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汲黯
1、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皇上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2、(争鸣)泰伯生年前1165年之错误
3、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汲黯是个名符其实的大丈夫。
5、汲黯耿直诚恳,且常常敢于犯颜直柬说实话,但正直有余柔韧不足,所以缺乏处世的柔韧与谋略,但是个老忠臣。公孙弘也算个能者,(刘彻举荐贤者,任用能人,是个明主)但能者非圣贤,这个公孙弘道德上实在太可怕,看皇帝脸色说话,但并非是阿谀奉承之人,善于谋略,阴阳纵横之术,野心的驱使他成为一个色厉内荏,阴险狡诈,瑕疵必报的小人,曾落井下石于汲黯,企图害死他全族,未遂,(因为汲黯曾向刘彻告两次公孙弘的壮)主父偃也是被这个老奸人害死,正因这个人善于谋略,平平安安的保全了一切,80多岁才死,可见他不简单,所以你说这俩人关系友好吗?
6、所以对于汉武帝来说,公孙弘为首的儒生是他的政治伪装,张汤为首的酷吏是他的政治打手,至于桑弘羊嘛,是他的首席敛财官,战争军备后勤总队长。那么汲黯呢?
7、汉武帝可以躺在床上接见大臣,甚至有时候懒得连仪容都不想整理,独独就是听见觐见的人是汲黯时,才会立马起来收拾仪容仪表,如果来不及,这个皇帝就会躲起来不见,至于汲黯的提议,统统答应就是。
8、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他要求用五天时间为这次旅行做准备。皇帝说:“我听说郑庄没有吃东西,走了很远的路。他为什么要求时间为他的旅行做准备?”虽然郑庄在外面很受欢迎,但他在朝廷经常附和和服从领主的意志,不敢把自己的是非说得太清楚。
9、汉武帝当时默然——注意这个词,这位老大领导在面对汲黯时经常会“默然”。
10、汲黯在武帝朝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主爵都尉。主爵都尉是负责列侯封爵事宜的中央政府官员,位列九卿,相当于国务会议列席成员,享受正部级待遇。
11、这次是河南省送来加急电报——河内郡(武陟县,陟读治)发生大的火灾,烧毁民房上千间。汉武帝立即派汲黯代表中央政府去视察灾情安慰百姓……
12、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虫分不为礼。然黯见虫分未尝拜,常揖之。
13、赋能个体崛起打造品质生态
14、然后脸色很难看,后来对左右的侍臣说,这个汲黯咋会这么愚直呢。再注意这个词——愚直,愚蠢且戆直。这简直就是对汲黯真实而精辟的写照。
15、汉武帝“……”(让你干的,你没干。没让你干的,你干了。还用道德绑架朕……)
16、以季札这样见解通达,知识渊博、不懈地追求道义的人。如果先前承担了寿梦的遗命。继承了馀昧死后的王位,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周朝宗系的统治,称霸江南。那么,吴国也就能够因而强盛,许多祸乱也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话,阖闾怎么能在地下室里密谋夺位呢?专诸的匕首又怎么能够发挥作用呢?
17、皇帝非常生气。他的脸色变了,继续往前走。皇帝退位后,对大臣们说:“这太过分了。汲黯太愚蠢了。”纪安受到一些大臣的批评。
18、图(唐)独孤及撰《吴季子札论》,卷第65页
19、这公孙弘确实厉害,当初汉武帝搞了个策问,就是面试答题,老大认为他答得最好,列为第一名。
20、汲黯经常在皇帝面前直言谏诤,整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就差将唾沫吐到皇帝的脸上了,于是乎汉武帝非常厌烦他,就把他从今天的西汉外放到山东郯县(古东海郡)做太守,官品没有什么变化。汲黯来到山东以后,可能水土不服,整天卧病在床,长期不出门。汲黯为自己挑选了一些得力的助手,把一些琐碎的小事交给他们办理,自己负责掌管一些大事。
二、汲黯传高清字帖
1、汲黯说,公孙弘位列三公,工资很高,还用布做被面,这是骗人的,不厚道的表现。
2、·萧何:善济天下,星耀西汉
3、有一次,汉武帝在招募有文学素养的士人和儒者时,很得意地说了一句,我要做些仁义的事。
4、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5、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6、汉武帝问:你看汲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结果汲黯忍无可忍。他说:难怪大家都讲不能让刀笔吏做高官。果然!果然!如果按张汤那一套办,只怕普天之下都不敢抬腿走路、正眼看人了!
8、汲黯说,不下拜更能显得大将军降贵礼士。
9、这就比公孙弘和张汤差得远。公孙弘和张汤在汲黯位列九卿时,都不过蕞尔小吏。但是后来,公孙弘担任了丞相(国务总理),张汤任御史大夫(副总理级)。一个拜相封侯,一个位在三公,只有汲黯原地踏步。
10、一次朝会时,汲黯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揭露公孙弘的狡诈行为,他说齐国人向来诈而无实情,公孙弘最初与我们商量好的事情,见到皇帝以后却临时变卦,这是为臣者的不忠。
11、"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12、当他出现在皇帝面前时,他走上前说:“陛下把朝臣当柴火用。皇帝沉默了。汲黯退位后,皇帝说:“一个人是不会无知的,这是事实。看这句话,汲黯的愚蠢越来越严重了。”
13、当时,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14、后来,汲黯在一个重大问题上坚持己见,惹得汉武帝很不高兴,加上他又犯了点小罪,就被免官了,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但过了几年,皇帝又起用他做淮阳太守。汲黯托辞有病,不肯应诏。皇帝破例允许汲黯“卧治淮阳”—就是躺着治理淮阳。这一来汲黯不好再辞,只得去淮阳就职。汲黯去后,果然把淮阳治理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皇帝下诏让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七年后汲黯逝世于淮阳任上。
15、《资治通鉴》中记载,汲黯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顶撞汉武帝,说他内心的欲望太多,即使外施仁义也不能效唐尧之治。众人都为汲黯捏一把汗。这可是分分钟戳中汉武帝痛点的节奏啊,汲黯不是在找死嘛,哪有这么不给面子的,就是普通人也不能当面这么说人家呀,更何况说的还是皇帝,一句话就能砍你的头,不,砍头是轻的,说不定会灭你九族呢。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冷到极点,汉武帝气得铁青着脸,说声“退朝”就出去了,留下一屋子大臣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有的批评汲黯,不该不给皇帝留面子;有的说汲黯言辞太过,担心他会有杀身之祸;那些以前受过汲黯抨击的人,则心底暗暗高兴,这下好了,他自己撞枪口上了,等着看杀头吧。
16、皇帝迷恋儒学,尊敬公孙弘。当国内出现问题时,下级官员和无法无天的人都巧妙地试图逃避法律,因此皇帝不得不将法律与法律分开,严格执行法律。张汤等人也不断地去审理重要案件,以获得皇帝的青睐。纪安经常污蔑儒学,攻击公孙弘的官员奸诈狡猾。
17、文景之治的时代,休养生息虽然让民间缓过气来,但无为而治还是带来了极大的政治隐患。一方面自由经济让贵族豪强迅速积聚大量财富,社会贫富分化随着经济盘子的做大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刘邦时代分封的同姓诸侯国权力越来越大,血缘却越来越薄,一场中央与诸侯之间的正面冲突在所难免。
18、人死不能复生,汲黯只能马后炮般发一通毒舌。汲黯说,我们攻打匈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百姓和财产,这么多年牺牲了多少大汉男儿,付出了多少百姓军费,匈奴人投降,我们不把他们贬为奴婢分给死难将士的家属,已经充分彰显天朝的人道主义了,哪还有牺牲我们的百姓去讨好他们的道理呢?
19、汉武帝对汲黯的容忍,对汲黯毒舌的容忍,源于汲黯无私心,汉武有胸怀。汉武帝一生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晚年悬崖勒马降诏罪己,终于使汉朝没有重蹈秦朝的覆辙,大概也因为这份胸怀。
20、(25)汲黯事迹无另注者均见《史记·汲郑列传》。
三、汲黯传
1、看见张汤、公孙弘这些人官越升越大,汲黯心里极为不舒服,有一次向汉武帝报怨:“皇上你用人就像堆柴禾,后来者居上!”这句话,除了汲黯谁敢说,这不是说皇帝不公嘛!汉武帝只能以沉默不语应答,估计心里一定嘀咕:“您老人家现在就比我这个皇帝还牛×!再升官,那我去干啥!”不过这话汉武帝只能在心里嘀咕嘀咕,如果说出来,估计依照汲黯的个性,马上又会撂挑子。
2、原文: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3、汉武帝认为汲黯是个贤良之人,不仅免了他的罪,还调任他为县令,不久又召他入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皇上实在烦的不行,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
4、东越确实可能有那个“传统”,但是同样作为大汉的子民,怎么能打死一个少一个?汲黯老兄不但公然违抗了汉武帝的诏令,还振振有辞发一通歪理,不能不让人佩服。但是,汉武帝听着来气,拿这通歪理还真没着儿,回来就回来吧,别的人也不用派了,就让那两个部族打死一个少一个吧!
5、因此,这部传记具有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也包含了作者对爱与恨的深切感受,傲慢和权力横向优雅的固体熟悉欺诈行为情报的作用。
6、汲黯是武帝朝中名闻遐迩的第一流人物。他为人倨傲严正,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以此令朝中上下皆感敬畏。他四次犯颜武帝,三次斥骂丞相公孙弘和御史大夫张汤,言辞都极为尖锐无情。难怪群臣为之震恐、责怨;公孙弘、张汤对他恨之入骨;而武帝虽在背后骂他甚至起过杀心,但又不得不承认他是“社稷臣”而宽容几分。司马迁怀着极其钦敬的心情为汲黯树碑立传,不多叙政绩,而倾全力表彰他秉正嫉恶、忠直敢谏的杰出品格。
7、有一次匈奴刚打了败仗,想要和汉朝和亲。汉朝派使见单于,没想到单于一怒之下把使者扣下。一个叫狄山的人建议赶快答应和亲。老大就问张汤,张汤说,狄山是个愚蠢无知的儒生。狄山一听就给自己和张汤都起了个名字,自己叫愚忠,张汤叫诈忠。老大一听就恼了,实行了连环三问:让你做郡守能不使敌人侵入吗?做县令呢?镇守边塞呢?于是,派狄山到边塞一个地方固守,一个多月后就被匈奴杀了。老大的宠爱就是这么的任性。
8、每当他走上法庭,有机会与皇帝交谈时,人们都希望他能赢得全世界老年人的尊重。事实上,他对谈论学者、他的下属程以及历史上所有的官员都很感兴趣。他从不指名道姓地对官员们讲话,而是彬彬有礼地对他的下属讲话,好像他害怕伤害他们似的。
9、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10、主人公迈克虽然智力超群,计划严密,也堕入歧途,为不择手段付出代价并为此懊悔不已。要知道,所谓不择手段,关键在有无可择。如有正道,偏要择其它,自己负担后果即可。
11、汲黯(?一112年),字长孺,河南濮阳人,西汉名臣。
12、听到这些,皇帝把汲黯召到朝廷去请医生。由于经常向皇上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他仍不能留在朝廷,被东海县里当太守。纪安尊崇道家,治理北魏,处理民事。他喜欢安静,不做很多事。他治理这个国家,仅仅是监督下属按照伟大的原则行事,而不是要求细节。
13、批儒又批法,表面上汲黯是坚持文景时代的黄老之治,但实际上恪守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点汉武帝其实是心里明亮的。有一次汉武帝问一个大臣,汲黯是怎样的人,对方回答说,汲黯当官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如果他辅佐年轻的皇帝,一定能坚守事业,什么也不能动摇他。汉武帝感慨说,确实如此,他差不多能算是社稷之臣了吧。
14、皇上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哭着对皇上说:"我自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常有狗病马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
15、汉武帝一次面对一众大臣,提出要如何当一个明君,并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结果汲黯完全没给其他臣子敷衍趋势的机会,马上站出来说皇上不要虚伪了,你内心有那么多欲望,外表还装的跟圣人一样,你这样如何效仿上古尧舜禹大帝呢?
16、汲黯是一个伟大的炮手,其放炮的水平已经达到令汉武帝望而生畏的地步。
17、汉武帝的时代,甚至连国内的主要矛盾都不存在了。
18、按现在的话来说,汲黯是一个情商极低的人。直白点说,就是不会说话,不会说好听的话。
19、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皇上的宠幸。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从未废弛荒疏过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