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武氏檄文
1、第二天醒来宋之问打开朋友圈一看,点赞人数破了新纪录,但下面的评论就尴尬了: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大唐失恋妇女之友+超一流娱乐八卦段子手——原来你是这样的骆宾王啊!
4、在徐敬业起兵的时候,让大才子骆宾王写了一篇很著名的《讨武氏檄文》。
5、史籍保存下来的军事檄文并不多,其中比较经典的要数隗嚣的《讨王莽檄》、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等。
6、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驱动下,骆宾王满怀激情地写出了一篇震古烁今,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骈文双璧”的大字报——《讨武氏檄文》,对武则天发起了猛烈攻击!
7、其实,这是两种文化的较量,不伦不类的拜上帝会自然不是有数千年的孔孟文化的对手。没有根基的太平天国就这样悬在半空,一阵风都能把他吹走。
8、历史有趣,诗词很美,来吧,一起听故事~
9、檄文将要出自于一个三军统帅之手,这本身就令曾国藩激动不已,这史无前例的举措必将永远被记载在史册中!
10、中宗初次继位不久,就被武则天给废了,睿宗登基,改元文明,也就是在这一年,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纠合了大量人马起兵,打着支持李唐的旗号发动反叛。
11、最终却发现不是搞错了,而是运气不够好。
12、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3、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14、《讨武曌檄文》不是王勃写的,而是骆宾王写的,全文约180个字。
15、周武王姬发的《牧誓》,前述《讨曹操檄》和《讨武氏檄》,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檄》,均为檄文翘楚,并称为古代四大檄文。仔细研读这四篇檄文,可以发现植根于中国传统深处的一些极为有趣的社会心理,几千年绵延不绝,时至今日仍然对中国人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6、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7、看过简介,也就明白王勃生于唐高宗登基以后。
18、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武则天当年将王皇后与萧淑妃害死之后,将她们做成了骨醉,并且还掐死了自己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是个极其残忍阴狠的女子。
19、年近60的骆宾王终于再次回到长安,并创作出红遍京师,一时誉为绝唱的七言歌行《帝京篇》,个人文学威望到达顶点,而后又升任至一生中的最高官职——朝廷侍御史。
20、径入天台路,看余渡石桥。
二、讨武氏檄文朗诵
1、22岁那年骆同学自觉已学有所成,于是上京赴试,期望春闱一搏,就此鹏程万里。州试乡试一路过关斩将,京试的笔试口试也自觉洋洋洒洒,才情毕现。
2、骆宾王,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曾任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入为侍御史,后,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人改名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
3、遍查中国二十五史,未有如朱氏得国之正者,其缘由,就在于这篇《北伐檄》。檄文开宗明义:“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老大自居,溢于言表。
4、古人云,人有私,切莫言,人有短,切莫揭,这篇檄文错就错在此。
5、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时,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曾为其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
6、大致了解了人物背景之后,咱再看看中国历史上至今为止的第一位女皇。
7、惟尔德禽,固非凡鸟,有射武后之嫌。
8、最后申明大义,对王公大臣动之以情,发出号召,先让百官自惭自励,再从正反两面痛陈利害得失。
9、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为了坚守人生准则,连自个儿的锦绣前途都可以拒之门外的人,干起检察官的事情来,那该是有多么的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绝对包青天中的包青天。
10、而骆宾王的答案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性格中非黑即白,孤傲耿直的一面,我们要记住他的这个性格特点,因为以后他还将因此失去更为宝贵的人生机会。
11、“呵呵,施主下联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老和尚淡淡回应。
12、武则天夺位,完全没必要害亲女按照唐代的记载,武则天与高宗有两个女儿,在太平公主之前就有个小公主,但那个孩子小时候夭折了,不过并没有留下任何早夭的原因。
13、《讨武曌檄》作者骆宾王,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杰出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14、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十一月,徐敬业起兵仅仅三个月,就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15、同时骆宾王还利用骈文的对仗、用典、夸张等表现手烘托文章气势,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号召力,不愧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不朽名篇。
16、放旷山林固然自在潇洒,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状况却日渐拮据,在现实的压力下,曾经耻于“自荐”的骆宾王只好改变初衷,在近50岁的年纪又开始东奔西走,投简历找工作。
1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8、点击左上方蓝色小字熙华国学堂加关注
19、父死后,骆宾王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20、到汉代,檄文已比较发达,使用频率相当高,成为当时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
三、好一篇讨武氏檄
1、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2、曾国藩和洪秀全都是读书人,洪秀全起义前能弄出个不伦不类的“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
3、同志们啊,先帝坟头的土都还没干透呢,我们的幼主却已无人可托!大家吃的喝的都是老李家给的,如今李唐天下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大家如果还不勇敢的站出来,难道你们的良心就不会痛吗?!
4、因为此事出自《新唐书》与《资治通鉴》而并非野路子,所以许多人都深信不疑,但武则天杀女嫁祸这种事情,乃是宫廷秘闻,而且其本身存在诸多疑点,未必可信。
5、这首诗,后世之人一直搞不明白骆宾王到底是在送谁,也许,他送别的正是自己。
6、第以卫道面目出现,争取封建士人,号召知识分子起来捍卫孔孟之道。
7、“我认为历史上的伯夷,叔齐和介之推都是高节之士的代表,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高风义节,诚为世人楷模;介之推割股奉君,却功成身退,不图荣华;晋文公放火烧山逼其出仕,宁可抱树焚死,亦不恃功图禄,其节昭昭,永垂青史……”
8、想必当时义乌孩子们调皮捣蛋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应该就是“你瞧瞧人家骆宾王”,“你有人家骆宾王一半也行啊”……
9、《旧唐书》乃是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编纂的史料,并非是唐朝时期的正式史料。
10、(这么一对比,我忽然发现好像王勃的情商还不是四杰里最低的那一个……)
11、由于徐敬业战略失误,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反不足3个月就仓皇落幕……
12、骆宾王在扬州城楼上畅想的“戎衣平定,歌舞长安”的景象终究没能实现。
13、军旅生涯中的戍楼烽火、边庭落日也都在骆宾王的笔下留下了踪影,其中的代表作当属以下这首《从军行》:
14、骆宾王,你有勇气站到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最心狠手辣的女人的对立面吗?
15、古代文青们很容易被王公贵族们赏识,像王勃,王维都是如此,骆宾王后来也经人举荐进入道王府就职。
16、反抗者以及大部分知识分子对于强权的第一反应是依附,在强权的庇护下谋取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依附不成就躲避,躲得远远的不使政治斗争波及到自己,保存自己的实力。如果以上两者都不行的话就得考虑造反了,但是这种反抗往往是迫不得已的才临时准备的,成功与否完全看老天爷赏不赏这个面子,所以才有“秀才造反,十九不成”的说法。
17、我李敬业是大唐的老臣下,是王公贵族的长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训示,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宋微子为故国的覆灭而悲哀,确实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谭为失去爵禄而流泪,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粟米多得发酵变红,仓库里的储存真是无穷无尽;大江之滨旌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伟大功业还会是遥远的吗!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之气直冲向天上的星斗。战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变色。拿这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拿这来攻击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领!
18、答题完毕,年轻人轻松步出考场,在阳光下潇洒地打了个响指:“完美!”
19、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20、自己这次奉旨和太平军作战,一定能取得胜利,绝不是徐敬业起兵所可比的,应当有一篇比《讨武氏檄》更好的文章!文采要出众,气势要宏大,文字要传神,只有这样的檄文才配得上这场战争流芳百世。
四、讨武氏檄文
1、《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篇檄文。此文开篇即历数武则天之累累罪恶,层层揭露,有如贯珠,事昭理辨,并点明武氏乃亡国之祸根,从而道出讨伐武氏之必要性;再写起兵讨武之正义性,气盛而辞断;最后向敌方晓以赏罪诱胁。全文综合运用对仗、用典、夸张等表现手法来烘托文章气势,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号召力。
2、只是不知王勃真是年幼尚稚,还是有意而作,好在并无引来杀身之祸,甚幸。
3、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4、但是很不幸,这事儿让骆宾王知道了!正义感爆棚的骆同学路见不平一声吼,提笔又是一篇洋洋洒洒的长文《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将两个人的前尘往事娓娓道来,一时间又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5、道王李元庆是李世民的弟弟,对骆宾王的才华颇为赏识,幕府三年之后道王有心提拔于他,但破格升迁又不合乎规则,于是就想让骆宾王写一篇自荐书“自叙所能”,这在唐初是选拨公务员的普通做法,就好比我们今天找工作首先要写一份漂亮的求职简历一样。
6、客观来讲,隋朝旧臣入唐为官,对稳定社会,治理国家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的,要是每个人都像伯夷,叔齐一样“宁死不食唐粟”,只会多打几年仗,吃苦的还是老百姓。
7、“看来老僧绝非凡人!”
8、决疑则荐诸卜,有影射武后干政之嫌。
9、风尘仆仆回到阔别十几年的长安,几番努力之下终于求得了一个奉礼郎的芝麻小官,可是好景不长,担任奉礼郎的第三年,因为不懂为官之道遭人排挤,又变身失业人员一枚。
10、《牧誓》其实是姬发的战前演说,它更注重于鼓舞己方的士气。设身处地地代入一下,两伙儿人开片儿之前,突然得知对方老大是个万事由婆娘做主的耙耳朵、妻管炎,那心底的大男子气概还不立马喷薄而出啊,这酸爽简直难以想象。
11、当时连乌伤县的县长都是骆宾王的死忠粉,他一心想把义乌建设成文化高地,于是下令把骆宾王的《咏鹅》和《玩初月》镌刻在县衙照壁的前后两面,以此彰显义乌人文鼎盛,英才辈出。
12、诸位或者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坟上的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该依托谁!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侍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皇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暂时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
13、『中医养生』十道九医,以医传道
14、(PS:上一期有写到杜甫杜大叔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两个家族都是李唐皇室血统,在武则天对李氏宗族的屠杀中,杜大叔的外祖父母所处的两支就都被杀的挺惨,所以杜大叔也没沾上什么李唐血脉的光……)
15、任何一个团队或党派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公平,总要有领导人来抓全面工作,而有领导人,就会有下属,既然有了区别,待遇等方面就会大不相同,比如领导可以坐轿车,而下属或普通会员就只好骑自行车或靠双腿丈量地球了。太平天国虽然叫嚣着平等,可作为一个好几十万的组织,虽然人人有饭吃,可根本不能真正实现绝对的公平和平等。
16、第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说成是“外夷”的代表者。
17、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jì)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huī)翟,陷吾君于聚麀(yōu)。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yàn)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chí)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18、后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19、这样的檄文由谁来执笔呢?
20、比如最出名的就是替川妹子郭姑娘出头写了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长诗,痛斥卢照邻的朝三暮四和移情别恋。
五、讨武氏檄谁写的
1、文章的最后,更是傲娇爆表:
2、面试官看起来很温和:“年轻人,今天的题目就谈谈你对高节之士的看法吧。”
3、女皇不愧是女皇,一针见血,一语成谶!
4、武后……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
5、这天,吃完饭后,曾国藩在院子里溜达,突然想到了骆宾王的《讨武氏檄》。当年徐敬业的那场讨伐顷刻间便溃败了,本该无声无息地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可一千多年来,偏偏因为骆宾王的那篇檄文还被人们还议论不息。
6、著名诗人宋之问被贬越州时路过了杭州灵隐寺,是夜皓月当空,清辉满地,宋同学禁不住诗兴大发,在长廊上漫步低吟,首联脱口而出“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
7、第利用封建礼教攻击太平天国。
8、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9、昂首而来,绝胜鹤立,鼓翅以往,亦类鹏抟。此亦有射武后此时之张扬之嫌。
10、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11、分享到朋友圈丨点右上角···分享
12、再往下吟时,却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妙句。
13、此等狗血事件一经爆出,秒登微博热搜,各大娱乐周刊更是纷纷出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挖掘和报道——《文坛天王竟是负心汉!对痴心女子始乱终弃为哪般?》
14、然而这段故事之前有三个字叫做“史臣曰”,换言之根本就不是正史,乃是史臣自己的观点还有猜想,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能够证明。
15、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16、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17、应该是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吧。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篇檄文。此文开篇即历数武则天之累累罪恶,层层揭露,有如贯珠,事昭理辨,并点明武氏乃亡国之祸根,从而道出讨伐武氏之必要性;再写起兵讨武之正义性,气盛而辞断;最后向敌方晓以赏罪诱胁。全文综合运用对仗、用典、夸张等表现手法来烘托文章气势,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号召力。
18、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19、接到道王爷的通知后,他不但不高兴反而上起了火,义正言辞地在《自叙状》中写道:
20、大家想象一下,县衙里每天穿梭往来的办事人员一进门看到的不是“为人民服务”或者“同心共筑中国梦”,而是一个几岁孩子的诗,这对骆宾王来说是多大的认可和荣耀。
六、讨武氏檄文
1、当年后晋的史臣尚且在书中加上个前提,说这件事是他自己的看法,并没有证据,而到了宋朝修订《新唐书》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时候,这件事却被坐实。
2、虽然高考落榜令骆宾王深受打击,但是有才又会玩的年轻人总还是不愁找工作的。
3、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4、过程中,面试官不时颔首,脸上始终保持着得体而恰当的微笑。
5、造反是个大工程,第一步就是要师出有名。
6、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7、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不久弃官游广陵。
8、此文有理有据,慷慨陈词;前段历数武氏罪恶,作为讨武铺垫,中段为李敬业的正义起兵及必胜作陈词,下段号召天下响应,共伐武氏之大义,说服力和响应力都极强。传檄文传武则天手上,武观后并不发怒,而欣赏其文,读完之后赞叹“如此人才不用,这是宰相的过失。”读完后又说:“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匹配得上。”果然,后来徐敬业兵败身亡。
9、(骆宾王公元684年)
10、别人怎么看我不管,反正武则天当皇帝,我骆宾王第一个不同意!
11、这方面比纣王更惨的是北宋文豪欧阳修,即便是身处中国古代少有的风气开化时期,舆论甚至将公开嫖妓视为风雅之事,欧阳老大人还是在男女问题上栽了。因为儿子死了还与儿媳住在一个府上,修哥被政敌揪住各种“合理想象”,从此背负起不忍言的名声,至死未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