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氏之子
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3、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蕴含着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这单元就让我们跟随名家名作去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4、《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5、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提醒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读成许多字,把一句话读成许多话。
6、让练习成为习惯,让课堂拥有温度
7、提示学习方法,生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8、我会让学生接着故事的内容,继续续编结局,想一想当孩子的父亲回来,孔君平会对其父亲说些什么呢?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9、②借助停顿再次朗读课文。
10、生:古时对男子的敬称。
11、(3)三读,读出反应快
1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3、(设计意图:文言的阅读与所有的文本阅读一样,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对于这个小故事的理解,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补充缺失的成分来意会,多角度理解,同时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让其为图画配上文言文字,学生在看图、读图、选图的任务驱动下,自然兴奋地完成了翻译任务,浑然不知其为训练,在无形中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养。)
14、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5、生:我读懂了“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意思是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叫儿子出来。
16、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17、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18、文中杨氏的儿子,据考证是后来三国时候成为曹操的行军主簿:杨修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出生于公元175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死于公元219年,卒时方44岁。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19、这是一节有味的文言文教学案例。小学生阅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比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更加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没有囿于文本中字、词、句,而是通过读通、读懂、读好等维度的设计,从故事内容出发,不断烹制文言文阅读的味道。如,在读懂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铁杵成针》中“太白感其意”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去读懂“孔君平诣其父”,并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勾连。这样的叠加建构,让学生品出了文言文独有的意蕴。(作者单位:赵岚/执教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杨树亚/点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20、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二、杨氏之子听课记录及点评
1、配乐,师生一起试着背诵课文。
2、孩子很热情(为设果,果有杨梅。)
3、《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
4、言传身教,指导感情朗读。
5、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看看能不能发现杨氏之子聪慧在何处。
7、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8、《杨氏之子》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全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先贤,感受言语智慧。
9、谁来学着孔君平的样子读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10、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店
11、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2、02//多元的上课方式
13、说的是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14、国籍、年龄、姓氏、特点,文言“言简义丰”
15、师:没错,罗斯福就是如此巧妙的回绝了朋友的要求。
16、(3)聚焦孔君平的言行,感悟语言的“风趣幽默”。
17、《杨氏之子》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18、生:我结合注释里面,诣是拜访的意思,所以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君平去拜访杨氏之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让儿子出来招待客人。(说的真清楚,同学们你看,借助注释,了解字义,是打开文言文大门的金钥匙)
19、《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全书共一千多则小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杨氏之子》编在“言语”门。由此可见,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要表现人物之间的言语机智,主要不是来刻画一个“聪惠”的儿童形象。题目为编者所加,给人错觉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其实这应该是描写对话场景的一篇小古文。
20、默读明意,体会文言意思
三、杨氏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商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2、(亏齿)缺牙,指幼年换牙时门齿脱落
3、(11)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4、反应如此之快,难怪说“甚聪慧”
5、指导朗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7、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8、是的,你真会发现,我们的祖先非常有智慧,依形造字,禽在以前就是鸟类的总称。家禽,在现代是什么意思呢?(家里驯养的鸟)
9、大家看禽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这样的,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下面像只鸟)
10、②预设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君”——尊称(有礼貌)
1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解释“甚”“聪惠”,提示“惠”是个通假字,并指导写字:惠。
12、今天来访的是黄夫子,面对黄夫子的调侃,你改如何应对呢?
13、首先,在字词方面,我会按照认读、理解、积累、运用的顺序,对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重点强调。比如:聪惠的读音;诣的书写。
14、(6)乃:就;于是。闻:听说。
15、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次,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刚好他的父亲不在家,孩子被叫了出来迎接客人。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PS: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16、课文配有一幅杨梅的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正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17、③了解杨氏之子“应声答曰”时,考虑时间短、反应快、应对妙。(板书:
18、(2)指名读课题,读准平翘舌音。
19、生1:未闻黄山是夫子家山(妙哉妙哉)
20、师:这里的“其”是代词,代替前文出现过的人。古文中会经常遇到这个字,比如:《铁杵成针》的故事中,“太白感其意”,太白被谁的意志感动了?
四、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1、言语智慧体现在哪里呢?显然是主客之间的对话:
2、赵老师从“解题”开始,就通过“用课题的方式称呼身边的人”,把文本内容注入生活的趣味中。在突破杨氏之子与孔君平对话这一阅读难点时,赵老师在“杨梅”处提及“苹果、香蕉”,在“孔雀”处反问“麻雀、喜鹊”。这看似“随便”的教学语言,其实是轻松、有趣的点拨,从而把故事情节的趣味打开,让文言文的阅读的趣味生发。
3、师:同学们,那这个“诣”是什么意思啊?
4、(师提示)你们看“未闻”这个词,杨氏之子可以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却为什么用否定的方式来表达呢?
5、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学法,配合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6、我杨家的果”的意思。因为只有孔君平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之前他说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脚。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答得得体。
7、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便叫儿子出来。孩子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想到小儿子的姓氏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应声回答:“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杨氏之子》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8、放入文中同桌之间互读,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9、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之处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10、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聆听:
11、师:这里的“以”和前文的“其”一样,也作代词,这里指代什么呢?
12、(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有距离的,不是很熟悉文言的表述的。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文言特点,理解课题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13、①从杨氏子的言行中,你还读出了他是个怎样的人?(预设:懂礼貌)(板
14、师:那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杨氏之子》
15、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16、生:孔君平是长辈,杨氏之子作为晚辈,直接回话显得不礼貌,这也是机智的表现。
17、《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18、生:“其”指代的是前文出现的老媪。
19、我认为,解读文言文首要考虑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的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言文作为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几千年来唯一的书面语言古雅唯尚、简约精炼,创作了浩如烟海的典籍、经文。让学生从小学习文言文,通过经典的文章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很有意义的。
20、师:哦,你们说杨氏之子的聪慧体现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中。
五、杨氏之子选自哪里
1、且不论教师用时过长,大约是公开教学、传递理念的需要,名师们总会以时间的延长来完整呈现课堂的饱满和引导的巧妙。就这节课首尾呼应的课堂结构可以看出教师教文言文的重点是:文言文的文字简洁但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丰满文本、丰盈人物形象。《杨氏之子》作为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这样的教学定位是不是准确,原因在于教师的文本解读方向的错位。
2、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聪惠”等词语。
3、(设计意图:文言文的教学中,读是第一要义。朗读的训练要突出一个“细”字,着眼一个“实”字。小学生对于文言文朗读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因此需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解决停顿的混淆点、易错点,指导学生通过尝试读,分辨读,读通读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4、拓展延伸,感受风趣
5、师:其实,历史上类似如此的孩童,还有很多。
6、孔君平从姓入手戏弄孩子,孩子也以姓来还击,而且孩子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方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应答。
7、第一种读音ying一声
8、梁国李氏之子,甚聪惠。金某诣其父,父不在,乃呼而出。
9、(1)找出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
10、(方法提示: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展开想象;结合课文插图等)
11、描叙了杨氏之子的聪明。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6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杨氏之子》,接下来,我会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13、还原情景,迁移运用。
14、师假装委屈,我孔君平说的对吗?我官至廷尉,掌管天下刑狱,相当于全国司法部长,不一般是身份,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有错吗?你为什么不承认还拼命说孔雀?难道我有没有言外之意?
15、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16、师:很好。还有哪个句子同学读懂了?
17、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孩子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18、《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20、(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六、杨氏之子
1、为设果,果有杨梅。
2、借用这个故事,假如有个小孩姓李,也要表现其“甚聪惠”故事该怎样改?(学生尝试)
3、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4、孔君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5、读孔君平,生读杨氏之子,师边读边加上动作以及疑惑神态,生模仿加动作读书,激发对话兴趣。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7、师: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
8、生:应声而动是指听到声音就动起来,应声而至是听到声音就来到了。
9、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你也想逆袭成为别人眼中的强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