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崔颢简介
1、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2、本期内容由湖南华瑞建设有限公司冠名刊登
3、这首诗使黄鹤楼这座普通的楼阁从此扬名千古。作者登楼而咏,他既看到了空间上的遥远的家乡,也看到了时间上的历史的深处。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5、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
6、名篇名诵|孙道临诵咏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
8、关于历史与现实的情与景就这样自然地结合了起来。登楼而有怀古之意、见景而生情,这些在登楼诗中也并不少见,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如何就成为千古名篇了呢?
9、(唐诗三百首31)王湾《次北固山下》
10、此诗为唐代七言之杰作。《唐才子传》记载说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竟连李白见到崔颢此诗,都迫得要罢笔而去,可见此诗的艺术成就是多么惊人了。
11、一只要有“斗诗”传说崔颢就赢了
12、(唐诗三百首48)崔颢《行经华阴》
13、名篇名诵|鲍国安咏诵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两首极品较劲之作,体裁相同,题材、写法相近,但是表达出来的意境完全不一样。
15、对这两首诗,历来多有评价。金圣叹说,李白这首诗如果是拟崔颢的《黄鹤楼》,“便是出手早低一格”;施蛰存先生则认为,《登金陵凤凰台》更胜一筹,但是因为崔诗在前,太白有仿写之嫌,所以综合来看应该是个平手。本人觉得,文无第武无第两首诗孰更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从这次“斗诗”事件的影响力来说,只要有这个传说,崔颢就赢了,原因至少有两个。
16、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7、名篇名诵|童自荣诵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8、名篇名诵|任志宏咏诵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9、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唐朝著名诗人。
20、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
二、崔颢简介50字
1、崔颢不是唐代名噪一时的大文学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代表作黄鹤楼。
2、李白那次在黄鹤楼因为看了崔颢的诗而“眼前有景道不得”被迫搁笔(现在黄鹤楼旁边还有一个搁笔亭),遂把目光投向鹦鹉洲并赋诗一首:
3、应该说,这首诗也用崔颢了《黄鹤楼》的套路,有“鹦鹉学舌”之嫌,所以难敌“黄鹤”,李白自己都不是很满意,所以到了金陵凤凰台再来一首。
4、邯郸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见一妇人。——《邯郸宫人怨》
5、崔颢(hào)(约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的进士,天宝中曾担任尚书司勋员外郎。《旧唐书·文苑传》将其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论,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崔颢少年时代为诗,其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经历过边塞生活,风格为之一变,凛然慷慨,磅礴大气。他诗名很盛,但事迹不显,所存也仅《全唐诗》所录一卷四十二首作品而已。
6、李白搁笔的故事,其实半真半假。
7、格律诗的格律是逐渐成型并且逐渐完善的。南朝重五言,沈约即提出相关格律、声调的“八病”,就此成为近体诗格律的滥觞,而唐人始从民歌、乐府中开创七言近体,所以七言的格律之产生、完善又要晚于五言。即以崔颢《黄鹤楼》为例,虽然七言八句,但多用拗句,不避重复,颔联不对,就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七律,只因为属于七律肇建期的作品,所以后人往往仍目之为近体,类似例子,在初唐、盛唐时正多。
8、(唐诗三百首4)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9、《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10、(唐诗三百首12)张九龄《感遇其一》
11、(唐诗三百首3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名篇名诵|徐涛咏诵杜牧《阿房宫赋》
15、名篇名诵|童自荣咏诵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16、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17、这是一首怀古思今、借景抒情的佳作。诗歌的首联写诗人怀着对黄鹤楼这一历史古迹的憧憬前往。颔联由眼前所见到的景色引发了强烈的感慨。颈联描写了远处的秀美景色,艳阳高照的天空下,远处汉阳城中的景色清晰可见。尾联描写诗人沉浸于黄鹤楼的美景之中,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天色渐晚,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
18、名篇名诵|王刚咏诵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关于仙人乘黄鹤而去的传说,以及可能与怀才不遇的才子祢衡有关的鹦鹉洲的得名,和笼罩在烟波中的江水一样,使诗歌弥漫着一层怅惘的气息;在这样轻烟薄雾似的怅惘中,“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思乡之情也不禁弥漫开来。
20、我认为此决定非常理智,应该拍掌叫好,这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李白采取的策略是既然难以超越,不如暂时不超越,至少是今天不写明天再说,此处不写彼处再说,给自己腾挪出了时间和空间。清代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里说:总而言之,我们做官,总要随机应变,能屈能伸。我觉得,不光是做官,做人做事都要能屈能伸。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属于昂扬奔放高调,处于“伸”的状态,偶尔才非常明智的收敛低调“屈”一回,退一步海阔天空。数年之后,来到金陵凤凰台,终于找到了“隔空对决”的灵感,创作出不朽名作。
三、北魏崔颢简介
1、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2、依《图经》的记载说:「昔费袆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认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指费袆尸解为仙后,曾驾着黄鹤回来,并在这栋楼休息,所名为黄鹤楼。
3、名篇名诵|方明诵咏李商隐《雨夜寄北》
4、试看数据,它有三个单项第一:一是古代选本选录次数第二是历代评点次数第三是现当代文学史录入次数第一。入选该诗的古代选本共计17种,其中唐五代4种、宋金元5种、明代2种、清代6种;在现当代选本中,入选率也相当可观。选本的权重占50%,评点的权重占30%,能在这两项取得如此之高的成绩,此诗的综合得分自然居高不下。
5、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崔颢唐朝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7、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逐渐发展壮大,因安平县后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安平人”(即博陵崔氏由来)。
8、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9、黄鹤楼:天下名楼之故址在今天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黄鹤山西北的黄鹄矶上,后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被移至武昌桥头。传说此楼肇建于三国时代,至唐代其名始盛。
10、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袆,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一一介绍如下:
11、昔人:指传说中乘黄鹤的仙人。
12、韵部相同,都是平水韵十一尤;
13、《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和《雁门胡人歌》都是名作。最有名的是七律《黄鹤楼》,传说李白读后大为佩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诗纪事》)
14、题材相近,一个黄鹤楼,一个凤凰台,都是大江边上的历史文物建筑;
15、这则神话的大意是说,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身才魁伟,但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神色从容的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半年,辛先生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
16、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17、白话文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8、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
19、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澄水如鉴》
20、(唐诗三百首15)张九龄《感遇其七》
四、崔颢简介30字
1、以前,有位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2、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首联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3、点击上方雷声视角蓝字,关注雷声视角,因为有你,这里更精彩。
4、(唐诗三百首2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5、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6、诗仙盛赞,甚至搁笔摹学,说诗者众口交誉,让崔颢的《黄鹤楼》名声大噪。南宋大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倍受推崇的《唐诗三百首》,也把崔颢的《黄鹤楼》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黄鹤楼》的成功与成就于此可见一斑。
7、开篇的“昔人”,是指相关黄鹤楼的典故。《南齐书·州郡志》载,山人黄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因以名楼;《寰宇记》则说是费文祎登仙,曾乘黄鹤来此歇息,故名。崔颢采用的是哪种说法,不详,他借此吟咏,是感慨往事悠悠,俱如逝水,乘鹤的仙人或曰先贤已逝,空自留下了此处名胜古迹。此正“白云千载空悠悠”意也。
8、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9、(唐诗三百首40)李颀《送魏万之京》
10、名篇名诵|焦晃诵咏杜甫《登高》
11、这是元朝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述的一个故事。
1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名篇名诵|孙道临咏诵白居易《琵琶行》
15、“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16、他的字不详,号也不详.崔颢(704~754),字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青年时诗风轻艳,多写妇女题材,晚年出入边塞,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篇,诗风亦转为刚健雄浑、豪迈壮逸。
17、(唐诗三百首11)张九龄《望月怀远》
18、《太平寰宇记》则说:「蜀费文袆登仙,尝驾黄鹤憩此。」此指出费袆是蜀人,而与前面的费袆多了一个「文」字,《三国志蜀传》中有一位名叫费袆的人,字文伟,尸解为仙的费袆、费文袆,是不是就是这位蜀人费文伟,因不见其它记载,不得而知,但是因为都是神话传说,年代久远,记载会有一些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