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代表。
2、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特别是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4、他们在唐代中期积极推动了一场以创作新乐府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新乐府是指一种以新词、新意境、新音韵来表达新时代、新主题的诗歌形式。白居易和元稹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诗歌创作。
6、他们的新乐府创作,不仅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更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元素,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和人民心声。
7、他们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音韵清新自然,风格雄浑豪放,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在新乐府运动的推动下,唐代的诗歌创作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始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情感。
8、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9、《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10、这两位文学家在政治立场、文学观念上有着高度的默契,成为相互唱和、互相影响的诗友。他们的新乐府创作理念,强调以“实”为要,以“直”为先,反对当时流行的浮华文风,寻求一种新的诗歌表现手法,以更深刻、更生动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
11、白居易和元稹的新乐府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注重描写社会底层的生活和人民的疾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2、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3、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14、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15、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或“寓意古题”,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进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积极从事新乐府诗歌的创作。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是他们的代表作。张籍的乐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筑城词》、《贾客乐》等诗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奴役。王建在《水夫谣》中描写了驿船纤夫的悲惨生活。《田家行》、《簇蚕辞》则揭露了封建赋役的残酷。李绅曾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惜已无存。他的《悯农》诗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16、“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17、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18、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形式灵活自由,表达深切感人。
19、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20、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21、用新题目。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诗人都以新题目写时事,因此新乐府也被称为“新题乐府”。
22、新乐府运动不仅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唐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还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思想财富。白居易和元稹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23、他们的诗歌风格新颖,语言生动,内容富有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白居易和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是对当时浮华的诗风和形式主义的反拨。他们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创作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创作了大量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乐府诗,如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元稹的《织女词》、《田家词》等。
24、他们在唐代中期积极推动了一场以创作新乐府为主要特征的诗歌运动,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乐府是指一种以新词、新意境、新音韵来表达现实社会和人物情感的诗歌形式。
25、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6、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2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8、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29、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