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版文言文翻译
1、文理:纹理,质地。文通“纹”,花纹。
2、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3、C.饰以篆文D.必以分人
4、★《活板》文言知识(字词句式)
5、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6、①句意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靠近。
7、四种:水浮法、指爪法、碗边法、缕悬法或浮于水面、放在指甲上、置于碗边、以线悬挂)(2分,大意对即可,写出两个给1分。)
8、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若(像)、燔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讫(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9、(20北京·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0、(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
11、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12、buyimuweizhizhe,wenliyoushumi,zhanshuizhegaoxiabuping,jianyuyaoxiangzhan,bukequ;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13、翻译: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14、C.“砥”,磨刀石;“就”,完成。
15、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6、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17、(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18、(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2分,写出其中任一点给1分,给满2分为止。)
19、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
2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乙文中描绘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这些句子都表现了这种灾难的罕见和厉害,用文中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二、活版文言文翻译简短
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2、①把它拿到火上烤(拿着它靠近火烤它)②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
3、★《活板》课文内容理解(问答式)
4、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5、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例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6、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
7、(名著课堂)《水浒传》(1~100回)每回试题及答案
8、小题1:⑴用⑵指“板印书籍”这件事或这种事⑶靠近完成小题2: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小题3:每字为一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制版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字在这里是用的意思,虚词“以”的用法,一定要记住。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讫”“熔”的意思。小题3:试题分析:能够大致翻译本文,然后根据要求写出相关语句即可。
9、(2)重点词语:承,接。句意:(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10、与“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1、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2、《活板》是今年七下新增的课文,在单元选编上被选入了科学技术单元。所以在课文的教读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古代人的生活智慧。
13、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14、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15、九下‖《蒲柳人家》合集(12章节)
16、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2分)
17、考查对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从字、排版、印刷、字印数目、字的准备等角度作答。如,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每字皆有数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印刷是活的——更互用之;拆法是活的——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18、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9、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练习及答案
20、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用)
三、活板文言文翻译一句一译
1、(2)持就火炀之,就:
2、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整个过程,包括最后拆板的过程,一整套工艺,全无修饰性词语,用词准确,通俗易懂。整篇文章只用三百多字,便将印刷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释得清楚明白。文中多次运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贴之”“贮之”、“刻之”它们分别指代相应的事物,这就减少了行文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本文的优点,“烧”、“炀”、“镕”、“燔”,按照加热的方法、程度不同分别使用,用得都准确贴切。
3、buyong,zeyizhitiezhi,meiyunweiyitie,mugezhuzhi。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5、1)文末“喜欢作者”打赏30元,先加群主QQ:2388380发送截图后进群。2)加群主QQ后,发QQ红包30元,邀请进群。
6、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
7、D.有奇字素无备者(平常,平时)训练有素(素质,素养)
8、拂(fú):擦拭,掸去。
9、主题:课文通过介绍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及卓越的创造精神。
10、(1)重点词语:如,好像;砥,魔刀石。句意: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11、答:对象:活板。顺序:程序顺序步骤:设置铁板→纸灰冒之→板上置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