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静态描写雨后
1、《新晴野望》描写静态景的诗句是“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意思是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看不见半点雾气尘埃,《新晴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便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由于抓准了环境特征,不假雕绘地真切地再现出来,一下子就把读者引进雨后新晴的原野上去,同诗人一起极目远眺,一道呼吸新鲜的、潮润的空气。
2、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你看,海潮来了:午后一点钟左右,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百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4、一个绿字,用的既有动态,又有颜色,非常的精妙。
5、思路线索明,文章结构新
6、这一段是写燕子的外形?动态?还是写燕子的习性呢?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7、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秋寒犹未放。
8、诗歌前两句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静态美?平;淡磨;水如镜“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简要赏析。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9、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描写的:
10、阳光不弱不亮的洒在屋顶,闭上眼睛,张开双手,我和风拥抱着,我似乎闻到了风的味道,带着丝青春的幽香。抬起头,我在想,如果岁月盛满匆匆的梦境,是否不需要去寻找牵强的希望。天边的那一朵云彩,早已是你温柔的伴侣。如此惬意的景,想到你却有一点点感伤。是青春年少的我太过于多情,还是迈向成熟的你早已忘了曾经。
11、不信,请看他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草坪:
12、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3、我们不论写什么景物,写风也好,写雨也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才是好文章。怎样才把写景文章描述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呢?有两种方法,一是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比如写风,就写春天的风,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写雨,就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冬天的雨……另一种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述。如写雨,就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组织材料,写风,就按刮风前,刮风时,风大时的顺序来组织材料。这样写出来文章,一定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有不少的好文章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写的呢。
14、校园一角的桂花开了,稀稀落落的,香味也淡淡的,活像一个被冷落的姑娘,可怜巴巴地缩在那里,这是“视觉+嗅觉+拟人”。
15、一道彩虹横跨空中,像一座七彩桥,云朵慢慢悠悠的飘着,太阳拨开了洁白的屏障,一下子蹦了出来,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鸟儿掸掸羽毛上的水珠,在半空中飞翔,或是飞到电线上歌唱,就像五线谱中的音符,歌声清脆而又婉转,十分优美动听。草叶上汇聚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反射着阳光,闪亮夺目,当它落下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首节奏欢快的乐曲。甲虫音乐家从洞穴中昂首阔步走了出来,准备举行一场音乐会,他站在舞台中央引吭高歌,
16、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看:
17、一阵清风吹过房间,这头的窗帘吹进来,那头的窗帘吹出去,如同飘忽的旗子,翻卷向天花板上结婚蛋糕形的装饰。风又轻拂过酒红色的地毯,就像轻拂过海面那样形成一片暗影。
18、淡淡的晨雾像白纱般笼罩着大地,一夜的工夫,空气分外洁净清爽,沁人心脾。这场雨下得真及时,它浇绿了小草,染红了花朵,树上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绿得发亮,整棵树都透者蓬勃的生机!
19、这段描写,有俯看,有仰望,有近观,有远望,将登山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所见到的景物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令读者心随文走,仿佛也登了一回黄山。一般这样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大山大景物描写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一览无余的效果
20、上面两个例段都是写雨。例段一写的是春雨,作者抓住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描绘,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例段二写的是一场急雨,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描绘,写出了急风骤雨的特点。
二、用静态描写雨后的竹林
1、鸟兽虫鱼,从外形上来说,一般都有头部、躯体、脚或翅膀,但又是千差万别的。同样是躯体,有的有羽毛,有的却是光溜溜的;有的有翅膀,有脚,有的却没有翅膀但有脚。而脚呢,有两只的,有四只的,有六只的,也有八只脚的,还有“千足虫”,脚多得很呢!鸟兽虫鱼的外形这样千差万别,要描绘出它们的样子来,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抓住它们外形的特征。
2、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前两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紧接着以“淡磨”境界顿出。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后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3、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4、(赏析)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5、如《荷塘月色》描写月色下的荷花时,从视觉上看到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从嗅觉上“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尤其是最后一句还用上了“通感”的修辞,让这个句子有着独特的韵味。
6、比如,我们来写校园的桂花,就可以先写桂花整体看起来、闻起来是怎样的,再选一个修辞来表达。像这样:
7、(赏析)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的等待着情人的到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8、这一段描写了几匹马?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马的外形特征的?把有关词语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9、写景物的静态,要写出真形状、颜色、大小、位置;写景物的动态,要写出活动和变化。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两相对比,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鲜明,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草原》
11、(赏析)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长。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12、(赏析)春天一到,天南地北到处都是生长着路边的小草,依赖着草根,春草无处不绵延的生长,诗人借着春草又绿,抒发自己久在客外地强烈的思归情绪。
13、写景,就应该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比如我们练习描写大山的风景,应该抓住山的有特色的景点来描写。比如我们要写黄山,就应该抓住黄山的云和石来描写。
14、持斧伐远扬,禾锄觇泉脉。
15、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16、②把段中的比喻句用“”标出来。
17、③“秋风吹来,秋天的景物将有些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觉?能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吗?
18、出处《雨后池上》是北宋史学家刘攽创作的七言绝句。
19、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20、“诸影诸物”,莫不“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不止荡漾,动作挺复杂:解散、摇动、扩大、融合、退缩……还发光呢。呃,这桨打的,真是一石多鸟,服!
三、用静态描写雨后的山林
1、还有六年级新教材中,引发小伙伴们不少共鸣的课文《盼》:
2、(赏析)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局“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以“而今”句化为得意之笔。
3、(赏析)落花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随风飘进了屋子,在飘飘的帷幕中飞舞,又如人生终于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态。人还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知青春已渐渐远去,这是一首伤春之作。
4、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5、以上这些句子好,好在哪里,好在巧妙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上。这样写出来的句子,就文章就生动,语言就活泼,内容就有趣和新颖!这样描写,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啊!
6、在这里,“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还有翠鸟捕鱼,画眉鸟唱歌,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细腻描写,情趣无限;写好动态,电影画面……
7、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8、“点灯语文”师生文章同发表:兴在趣方逸
9、“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
10、这个例段描写的是一场与老虎的搏斗。作者用了跳、按、扑、窜、搭、掀、吼、竖、剪、兜十个动词,把老虎搏斗时一连串的凶猛动作写得活灵活现。
11、这段描写,有瀑布巨大的声响,有水流飞泻而下的壮观,有泡沫的白,有水汽的凉……作者借助于不同的器官,将参观瀑布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写得特别精彩。
12、举个例子,咱们接着看大神菲茨杰拉德妙笔生花:
13、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
14、推荐阅读:(直接点击)
15、以赏月喻读书,表达读书所获与阅历相关的道理,深入浅出。
16、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1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8、仔细读读,品一品:叶老是怎么描绘荷花的?——荷叶是挨挨挤挤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白荷花不是长出来的,也不是露出来的,而是“冒”出来的;花骨朵儿又不会动,但在作者的笔下,却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9、河面上波光粼粼,荷叶上盛满了水珠,在阳光下水珠闪闪发光,犹如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玉盘上荡来荡去;荷花在密密麻麻的荷叶间含苞怒放,吮吸大自然的能量;
20、《雨后》作者:冰心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抄仙一样。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雨后作者:顾城一片水的平原一片沉寂千百种虫翅不再振响在马齿苋肿痛的土地上水虱追逐着颤动的波花瓣、润红、淡蓝苦苦地恋着断枝浮沫在倒卖偷来的颜色……远远的小柳树被粘住了头发它第一次看见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四、用静态描写雨后的乡村
1、描写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也要有明确的中心,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2、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4、 河面上波光粼粼,荷叶上盛满了水珠,在阳光下水珠闪闪发光,犹如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玉盘上荡来荡去;荷花在密密麻麻的荷叶间含苞怒放,吮吸大自然的能量。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雨后的扬州园林,真的很美。
7、10部培养数学思维的顶级纪录片,从此数学不枯燥!(附观影链接)
8、小溪的流水的声音与人的歌声同样悦耳动听,这样拟人是正确的。
9、这种描写是为客观事物本体造形,寄托作者的情感,为读者创造一个特定的运动形象,从而达到描写的目的。
10、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1、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12、春雨潇潇地下着,它正轻轻地唤醒大地,悄悄地带走寒冷,慢慢地抚慰树木上严冬的创伤。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万物在春风的吹抚下醒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了。
13、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14、译文: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15、(赏析)诗的最后一句含蓄地刻画出闺中女子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神态,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没人当花朵,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
16、还记得学过的课文——叶圣陶先生的《荷花》吗?
17、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18、雨后,大地消除了自己的炎热,换上了一件清凉外衣,植物吮吸了充分的营养,重新绽开笑脸,这时天空中架起了一组七彩的桥梁,荷花瓣上的雨滴在玩滑滑梯—一滴、一滴的滑到地上,就在这时我们有了捉鱼的好机会。
19、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语
20、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五、用静态描写雨后的校园
1、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2、写景要巧妙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写景离不开联想,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和联想,就不可能描写出美妙的景象来。你想,天上的云雾,要说平常,确实很平常,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如果没有联想和想象,描绘出来的样子就不会有趣。
3、请看小作者笔下的冰花——在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却迎风开放,那就是雪花的女儿——霜花。
4、大滴大滴的雨水如子弹一般射来,打得树叶子哗哗地响,落到人身上也有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