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的绝句
1、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2、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理解):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4、在他写诗的时候,他未必是对着一棵柳树看上边有没有黄鸟,这只是一个印象。他在印象中综合了这种美好的东西,把它们抓在一起,“两个黄鹂鸣”,滴溜溜地叫,“翠柳”,这个“翠”字好,“翠”,我们今天说有翡翠,一般是绿色的,所以翠是形容绿色的,形容绿得仿佛颜色要滴下来。而黄鹂、翠柳,即是将嫩黄色与翠绿色加在了一起。这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柳树上有黄鹂。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绝句》前两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堪称绝妙。
6、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历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再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7、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8、杜甫古诗绝句中迟日对春风,江山对花草,泥融对沙暖,燕子对鸳鸯。《绝句》唐代·杜甫赏析: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9、“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10、这句诗要先解释一下知识点,根据范成大《吴船录》记载:“蜀人入吴者,皆从合江亭登舟,其⻄则万里桥。杜诗‘⻔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他的意思是说,意思是说,四川人要去东吴也就是现在江浙一带出差,如果走水路。那就要从合江亭登船,现在是很有名的经典,当年是著名的码头。在合江亭以⻄,就是万里桥,万里桥以⻄就是杜甫草堂。这三点就是这样的地理位置。之所以叫做万里桥是因为,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在此地设宴,送大臣费祎出使东吴。费祎感慨,“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所以这座桥叫万里桥。所以杜甫所说的⻔泊东吴万里船,说的就是停在合江亭和万里桥附近的船。
11、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2、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3、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4、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宋词,被誉为“两宋名家皆不可及”
15、译文: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16、《绝句》杜甫(唐代)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唐代)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二首》杜甫(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四首》杜甫(唐代)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17、作者朝代:唐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8、“一行白鹭上青天”,究竟那个“行”是一个跟着一个走,还是来了一排往高处飞呢?我们可以做不同的想象。总而言之,这里用了“一行”,不是一群、不是一帮,诗人是要故意勾勒出这线条,使整个画面具有整洁的美感,不致画面之间冲突,用“两个黄鹂”搭了“一行白鹭”。杜甫的四川生活相对平静,看到的是黄鹂、白鹭,他将这些组织起来传达给大家,从而把诗人自己的喜悦表现出来了。
19、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0、清代最癫狂的一首《沁园春》,千古无二
二、杜甫的绝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2、杜甫的《绝句》原文如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为: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赏析如下: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3、安史之乱终于结束,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终于可以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此时的杜甫心情也就暂得愉悦。当生机盎然的春天来到的时候,草堂周围的一切也都变得美不胜收。在此情此景中,杜甫又会怎样表达他的喜悦之情呢?
4、实际上杜甫还有一首七言绝句也足以称得上千古名作,相比李白、王昌龄的绝句名作丝毫不遑多让,可惜的是并没能入选《唐诗三百首》。这首七绝便是其《绝句》四首中的其三:
5、《静夜思》李白《鹿柴》王维
6、《绝句二首》杜甫(唐代)
7、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古今无人能比
8、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9、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10、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2、杜甫的诗歌,向来以沉郁顿挫著称。也有人说,需要30岁之后读杜甫,才可能读懂杜甫。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杜甫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多,有很多家国情怀,自诩“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杜甫一生过得郁郁不得志,甚至有一段时间甚为潦倒,所以诗歌往往比较悲怆。加上杜甫也比较喜欢用典故,所以没有一定的人生经验,理解起来,确实会有一定的难度。比如阿老师自己,年轻时,自然喜欢李白,那种“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的豪迈与潇洒,是十分向往的。但中年之后,所经世事越多,就越来喜欢杜甫。
13、杜甫绝句二首其一的诗歌中心: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绝句二首其一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14、译文: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15、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
16、阿老师非常喜欢成都这个城市。在我短短的前半生里,不多的旅行之中,成都去过10来次。一个是因为成都有许多非凡的文化景点,比如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个是因为,成都人文荟萃,我非常尊敬的流沙河老先生、肖雪慧老师、冉云飞先生,都在那里。成都还有我很好的朋友,好多,两只手的手指头都掰不过来。还有一位我很尊敬的兄长、大哥,可惜,几年前,他已经去世了。还有呢,因为阿老师喜欢杜甫,成都的杜甫草堂,也是我喜欢成都的原因。
17、杜甫之所以说“⻔泊东吴万里船”,而不是“⻔泊成都好多船”那就是要强调,人们从成都运货到江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当时水上的商道重新开通了。战乱虽然还在,但是老百姓生活正在恢复,国家经济正在恢复,用这样一个景象从侧面烘托这个意思,点出了诗的主旨。
18、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19、燕子衔着湿泥飞来飞去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双成对的鸳鸯静睡不动。
20、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三、杜甫的绝句四首
1、绝句,也叫“截句”,有的学者认为,律诗,才是完整的近体诗,绝句,就是律诗的一半,相当于把律诗给截断了,截成了两半。那么,我们知道,律诗一共是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做尾联。那么,律诗是讲对仗的。其中颔联和颈联,就是对仗的。绝句呢,如果截了首联和颔联,那么,就是一联对仗,一联不对仗。要是截了颔联和颈联呢?那就是两联都对仗。你看,我们今天讲的两首,都是对仗的。,如果作为截句,那么,截得的,就是颔联和颈联。
2、杜甫绝句中芦芽,就是芦苇的芽。由于它的外表和笋类似,所以也叫芦笋。芦芽有一层外皮,颜色多为绿色或紫色。将其剥开后,里面的茎是一节一节的,通常是白色或绿色,一般埋在土中的发白,见光的发绿。芦芽味道鲜美,可以用来制作菜肴。
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句四首
4、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
5、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6、其后,则又回到了门,窗对门,西对东,“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就是今天的江苏,实际上也可以泛指长江下游。岷江在都江堰,而都江堰那儿划成内江、外江,然后向下流淌,遂造就了成都平原的繁荣和富饶,且这两个江将来还要汇合到一起,然后注入长江再往东流。
7、杜甫说“两个⻩鹂鸣翠柳”之后,接着有颜色,“一行白鹭上⻘天”。你没感觉到这是一个特别祥和的慢生活节奏吗?诗人看这两只小⻩鹂,在翠绿的柳叶柳枝上鸣叫,又看到一行白鹭缓缓地⻜上了⻘天。蓝天有蓝色,还是瓦蓝瓦蓝的,还有白色,有⻩色,有绿色,你看这不就是一副⻘绿山水画吗?心情是相当的好。
8、《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第二首则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这两首诗极生动地、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闲适情怀。
9、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1、“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12、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读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诗词之妙莫过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们述说:诗是不可翻译的。杜甫的《绝句》全诗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写了比较美的春景色,有黄鹂、白鹭这样的飞鸟,比较生动自然有活力,寓景于情。释义
13、其实,这一组绝句,一共有两首,都非常著名。另一首“山青花欲燃”的句子,也是千古名句。你可以自己去找。我们今天只讲一首。
14、“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15、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写远望西山雪岭,一写近看江边泊船,又如同一幅镶嵌在窗框中的画。这幅窗画虽局限于窗框,却又广阔无比,思绪千载、视达万里;空间之广,时间之久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