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岁,真不想结婚,还有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事业刚刚起步!30岁要结婚,少说准备买房请客至少需要两三年;老婆娶回来稀里糊涂两三年;准备生孩子两三年;孩子不上小学,你休想去外面忙活。掐头去尾,没有十年功夫,你就根本抽不开身。事业刚刚起步的十年,是什么概念啊!结婚和事业的天平,该向哪边倾斜目前我无法决策。(晚婚晚育是哪年的口号?)。
2、晚婚就是在法定最低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基础上,适当推迟实际结婚年龄。法定最低婚龄是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并不是必须结婚的年龄界限。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婚龄3年以上者,即为晚婚。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
3、初育年龄的计算方法,以孩子出生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初育年龄=孩子出生的日期-母亲出生的日期。
4、根据1963年11月29日的该试行草案,当年济南市人委五届二次全委会议明确,提倡男子28岁、女子25岁以后结婚,生育的子女数控制在两三个以内为宜。这是济南市最早的晚婚年龄要求。
5、想结婚的年龄出现在23岁到25岁的时候,那时候感觉世界上就是初出茅庐的自己最神气:工作,渐入佳境;收入,日益看涨;感情,正是火热。那时的感觉就是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而30岁不一样了,结婚感觉是两家人的事情。
6、晚婚奖励:(1)符合晚婚年龄的初婚夫妻,增加婚假一周;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晚婚假应当在婚假后连续使用。(2)增加假期期间的工资、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但单位在自行规定时,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并且不影响到其他奖金,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等。
7、晚婚晚育共绘未来宏图优生优育同建幸福家庭。
8、网友评论中提到的“学制冲突”是影响因素之一。根据现行教育学制安排,6~7岁进入小学学习,18岁左右高考进入大学。22~25岁的适婚年龄,正是本科或研究生刚刚毕业的时间。虽然法律并未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但从现实角度看,绝大多数在校学生缺乏独立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仍靠家庭供养。而婚后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子女抚育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校大学生即使结婚也是有名无实。此外,婚姻是一个“优中选优”的重大人生抉择,就业岗位、收入高低、社会地位都是影响择偶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差别不大,只有步入社会才能彰显出其自身能力以及家庭关系带来的社会资源和经济条件。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进入社会后再择偶是更为理性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供给远大于劳动力需求,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节”,这使得年轻人不得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以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考研在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仍然年年“卷”出新高度,考博人数也在成倍数增长。越来越长的求学生涯自然使推迟婚姻成为必然。网友还在评论中提到了居高不下的结婚成本问题,这也是初婚年龄推迟的直接动因。在“无房不婚”观念支配下,房价高低对结婚成本有决定性影响。有学者做过统计,“房价对婚龄人口的初婚决策有显著的推迟效应,房价每上升1%,个体初婚年龄平均增加108岁。”而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15年里,全国各个城市房价均呈上涨态势,依城市发展程度不同,涨幅大约在6%到18%之间分布。不同地区的初婚年龄与该地区的房价涨幅呈正相关状态。日益攀升的高价彩礼也大幅拉高了婚姻成本。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彩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婚龄性别比的严重失衡。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未婚青年性别比达到139,这意味着每139个婚龄男青年只有100个婚龄女青年与之相对应。其中农村地区青年未婚性别比达到130,而35岁的大龄青年未婚性别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婚龄女性稀缺,男性为了彰显婚娶诚意和经济实力,在彩礼金额上不断竞争。与之相伴随的,新房装修、家用电器、婚纱摄影、婚庆礼仪、婚宴举办等结婚消费也在竞争攀比中日益高涨。当婚姻成本的增速超出个人经济水平增速,婚龄推迟便是必然结果。
9、这些还不是关键,多次的恋爱失败,告诉我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关键。你有没有具有承担出气筒的能力。你没有,那就靠边站。你有,别逗了。头儿说你工作干不好,你就跟头儿尥蹶子;同事跟你开玩笑,你就红脸蛋;路上人跟你打招呼,你就不耐烦…………以后身边守着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婆,你还不急得跺地球啊。我,虽然30岁,但是心理年龄还小着呢。思想成熟了才结婚也不迟。反正人家说了,男人三十一朵花!
10、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11、30岁,是人生一道坎儿,也应该是未婚和已婚的一道坎儿。对于男人也许无所谓,听说对于女人,这到坎儿更为明显。30岁,该结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需要完成的任务。(晚婚晚育是哪年的口号?)。
12、优生优育为国为家为民,晚婚晚育有你有我有他。
13、注意事项:(1)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如果一方为再婚,另一方为初婚,初婚的一方即使已达到晚婚年龄,也不属于晚婚。(2)初婚年龄不能以举办婚礼的日期来计算。(3)法定结婚年龄是《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晚婚年龄是计划生育法规所规定的提倡结婚年龄,在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基础上各往后推3年。
14、下调法定婚龄能否提高婚育率?现代医学证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成熟年龄分别为16周岁和14周岁。年满18周岁,即被视为对自身行为和外界事物有成熟的控制和辨认能力。因此,世界各国大多将18周岁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法定婚龄也围绕18周岁上下浮动。根据联合国2012年的统计数据,女性法定婚龄小于18周岁的国家占84%,男性小于18周岁的占80%。我国男性22岁的法定婚龄为世界最高,而男女双方均要求年满20周岁的,只有我国。由此观之,下调法定婚龄才是与世界主流保持一致的做法。很多学者也已经从生理、法理、经济和文化等角度充分论证,下调法定年龄并无不妥。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下调法定婚龄真的能够回应我国婚育率低迷的现实吗?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89岁,而2020年,这一年龄已上涨至67岁。部分地区,如安徽省,已突破30岁大关,达到了男89岁,女73岁。与男22岁女20岁的法定婚龄相比,初婚年龄显然畸高。这意味着法定婚龄并非限制人们婚育选择的主要因素。婚育率低迷,另有他因。这一问题是当前人口学界的研究热点,不少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观点。
15、其实,网友们的质疑多少有点偏离重点。“下调法定婚龄”只是放宽婚姻的年龄限制,扩大人们的选择范围,并不意味着必须在该年龄结婚。婚姻作为一项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自治为前提,愿意结的结,认为自身条件不成熟的不结即可。但网友们的质疑并非没有意义,它们暗示着:通过下调法定婚龄促进婚育率,并非解决当前人口结构问题的万全之策。学制冲突、婚育成本、生活压力、就业机会等才是大多数人缔结婚姻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16、晚婚的定义。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
17、优生优育优教前程繁花似锦,科学健康文明永远伴您同行
18、晚婚晚育立业为先,少生优生成才为荣,生男生女同样高兴。
19、初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初婚年龄=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本人的出生日期。
20、注意事项:(1)晚育以女方年龄为准。只要女方初育时年龄已达到24周岁,就属于晚育。(2)男女双方都必须是初育(第一次生育)。如果男方为再婚并且再婚前取得了较好效果。曾生育过孩子,再婚后女方虽然是初育并且已达到晚育年龄,也不属于晚育。(3)晚育应大力提倡,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方式。
21、广东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教授撰文指出,老龄化将急剧增加社会的扶养压力:在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筹集制度下,随着养老金缴付人数的下降和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供求失衡所致的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乃势在必然。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64亿,人口抚养比上升至15%。届时,将出现两个在职人员抚养一个老人的严峻局面。同时,根据人口经济学理论,老龄化社会将深刻影响经济发展:劳动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将造成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萎缩,将造成社会生产力下降,总产出减少。与此同时,老龄化意味着低欲望化,社会总需求下降,消费能力和消费动力不足,需求拉动型经济将无以为继。有专家预测,若仅考虑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21年之后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过去三十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基础上,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学者提出:晚婚晚育政策乃是是特殊时期应对严峻人口形势的权宜之计。如今人口结构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修改法定婚龄,提升婚育率化解老龄化社会弊端,已迫在眉睫。
22、法定婚龄调整,是建国后我国人口急剧膨胀的结果。据统计,1949年后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期保持在4以上(国际通常以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1960至1980年的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人口从66207万增长到了98705万,人口净增长超过2亿。人口数量超出社会承载能力,给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协调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1980年,我国将“晚婚晚育”作为倡导性价值写入《婚姻法》,并将法定婚龄提高至现行标准,以实现减少生育、控制人口膨胀的目的。可见,我国法定婚龄的调整服务于控制生育的目的,其上调或下降与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四十多年过去,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自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期处于5一下的极低生育水平,2010仅为18,2015年更是跌至0低生育率,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迫近。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2248万人,占总人口的15%;而202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2%。根据当前的极低生育率,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025至2030年进入负增长,2033年前后65岁老人占比将超过20%,达到联合国超级老龄社会标准——少子化、老龄化和低生育已然成为我国新的基本人口国情。随之而来的,是老龄社会带来的诸多矛盾。
23、1971年4月,济核发(1971)15号文件规定,男女未婚青年的结婚年龄以25周岁为宜,到198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后,全国统一为:按法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为晚婚,妇女24周岁以上生育为晚育。
24、实行晚婚晚育政策在人口控制方面有三个作用:
25、不想结婚,始于28岁以后。身边的挚友,一个一个被结婚后的老婆所俘虏。晚上想到酒吧,没门;发工资,没数;思想走神,没胆!一句话,结婚没了自由。这是那些先期结婚的小子们对像我们这些单身老大哥铮铮的教诲。
26、为什么要调整法定婚龄?《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我国男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这一规定沿用自1980年修订的《婚姻法》。在此之前,根据1950年《婚姻法》的规定,我国男女法定婚龄分别是20岁和18岁。
27、优生优育靠你靠我和他,优质服务为你为我为他
28、晚婚优育,户户带头,既利家庭还利国;互爱勤劳,年年进步,少生孩子广生财。
29、我,30岁。但我不想结婚。我不想结婚,不是因为我30岁,而是因为,目前,我没有结婚的条件。有哪个姑娘愿意和一个不具备结婚的条件30岁老男孩结婚呢。有吗,她一定也是30岁了,必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找你结婚。这种婚,你敢结吗。
30、拉长两代人的间隔,相对减少同一时点生存的人口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