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文言文
1、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2、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
3、附: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60句
4、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7、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8、你好,人教版初中古文中的辨它是指分辨,辨别的意思,另外一个辩它是指辩论,争论的意思,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意思,
9、◆2022年,若你想当一名快乐的教师,请记住这4句话
10、译文: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11、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12、③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14、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人罢了。
15、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16、译文: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17、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8、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19、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20、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北朝民歌
二、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1、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3、第一步骤,按课复习。文学常识思想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包含了什么道理。字词句篇要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一词多义。然后是句字,名句、含通假字此类活用等现象的句子,特殊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等等。4重点段落。第二步骤,分专项复习。名句积累。2通假字,3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6特殊句式等等。就是把第一步骤的复习在前后贯串起来。形成知识链。一上类似于魏书生的画知识树。
4、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6、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
7、译文:居高官享厚禄的人考虑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8、译文: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君王的过失),传到我的耳中,授予下等奖赏。
9、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10、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2、●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考名著全面梳理,初中生人手一份,考试高分必备!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16、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8、(—)用”……者,……也”来表示。
19、译文:(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0、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三、初中文言文篇目
1、(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译文: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5、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判断。
6、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
7、(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8、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
10、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1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13、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4、(仅展示部分内容,获取全部请拉至文末)
15、与(之)俱来《隆中对》
16、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17、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8、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1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译文:(庭院)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四、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1、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2、一起成长,我们等你来!
3、将以(之)攻宋《公输》
4、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5、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6、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7、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译文:(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8、◆(寒假预习)八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点,新学期必备!
9、(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10、陈涉世家司马迁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隆中对陈寿出师表诸葛亮
11、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
1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
13、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14、首先选择的工具书要与课本版本一致,这很关键。其次:《初中文言文评点》第?册与讲课进程一致。第三:《初中文言文词典》让你随时可查。第四:《初中文言文逐字详解》可让你学得精一点。第五:《初中文言文译注与赏析》开宽你的视野。希望能帮到你。
15、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16、◆(寒假预习)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全是必考内容!
17、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8、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9、驱之(于)别院《童趣》
20、译文: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五、初中文言文题目
1、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3、译文: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
5、(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6、“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7、初中文言文句式整理如下:判断句,以者、也、为、乃、则、非等字为标志;省略句,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动词、量词等情况;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类型;被动句,以为和为所两种情况为主。
8、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1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12、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5、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
16、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17、译文: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8、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9、(4分)①离开,离去。②等候,等待。③曾经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20、(1)晚上(2)使……死(3)大腿(4)背着
六、初中文言文
1、译: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3、译文:第一次击鼓进军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6、译文: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7、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8、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9、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10、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1、(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2、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重点字词解释: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13、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4、译文:(我)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书,(借来)就亲自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15、有个秀才叫何岳,号畏斋。曾经再一次走夜路的时候捡到200两银子,不敢跟家人说,怕他们劝自己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上带着银子来到捡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找了过来,问了他银子的数目和封识(封印的标识),全都吻合,就还给了那个人。那人希望分给何岳一些银两表示感谢,何岳说:“如果我捡到这些银子而不告诉任何人,这些不就都是我的了么,难道我会在乎这点?”那个人千恩万谢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