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水闻一多
1、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节节逼近,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最后一节,既表现他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
2、叫游鱼啮(niè,咬)你的素足,
3、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4、“我不能陪你听我的鼾声”
5、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6、这若干形象里,只有青蛙的形象可能是正面的,但也就顺便把对于死水抱有希望者讽刺了一下,从诗的文本可以看出,闻一多写这首诗受有波德莱尔的明显影响。
7、闻一多(1899年一1946年),原名闻家骅,字友友山,新月派代表诗人。他喜读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他开始进行旧体诗创作。1920年,他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他写成了《律诗底研究》,致力于新诗格律化理论的系统化研究◦抗战期间,他在西南联大任教,并蓄胡明志。著有《红烛》、《死水》、《七子之歌》等。
8、我吃了一惊,移乱了脚步,
9、这一句是对“死水”的更进一步的描绘。诗的第四句“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写出了诗人面对“死水”,继失望而产生的恨极心情。
10、全诗对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11、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12、闻一多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深知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他深深地爱看这个,同时他也主张众生各安其位,遵守秩序,这样来建设一个现实的强国,但是当时军阀统治下的祖国,民不聊生,社会黑暗,闻一多对此非常失望。
13、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节节逼近,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4、倒象清醒了,伸一个懒腰,
15、1910年的今日,诗人卞之琳出生。“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仅靠一首《断章》,你读不懂卞之琳。再给自己一首月光曲的时间,走近卞之琳的诗样人生和其所代表的“新月派”,然后枕着月光入眠……
16、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17、第三节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花蚊猖獗、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第四节诗人让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声”,可谓是绝妙的嘲弄。
18、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死水》《死水》
19、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
20、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二、死水闻一多诗原文朗诵
1、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2、打不死的“小强”!号贩子变身“微商”,找关系留号APP上卖专家号
3、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4、出处:出自现代诗人闻一多的《死水》。
5、〔卞之琳与张充和〕朱自清曾肯定地说,“这是情诗,蕴藏在淘气这件微琐的事里”。1933年,23岁的卞之琳认识了“合肥张家四姊妹”之一张充和,对她一见钟情,且作起情诗,“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1948年,张充和与汉学家傅汉思结婚,远赴美国,留下卞之琳和那个“被装饰过的梦”。卞之琳1955年和青林结婚,时年45岁,直到1980年访美才与张充和见了一面。
6、父亲的话毫不夸张。他辞世后我们整理遗物时发现,馈赠这些珍藏的师友名单,已经有数十位之多。让我按年龄顺序将他们敬录于下:郭沫若、叶圣陶、刘海粟、茅盾、王统照、曹靖华、田汉、郑振铎、老舍、闻一多、俞平伯、冰心、陶钝、沈从文、王亚平、冯至、胡絜青、萧涤非、吴伯箫、李广田、钱君匋、廖沫沙、吴作人、曹禺、张爱萍、姚雪垠、柳倩、季羡林、何其芳、端木蕻良、唐弢、张光年、方殷、周而复、阮章竞、华君武、王子野、刘白羽、于立群、黎丁、曹辛之、程光锐、魏巍、芦芒、孙峻青、黄永玉、贺敬之、刘征、迟浩田、翟泰丰、高占祥、刘章……
7、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8、租客自杀学区房成“凶宅”房东诉租房公司索赔45万法院怎么判?
9、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
10、“精神科医生带64名患者出走”到底怎么回事?
11、火海滔天犹如“世界末日”!央视记者进入美国加州火场中心
12、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13、全诗在变化中保持着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加之双句末尾的“沦”与“羹”,“花”与“霞”,“沫”与“破”的压韵,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亦有音乐般的美感,堪称是格律诗歌体的典范之作。
14、闻一多的《死水》全诗把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对其进行了强烈的鞭挞与诅咒,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热情。
15、《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
16、全诗五节二十行,每行均九字(即九个音节),这九个音节均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词结尾。
17、闻一多因父亲的一首《杂感》,而将数学只得了零分的父亲破格招录,收入自己门下。
18、2017年“五险一金”有新变化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19、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
20、后来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诗经》、《楚辞》、《周易》的研究中取得很大成就。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抗战期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英勇闪亮而又坎坷的一生。
三、死水闻一多诗原文及赏析
1、我狡猾地说”人生是个谎”,
2、痛苦在我心上打个印烙,
3、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4、〔因泰戈尔《新月集》得名〕“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因泰戈尔著诗集《新月集》得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刘梦苇等,以及后期加入的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新月社”最初以小型聚会形式出现,后发展成俱乐部活动。
5、〔众“星”拱之的“新月派”〕1925年起,徐志摩主编北京《晨报》副刊,出版“诗刊”和“剧刊”,成为“新月派”主要文化传播阵地,影响了新诗艺术的发展。1926年秋,北伐战争进入高潮,“新月社”成员或南下或出国,遂告终止。1927年,胡适、徐志摩等在上海重聚,“新月派”活动南移重振,同年还创办了新月书店,作为出版“新月派”成员作品的基地。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正式发刊。据说,在《新月》投稿多的就称其为新月派,当时包含了孙大雨、饶孟侃、陈梦家、林徽因、卞之琳、臧克家、刘梦苇、沈从文等。
6、既然是迷就不该把底点破。
7、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8、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窗里闯出来,驶放宝蓝的穹窿里去了。——闻一多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闻一多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闻一多尽可多创造快乐去填满时间,哪可活活缚着时间来陪着快乐。——闻一多
9、从审美上看,其特点是以丑的恶的东西为描写对象,并从而产生美感,这不是说把丑恶描绘成美善,而是说把丑恶的对象经过艺术处理,转化成美的艺术形象,一沟污泥浊水是丑恶的,然而闻一多的诗,闻多笔下的死水,作为艺术形象的死水,是美的,这里体现的,是波德莱尔的影响。
10、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11、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12、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3、你的别的许多德性又像一匹羊,
14、莫掀帷望远吧,如不想自鉴。
15、闻一多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深知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他深深地爱看这个,同时他也主张众生各安其位,遵守秩序,这样来建设一个现实的强国,但是当时军阀统治下的祖国,民不聊生,社会黑暗,闻一多对此非常失望。
16、(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
17、“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18、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死水》也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为建立和形成新诗的格律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19、因此,自20世纪40年代起,他就数十载如一日地收集和珍存起我国文学艺术界、教育出版新闻界和军事界众多师友赠送给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20、为了纪念这些和着墨香而来的友情,父亲于1989年3月23日写下了情深意切的散文《友情和墨香》。他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我的四合院,幽静宽敞,足供盘旋。我的会客室不大,七八个人便告客满。看上去,它并不富丽堂皇,但风格别具,典雅朴素。四壁书画,虽非长廊,常令嘉宾游目,神色飞扬。古有陋室之铭,我则重友情和墨香。”
四、死水闻一多诗原文艺术特色
1、写完了这些,它总结说:这死水据此“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但这里的“鲜明”还只是从色彩和光泽上加以点染。接着,他表现死水的“声音”。
2、在这几节诗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以及讥讽的笔触,逐步深入地写出了扔进破铜烂铁、泼入剩菜残羹后死水的进一步变化。扔进死水中的“破铜烂铁”,会生出绿色、红色的锈,铜锈绿的如“翡翠”,铁锈红的如“桃花”。
3、诗的第一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有着深刻的寓意:它象征着当时那个处于军阀混战中的腐败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正如”一沟绝望的死水”。
4、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一身正气,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5、创作背景:闻一多先生写《死水》于1925年,1925年正值军阀混战,列强割据,中国的前路是一片昏暗,闻一多先生也正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写了这首《死水》。他不仅想痛骂这潭死水,更想要这潭死水重放生机。
6、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7、从1973年开始直至逝世,茅盾先生先后给父亲写来72封信。据《茅盾全集》之《茅盾书信集》统计,父亲是收到先生来信最多的人。
8、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回国后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景象,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以至于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9、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10、是利刃,可是劈不开水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