“打卡日历”,点击打击打卡日期进行补打卡即可~
7、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8、孩子和家长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证音频的正确性。
9、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较为多见。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大景观)。
10、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11、(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12、结构助词(的),如“通国之善弈者也”。再如《东施效颦》中“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第一个是助词,翻译为“的”;第二个是助词,不译。“之”与“所以”连用,含有因果关系,意思是“......的原因”,如:不知颦之所以美。
13、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
14、释义:学习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15、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6、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
17、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18、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19、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0、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四、学弈文言文翻译弗若的意思
1、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告子》。
2、(人们)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它们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而我们今天要看的文言就是关于这“棋”的。
4、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5、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
6、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7、然:代词,这样。
8、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
9、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ɡāo枯干)矣。
10、虽与之俱(jù)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11、我们每周一学习一篇古诗,每周四学习一篇古文,周日孩子们再复习一遍,效果棒棒哒!
12、学习文言文要做到“反复读、看注释、懂句意、释全文、明道理”。
13、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14、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15、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
16、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17、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18、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19、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20、“......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一般翻译为“是......的人”。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和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