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
1、其鸣自詨(音同“叫”):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2、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蟋蟀的住宅》图文讲解
3、答: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4、曰:yuē(答曰、美名其曰)
5、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奋斗的结束。
6、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7、我告诉你了你们老师会不会骂我啊其实你可以直接百度的记得给好评哟,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互粉呗亲,@火星酒窖,谢谢支持。更多精彩关注微信marscellar。
8、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视频
9、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口衔高山上的木头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
1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返:fǎn(返还、返修、往返)
12、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13、皇帝啼叫溺水弱小返回饭菜衔着街头
14、选自《山海经》两个其都用作代词句子翻译(1)女娲在东海游玩溺水而不能返回所以变成了精卫.(2)经常叼西山的木头石子,来填满东海.精卫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她化成小鸟,不断地衔南山木石,填塞东海,发誓要把东海填平,仇恨极深,立志报复.意义: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15、其实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那就是小学阶段!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几近于无,寥寥几篇《杨氏之子》、《两小儿辩日》等分散在各册之中。
16、焉:相当于“于此”,在这儿。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18、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20、最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二、精卫填海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1、(3)常衔西山…(用嘴叼)(4)东流注于河(向东)
2、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
3、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4、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意思是,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
5、答: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抗争。
6、溺:溺死沉溺溺爱溺水身亡
7、这个故事,与“夸父逐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8、(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
9、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0、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我不忍心看它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的样子,把它放了吧!”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衅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11、《笠翁对韵》(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12、文中多为单音节词,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接近,如,“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故”是因此的意思,“堙”是填塞的意思;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区别,如,“少女”在文中是“小女儿”的意思。
13、《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14、联想.由大海的浪涛卷起时,联想到那海水白色的波澜.(注:联想是从这个事物想到那个事物,两者都是实的.而想象是一者是实,一者是虚.)
15、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16、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之)脚。
17、啼()弱()饭()街()
18、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19、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这则神话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赞颂了那些坚持不懈努力的人。
20、A.《三字经》B.《山海经》
三、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小学
1、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2、今天继续跟着柚子老师一起来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
3、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释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4、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桑树,叶可以养蚕。③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④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是炎帝之少女:这是炎帝的小女儿。⑥于:在。⑦堙:(yīn)填塞。⑧漹:这里,那里。
5、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6、写少女变鸟决心填海的故事。
7、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小石子或小树枝,一直飞到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8、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9、“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10、帝:皇帝帝国帝王天帝玉皇大帝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2、(1)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13、BAB
14、曰:本意是说,这里可以解释为叫作。
15、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16、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17、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18、三字经(全)音频+注音+注释+图文精美版
19、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20、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在那里,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漳河就从这里(发鸠山)起源,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四、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2、喜马拉雅|搜索“柚子语文”
3、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4、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人定胜天、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5、《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显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6、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
7、你喜欢精卫吗?为什么?
8、“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9、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课《繁星》教学视频
10、(2)(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11、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注释)文首:花脑袋。 喙(huì):鸟嘴。 自?(jiào):自己称呼自己。 堙(yín):填塞。
12、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13、《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14、dìwánɡnìshuǐfǎnhuxiántǔ
15、形容人物坚强意志的四字词语:
16、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17、精卫是怎样填海的?
18、这则神话通过描写精卫不畏艰难,衔来西山木石决心填平东海的故事,赞扬了精卫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19、《增广贤文》(朗诵视频+译文完整版)
20、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五、精卫填海文言文题目
1、可到了初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会突然大量增加,语文学习在原来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三大块内容上增加了很大一块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更是占有重要比例。到后来的中考、高考文言文这块的考核便成了拉开语文分数的重要模块。
2、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3、辨字填空,组词语。
4、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5、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
6、(3)溺亡;微弱(4)古诗;故事
7、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8、(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9、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10、描写锲而不舍精神的名句:
11、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12、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13、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