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亡图存”严复提出。主张维新变法救中国,否则将亡国。
2、反映了当时中悔缓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这个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
3、“实业救国”张骞提出。甲午惨败军事未能救国,中国近代企业家们认为要务是发展经济壮大国家实力。
4、“振兴中华”孙中山提出。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振兴中华!
5、(关键词):“扶清灭洋”地主阶级义和团运动时期农民阶级帝国主义近代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张之洞余栋臣阶级属性
6、(DOI):CNKI:SUN:JRSH.0.1994-03-013(如何评价扶清灭洋口号)。
7、(摘要):正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扶清灭洋”的口号上。学术界一般认为它是当时中国农民阶级提出的斗争纲领,它与农民阶级属性是一致的。笔者认为,义和团打出的这个旗号,早在义和团运动之前的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中已经屡见不鲜,其实“扶清灭
8、“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提出。他提出学习西方,用列强的技术抗击列强。
9、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扶清灭洋”的口号上。学术界一般认为它是当时中国农民阶级提出的斗争纲领,它与农民阶级属性是一致的。笔者认为,义和团打出的这个旗号,早在义和团运动之前的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中已经屡见不鲜,其实“扶清灭洋”是地主阶级打出的旗号,
10、(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与“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11、“扶清”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灭洋‘’指抵抗乃至消灭列强。
12、如果提一个,我认为历史时代感最强的是“救亡图存”。
13、“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又会使人们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
14、“灭洋”在当时游前睁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形势下,起到了广泛动员民众参加的作用。当然也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