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估:隋朝末年,炀帝剥削残酷,大兴土木,巡幸游乐,徭役、兵役甚为繁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七年(611年),炀帝为征高丽做准备,征发全国兵、民数百万,“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尤其是山东、河北地区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加上水旱灾荒,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首先在这里拉开。这个口号用诗的形式告诉民众——已经没有活路了!
2、顾颉刚:《我是怎样编起来》,《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3、隋末瓦缸寨李密起义: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里面这句话明显就差多了,主要是不接地气,听了要问是啥意思,问了还记不住。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统治者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统治者的罪恶。(朱元璋起义口号八个字)。
4、元朝韩山童、刘福通红巾军:明王出世;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5、评估: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屠杀百姓极其残酷。这个话很有名,国人迎接商汤,放逐了他。虽然起义的具体事件不可考证,但是鉴于这个“口号”的激烈性,推定为有吧。
6、“兵无常势,战无常法”。朱元璋深明此理,他在每次作战的指导上,固然都对峙慢慢推进,各个击破,军政交攻的原则,但每战的计谋、策略、战术,却因时因地因敌而异。
7、在战争指导上,朱元璋主张要郑重、持重,步步为营,步步为营,不骄傲大意,不轻举妄动。在看待仇敌的立场上,他把小敌看成大敌来打,把弱敌看成劲敌来打,不因小敌而轻战,不因弱敌而粗心,不因胜利而骄傲。
8、凭据分歧的情形,提出分歧的计谋策略和战术。
9、汤普逊著,耿淡如译,《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97页,第350页。
10、汉末张角的黄巾军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试纸,黄巾起义军。这句口号不仅带有极为强烈的宗教色彩,也让很多的群众加入到黄巾军的大潮中。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东汉王朝也走到了尽头,随后进入三国时代。
11、艾因哈德著,戚国淦译:《查理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0页。
12、赫尔穆特·海米茨著,刘寅译,《罗马帝国与加洛林帝国之间的历史与历史书写》,载于王晴佳、李隆国主编:《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与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276页。
13、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8页。
14、唐末黄巢起义:天补均平。对于均平所包容的内涵,一般是指一种平均财富的要求,说明了唐末的农民斗争也不仅仅是反封建暴政、徭役和人身隶属关系,而是进一步明确了反对豪强兼并,要求平均财富了。
15、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明朝的时候,提出的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意思就是说恢复汉人的政权,把元朝的皇室驱逐出去,赶出中原。所以朱元璋起初只能算是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把元赶出了中原,并不能算是彻底覆灭了元朝。
16、“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参见:《晋书·王猛传》。
17、桑原隲藏著,《中等東洋史》,《桑原隲藏全集》(第四卷),第17页。
18、中国与罗马的命运,因公元89年燕然山的一场战役而改变。
19、罗玮:《明代的蒙元服饰遗存初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20、 普洛科皮乌斯著,王以铸、崔妙因译,《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21、顾颉刚著,《中华民族是一个》,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1939年2月9日。
22、 时值天下几分:西面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北面有小明王与元军作战,朱元璋于是向江南挺进,逐渐拥有江淮、湖广、闽浙等大片土地,他开始招纳贤士以谋求大业。这时,佛性大师向他推荐“浙江四贤”。军队在打下懋州后,部分官兵开始淫乱,为了稳定军心,朱元璋误杀将士进献给自己的美女——江南才女苏坦妹,从而掀起了一场读书人对他的讨伐。为了弥补过失,朱元璋痛心疾首,毅然在苏坦妹墓前立下“罪己碑”,坦诚忏悔,终于赢得了“浙江四贤”的归附;此时,各路义军风起云涌,纷纷称王称霸,朱元璋攻于心计,不露声色,虚心接受佛性大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对北方小明王俯首称臣,潜心扩大自己的地盘和队伍,等待时机,决不张扬跋扈。
23、根据江统《徙戎论》的说法,关中地区胡汉人口比例是一比东北地区胡人人口比例更高。
24、西哥特人占领法国南部和西班牙(419年),东哥特人(493年)占据了意大利。
25、爱德华·吉本著,黄宜思等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8页,第165页,第166页。
26、日月神教总坛在书中位于河北的黑木崖,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一个虚构的教派。因教中之人行事诡异,多造杀孽,故被江湖中人称之为魔教,日月教与名门正派的「五岳剑派」格格不入。
27、 郭子兴被歹匪赵均用劫持,朱元璋设计假扮郭子兴女儿马秀英前去成亲,乘机打败赵均用,救出郭子兴,郭子兴感动之下,将养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为妻。
28、张帆著,《论蒙元王朝的“家天下”政治特征》,《北大史学》,2001年第1期,第50-75页。
29、“一个种族就是共享单一起源、并根据自身的类聚区分于另一种民族(natio)的一群人,例如‘希腊种族’或‘小亚细亚种族’……‘种族’这个词因此源于家族的代际,也就是从‘生育’(gignendo)得名,正如‘民族’一词来源于‘出生’(nascendo)。”参见:王晴佳、李隆国:《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与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290页。
30、清朝同盟会: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31、“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及览其策,欣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参见:《旧五代史·世宗纪二》。
32、这个时候明朝上下虽然都知道这个西北有一个很大的隐患,但是沙漠的地理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实在是难以捉摸,继续在征战下去只能是劳民伤财,而且根本就没有获胜的把握。这个时候再打下去无论怎么算,对大明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朱元璋也是无奈,最后只能放弃去北方草原抄家的想法。
33、根据TimO’Neill,阿拉里克时期的西哥特人可能包含2万名战士,总人口可能不超过20万,洗劫罗马的盖萨里克手下的汪达尔臣民也是近似数量,法兰克人、阿兰人、勃艮第人可能不超过10万,总和在75万至100万。
34、明末李自成起义: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话够洗脑的。当时的农民阶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的口号开始是等贵贱,均田免粮,但是广告人出身的军师李岩觉得不够好记,所以改成了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读起来朗朗上口。
35、《晋书·四夷列传》,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48页。
36、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自序》。
37、经此一战,北匈奴西迁欧洲,成为后来日耳曼各部落侵入罗马疆界的重要推手;南匈奴南下中原,开启了五胡入华的先声。
38、匈奴之刘汉,迁徙了63万户汉、氐、羌人到首都(平阳、长安);羯人之后赵,迁徙了几百万汉、乌桓、鲜卑、巴、氐、羌等人口,安置在各个政治军事重镇;鲜卑之前燕,迁移了段氏、高句丽、宇文部、夫余、羯人,人口倍增至千万。氐人之前秦,把远方的鲜卑、乌桓、丁零等族迁至根据地关中,又将关中氐族15万户迁至关东“散居方镇”;羌人之后秦则将各地流人及雍、凉等边地人口迁往关中,达百万余口。详见《晋书》相关“载记”。
39、例如,孝文帝吸收南朝官制,又把九品官阶析出正从上下30级;北朝书法既有“雄强浑穆”的魏碑,又吸收“二王”而催生刚柔并济之美。
40、朱元璋认为,用兵之妙,在于每次攥紧一个拳头,打一个方针,不两面作战。是以,他在制订计谋时,注重凭据仇敌的特点行使矛盾、不两面树敌,力避两面作战或入重围。
41、赵鼎新著,《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文化纵横,2009年第6期。
42、评估:这个起义口号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政策,而把民族矛盾放在首位,激励国民。可惜“平均地权”一项***最终也没有实现,被***打败,也根本是因为这个“平均地权”。
43、评估:汉朝时期迷信盛行,图谶、纬书流传,预言性的东西很时髦。这是“半仙”李通劝刘秀起义,给他打气的话。
44、人们心目中的摩尼教印象很多来自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张无忌、小昭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让人难忘。不少读者误以为金庸小说中的日月神教即是明教,以为是明教在被朱元璋夺取政权之后,教众流落民间,而取“明”之意为“日月神教”。金庸先生在此明确了只有张无忌才是摩尼教徒,这就能让人们对明教有更多的了解。
45、费孝通著,《顾颉刚先生百年祭》,读书,1993第11期,第5-10页。
46、人家搞好内部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的。扩廓帖木儿在明朝的大军班师回朝之后,也开始了迅速整顿,恢复非常的快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西北方面的北元政权,就成了让朱元璋寝食难安,坐不住的存在。
47、朱元璋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战胜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三军将士是否联结。联结同心的戎行必胜,人各同心的戎行必败。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只要使本身戎行的内部联结,并且要使敌军内部门化崩溃。是以朱元璋对峙在军事攻击之前和军事攻击之中,崩溃敌军,星散其公众,使之不攻自破,不战而降。政治攻势的方式首要有两个:
48、隋朝瓦岗李密: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49、 人救起。尽管食不裹腹,却暗察时态变迁;在元朝统治风雨飘摇之时,他断定这是乱世出英雄的大好机遇,于是投身郭子兴红巾军,做了郭子兴亲兵。
50、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引发了“罗马法复兴运动”。
51、即便如此,无论朱元璋是如何的威逼利诱,如何的好言相劝,最后朱元璋还是没能达成元朝臣服的心愿。不单单是臣服的心愿没有达成,还搞得元朝的新君爱猷识理达腊,和扩廓帖木儿二人的感情越来越好,越来越团结,越来越相互信任。虽然人家没能打赢,一路退走,但是人家团结一心,就算打不赢,也开始准备了和明朝的长期对抗。一边搞好国家的内部发展,一边说什么也要跟明朝死磕。大有一副大家拼个你死我活的态度。
52、日月神教,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圣教主驾到。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任教主中兴圣教,寿与天齐!
53、马注,《清真指南·自序》,《清真大典》(第16卷),第510页。
54、在中国,是匈奴、鲜卑、羯(jié)、氐( dī )、羌(qiāng)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在罗马,是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barbariankingdoms)。
55、一是发布檄文,数落敌方的“罪状”,提出有利于崩溃敌方力量的策略性政治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