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鹬蚌相争文言文
1、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2、释义: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
3、方:刚刚。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支:支持,即相持、对峙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即:就,那就。谓:对……说。舍:放弃。相舍:互相放弃。并:一起,一齐,一同。禽:同“擒”,捕捉,抓住。且:将要。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禽:通“擒”,捕捉。恐:担心。为:替,给。
4、身处当今社会,一定要时刻有危机意识,要有大局观,为蝇头小利而以小失大,明显是不理智的。其实,在不同的时代同样读鹬蚌相争会给我们不同的启发。
5、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
6、惠王/曰:“善!”/乃止。
7、”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8、母爱如一杯浓浓的香茶,饥渴时给我们带来芳香;母爱如一加光十色的彩虹,失落时给我们带来希望;母爱如一轮火红的太阳,寒冷时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如一盏明亮的路灯,迷失时给我们指明方向。
9、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0、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1、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12、刘向 〔两汉〕
13、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14、(支)抵触,即相持、对峙。
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表示弱小者不能相互照应,反而互相争斗,最终两败俱伤,反而使共同的敌人得利。从这个故事的前后背景看,苏代是要通过这个寓言告诉赵惠王,燕赵两国共同的敌人是秦国,如果赵国征伐燕国,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而秦国很有可能趁虚而入,进攻赵国,因此赵国不应当攻击燕国,而应当联合燕国,共同抗击秦国。
16、积累关于“母爱”的好段
17、(并)一起,一齐,一同。
18、这时,一只名鹬的水鸟从河边飞过。鹬鸟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轻轻地走到河蚌旁边,猛地伸着又长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壳内的蚌肉。
19、(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子爱是值得的。——夏加尔(绘画大师)
二、鹬蚌相争文言文拼音
1、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2、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
3、由于你们鹬蚌相争,导致对手渔翁得利,这个惨痛的教训得记住。
4、①“有渰萋萋,兴雨祈祈。”(《诗经·小雅·大田》)
5、合纵就是南北方向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阻止秦或齐的进攻。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6、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7、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8、今天继续跟着柚子老师一起来从寓言故事读文言文。
9、鹬曰:‘今日不雨(✦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即:就,那就。)’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10、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孰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1、“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12、(方法引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3、(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14、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高尔基
15、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的情况,否则,只顾与对手争强好胜,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16、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17、方——刚刚。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18、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19、苏代还有一个弟弟苏厉,也是游说各诸侯的纵横家。
20、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三、鹬蚌相争文言文意思翻译
1、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2、甘——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3、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4、(方法引路)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5、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目的在于以一个强国为靠山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来实现兼并和扩张自己的土地。
6、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7、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8、下列加点画线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9、(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10、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
11、作品:鹬蚌相争(《战国策·燕策》)
12、刘向校书时,辑《楚辞》16篇,其中即有《九叹》。后由东汉王逸作注,名《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传本。刘向的文章保存下来的多是一些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等。其著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娓娓动听,论理畅达,从容不迫,在舒缓平易中表现了作者深沉恳切的感情,对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响。刘向还撰有《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刘向在典校古籍时,撰有《别录》。明人张溥辑有《刘子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13、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打死你。
14、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燕策二》。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之际,苏代为燕国游说,在赵惠王面前临时编出了这则故事,并说是他在过易水时亲眼见到的。以“蚌方出曝”寓燕国刚有起色,以“鹬啄其肉”寓赵国开始攻打燕国,以下寓预示赵、燕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决心,“两者……并禽之”寓预见战争的结局是两败俱伤,燕、赵都将被秦国所灭。赵惠王听了苏代的一番游说,放弃了进攻燕国的打算。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由这个寓言故事概括而来的,又写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个成语也就是这则寓言的中心意思。
15、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使得渔夫能够把它们俩一起抓住。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6、母爱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17、(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18、如:《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衣,破读音为“yì”。
19、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停顿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20、这则寓言仅五十六个字,写得简明平实,叙事原委清楚,用了排比,生动流畅。
四、鹬蚌相争文言文禽的意思
1、(惠王)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2、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3、后来,秦国的势力不断壮大,成为东方六国共同的威胁。
4、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河蚌顺着河水上了岸,躺在沙滩上,张开两个蚌壳悠闲地晒着太阳。
5、在古代汉语中,像“天雨墙坏”中“雨”的这种情况应该属于破读范畴。
6、《鹬蚌相争》“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渔者能并禽之的原因是:鹬蚌相争,各不相让,谁也不能脱身。
7、“雨”的读音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读yǔ,有人认为读yù。究竟该读什么音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认为:应当读yù。
8、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9、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10、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俩一块捉走了。
11、今天读这则寓言,使人想到双方争执不下,都要注意第三者,不然,在两败俱伤时,第三者就会乘机而入。
12、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3、《战国策》采用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书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传至今为习用的成语。
14、“且”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15、禽——同“擒”,捕捉,抓住。
16、《韩非子》中对纵横家有这样的解释:“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17、“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方:刚刚。✦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而鹬啄其肉(✦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蚌合而箝其喙(✦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18、(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9、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
20、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五、鹬蚌相争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1、(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2、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做事情要懂得权衡得失。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如果能大气地退让一步,不但不是懦弱,反而是睿智的体现。一时的忍让,有时反而会使眼前的路变得宽广。
3、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最了不起的女人……我遇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优雅的女人。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她。——查尔斯·卓别林
4、前二例为名词,后二例为动词,都是常见用法。
5、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6、(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7、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⑤措:夹住。⑥谓:对………说。⑦并:一起,一并。⑧禽:捕捉,捉住。
9、《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10、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11、(答题指南)苏代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12、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13、(方法引路)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4、出自:汉 刘向《战国策·燕策》
15、(弊)疲敝;弊病,害处,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疲敝。一本作“敝”,同“蔽”。
16、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17、鹬(yù)蚌(bànɡ)相争
18、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19、鹬蚌相争说的是鹬鸟用嘴啄河蚌的肉,河蚌甲壳闭合夹住了鹬鸟的嘴巴,二者僵持不下,在激烈的搏斗过程中两败俱伤,结果渔翁轻轻松松就在河滩上抓到了鹬和蚌。由于在河滩上搏斗,河蚌的劣势是得不到水容易被晒死,鹬鸟的劣势是嘴被夹住容易被憋死。
20、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六、鹬蚌相争文言文
1、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2、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支:支持,即相持、对峙。),以弊大众(✦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恐:担心。)。
3、雨 (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4、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5、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
6、(相舍)互相放弃。舍,放弃。
7、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地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文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8、(答题指南)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方,正。曝,音pù,晒的意思。鹬,音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啄,啄食。句子翻译为: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9、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切勿鹬蚌相争,免得四分五裂。
11、即:就,就会,将会。
12、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游说,对赵惠文王说:“今天我来,路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把硬壳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来,明天你的嘴出不来,就会饿死你!’河蚌和鹬都不肯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国和赵国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穷困疲惫,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个渔夫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周密地谋划出兵的事。”
13、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4、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母爱是尽职的卫士,保护着幼小的生命;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母爱是秋天的金黄,展现着丰收的喜悦。
15、“雨”属于破读中的“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破读”。
16、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7、(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18、注释:①鹬:一种水鸟。②蚌:一种软体动物,两片黑褐色的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方:正,正在。④曝:晒。
19、《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20、(点击上方关注“爱大语文”开创语文学习新时代)
1、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怕出来晒太阳,但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
2、读三遍文章,看看你能看懂多少!
3、(周一背会的有红花,防不胜防,哈哈)
4、相舍:互相放弃。
5、④“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战国策•燕策二》)
6、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7、战国中期,秦、齐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秦、齐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
8、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9、文章讲诉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
10、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11、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12、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13、就这样,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让谁。时间一长,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
14、《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十二策,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篇,约十二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15、喜马拉雅|搜索“柚子语文”
16、(课内文言文诵读及阅读训练)
17、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18、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9、语言里的一个词产生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随着语言运用的深化,它的意义或词性等可能要发生变化,原来表达此项意义的词,可能会同时表达与之相关的另一项意义,原来是这种词性的词,可能会产生另一种词性。汉语所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词的读音来记录词义或词性的演化,比如“王”字,它本是个名词,读“wánɡ”,表示的是当君王的人,要表示“当君王”这个意思,则改变它的读音,读“wànɡ”。再如:
20、③“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甲骨卜辞,见郭沫若《卜辞通纂》)
1、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2、为:替,给。(苏代为(wèi)燕谓惠王曰)
3、(喙)嘴,专指鸟兽的嘴,在这里指的是鹬的嘴。
4、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