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舟记翻译
1、答: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高起而宽敞,加上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由此说起能引发读者兴趣;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中轩敞者为舱——
4、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清凉的秋风缓缓地吹来,江面上没有泛起波纹;徐,缓缓地兴起
6、(31)之:代词,代指“船舱”。
7、(“简”通“拣”,挑选)
8、最后对核舟所作的总结性说明,为的是加深读者对微雕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之巨的印象,同时自然地过渡到作者的议论,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一微雕作品的赞美。结尾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使文章如核舟一样,显得精细而完整,令人爱不释手。
9、②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10、投稿邮箱:3195796802@qq.com
11、(译文)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12、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3、第一层(2段),介绍船体结构,船舱部分。
14、原文:明朝末年魏学洢《核舟记》
15、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16、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各隐卷底衣褶中: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附于子之后。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17、首先,熟读课文,参照书中注解逐渐理解,不要强求,要循序渐进。其次,要将全文的整体脉络把握好了,记住所介绍人物的出场顺序,所描写的景物有哪些,还要注意重点的词语解释,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对文章的翻译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这样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还不容易忘记。其实,不论学习那篇文言文,学习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毕竟古代的文章距今已经很远了,现在人们使用白话文,所以文言文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吃力。不过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以后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
18、(72)衡:通“横”,与纵相对。
19、①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夷,平。
20、倒装句,定语“一”后置,应为“一核舟”。
二、核舟记翻译最简短的
1、(48)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曾不盈尺,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2、此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3、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4、(36)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呼,喊出高而响亮的声音。啸呼,这里指大声呼喊。
5、(26)不属,不相类似。属,类似。
6、④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用石青。
7、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两人的身子都稍微侧着。他们挨着的两膝,各自隐现在横卷下的衣褶里。佛印非常像个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二人不相关。他的右膝平放着,弯着右臂支在船上,左膝竖立着,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43)而:表并列,并且。
10、(43)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现在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11、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2、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八分多一点,高度大约有两颗黍粒光景。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叶做成的船篷盖着,(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窗。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两幅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3)
13、②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14、(译文)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
15、省略句,“居”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应为“居右者椎髻仰面”。
16、(“诎”通“屈”,弯曲)
17、(译文)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着黄鲁直的后背。
18、(102)简:通“拣”,挑选。
19、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20、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三、小石潭记翻译
1、王叔远(生卒年不详),一名毅,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约明熹宗朱由校时期在世,江苏常熟人,明代著名微雕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③椎髻:椎形发髻,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梳成椎形发髻。
4、此文通过白描的手法,详细而有条不紊地记述了他所得到的一个微雕作品——核舟,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5、船尾上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船夫。在右面的那个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打口哨的样子。在左面的那一个,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凝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是否烧开的)声音似的。
6、(“衡”通“横”,横着)
7、第6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技亦灵怪矣哉!”。
8、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9、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10、(1)明,明朝。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曰,名叫、叫作,不译作“说”。
11、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12、(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13、“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它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记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有描述的意味。
14、关注+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15、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16、①绝类:极像。类,像。
1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9、总计整个这条船,共刻有五个人;八扇窗子;箬篷,桨,火炉,水壶,横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连同(图章上的)篆文一共刻了三十四个字。可是,量量它的总长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咦!这技艺也真太神奇了啊!
20、(译文)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四、核舟记翻译及原文
1、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2、(5)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动词,顺着、就着。势,(木头的)样子。象,模拟。形,名词,(雕刻物体的)形状。
3、①古义:通“拣”,挑拣。
4、(12)启,打开、推开。
5、(22)有奇(jī):有,念yòu,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奇,零数。
6、(9)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可,大约。二黍许,二分左右。许,上下。
7、(39)其,代词,那、那个。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低。夷,平。
8、有奇: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9、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10、编委会:月移花影心静如水秋水翁淡墨依然宋怡梦
11、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12、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13、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14、(译文)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15、第二层(4段)介绍船头、船尾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16、(47)阅:阅读,看。
17、是: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18、盖大苏泛赤壁云——
19、罔不因势象形——
20、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五、核舟记翻译
1、译: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
2、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3、(8)八分有奇:八分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余数。
4、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5、译文: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帽子,留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卷子,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特别像弥勒佛,敞开胸脯,露出乳房,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着右腿,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6、(38)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7、又用篆章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8、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9、山高月小:形容夜景的气势,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
10、译文: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名船夫。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1、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十分惊奇道:啊,手艺实在是灵巧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称赞像是鬼斧神工的很多,可是有谁能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轻松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十分清楚的呢?
12、(译文)坐在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扶着一根横木,右手攀着右脚趾,好像大声呼喊的样子。
13、(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14、主播团:深谷幽兰莞尔馨宁清风朗月忘尘云朵儿天降鸿福
15、《核舟记》(作者)魏学洢(朝代)明原文:
16、(109)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
17、(20)云:句尾语气词,无意。
18、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9、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
20、(21)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六、核舟记翻译
1、②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