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莲说拓展阅读
1、这首诗写出了陈子昂空有一身才学,而抱负不能实现。其古人也有很多大文学家有如此境界,如:屈原、李白、苏轼等。
2、首先,我们做个小游戏来热一下身——试试你能行吗?
3、在文言文中题目上有“说”字不少,如《马说》、《师说》、 等等。说是一种文体,特点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4、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
5、投稿邮箱:luntanzhongxue@1com
6、清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澈)
7、再如,教学《爱莲说》,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文章意蕴方面的美感,我引入一段课外文言文设计了如下和课文比较阅读的学习活动:
8、师:课文前两次对菊花、牡丹和莲花的描写,都是按照朝代更迭的顺序呈现的,为什么第三次要把“牡丹之爱”放到最后呢?按照改动后的顺序呈现可以吗?
9、这次形式简单而富有意义的寒假活动,让初一的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之余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天赋,不禁让人感叹如今的学生个个才艺傍身,真可谓“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究竟哪些应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渗透,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般而言,诸如民族文化中关乎生命根柢与生活况味的呈现与思考,如爱与美和对远方的向往或对故乡的情结,以及普世的价值观和社会情怀等,都应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渗透。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2、写法相似/结构相似
1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2分)
15、这三个学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鉴赏画面美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16、解释文中加粗的词。(10分)
17、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18、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爱莲说中作者从莲花自身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其它花木的比较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同时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出淤泥而不染”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在乱世中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清高,高洁品质。"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解释莲花特点的同时也使作者对自己评价,不依附权贵,独立自主,不可亵渎。在与牡丹,菊花的比较中,肯定了牡丹与菊,但以正衬的手法表现了莲的君子气质。作者自身也未得到太多的理解与认可,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即是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可以改变的人生追求。
19、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20、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二、爱莲说拓展延伸题
1、提到2011年的解密游戏《凯瑟琳》,恐怕很多玩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恐怖、一夜情等艳丽大胆的风格。实际上抛开充满争议性的主题不说,《凯瑟琳》中3D推箱子的玩法其实颇受好评。
2、濯(zhuó):洗涤。
3、这是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值得人们学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不要受到周围坏人的影响。
4、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 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5、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6、《爱莲说》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中学语文教师在利用此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时,已经驾轻就熟。除开必要的词语梳理外,他们往往会从“托物言志”的角度来阐释作者的思想志趣,并把陶渊明对菊花、众人对牡丹花的爱好,来作为对周敦颐独爱莲花的两种衬托,也有进一步细化为陶渊明是正面衬托,众人是反衬,等等。这样的分析,表面看没多大问题,但对该文独特理路的深入探究,却往往付之阙如。
7、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
8、唐初王勃《采莲曲》中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便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表示男女爱情的缠绵。莲最适合作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加之藕与偶谐音,藕断丝相连,并蒂莲开,都非常适合表示爱情的绵绵不断。
9、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0、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11、如果用表格来整理的话,一般语文教师是这么概括的:
12、师:骈文讲究句式整饬、音韵和谐,那将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的句子改成整饬的句式可不可以呢?
13、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14、《贾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的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1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原文翻译是:
16、(本文约6200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
17、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2分)
18、理性之爱不但体现在对物性特质的理解上,也体现于这篇文章的展开方式,体现于文章展开的那种合乎逻辑的缜密思路。
19、②判断句。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也”表判断)
20、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爱莲说阅读答案
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2、国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可以破纪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奥运。
3、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公布部分精彩留言,供读者交流。
4、花中四君子(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
5、目标导学三:理解内容,把握写法
6、比如,教学《爱莲说》,在拓展学习环节,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
7、课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的《饮酒》、梁实秋的《雅舍》、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9、在语文课堂教学架构中,教师建构和运用语言的魅力会濡染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适时得体地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出的语言训练,更是历练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例如,《爱莲说》中有这么一段对“莲”进行多角度描写的文字:
10、如果仅是水墨画风和恬静的音乐,这款游戏也不会得到如此多的好评,它的关卡设计实际上颇有难度。除了基本的推拉动作之外,随着关卡的推进,冰块、碎石、黄色石头几种属性不同的路径会逐渐出现,让解谜过程始终保持丰富性。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以此为基础,国内的IndieLeague独立团队为我们带来了一款解密游戏——《爱莲说》。这款游戏实际上2016年就已经推出了,但在这里,我想要为没有听说过或没有玩过的玩家再推荐一遍这款佳作。
13、(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4、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5、又如,教学《陋室铭》,我还设计了这样两个探究活动:
16、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起句写“人不知”,结句写“月相照”,也可谓相互呼应了。
17、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8、答案: “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19、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20、文言文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跟现代文一样,一个字代表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多读几篇文言文就好了,古代人写的文章基本只要翻译出来,它的内涵就已基本出来了,所以还是自己老老实实写吧!再说别的班没有吗?
四、爱莲说全文阅读讲解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3、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4、(最后类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寄托志向。)
5、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6、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即嘉祐八年(1063)。
7、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9、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10、(用菊花正面衬托莲花;牡丹反面衬托莲花,引出“予独爱莲”,然后描述了莲花的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述了莲花的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描述了莲花的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一池清莲,一池美丽,从古到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各种美好的品质。请写出三首描写莲花的诗歌,并说一说诗歌里莲花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
12、结合对联讲述作者与策知县的故事
13、赏荷,观其形美。《爱莲说》描绘的莲花美在()。《夏日赏荷》雨中荷花美在(),雨后荷花美在()。
14、——《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15、假如梦得与茂叔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1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如果“说”这一文体是对义理的阐释,那么,就周敦颐的《爱莲说》来说,其所“说”的,不是对莲花爱意的情感抒发(尽管事实上不可能把这种爱的情感完全屏蔽在心灵世界之外),而是在阐释所以爱莲的道理。爱莲是人的行为,可以归结为一种事,也许可以是吴讷所谓的“即事即理而为之说”,但周敦颐文章的主要内容却不是在说事理,当他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等时,他其实已经借助于一个“之”,把“说”的重心从爱莲的事理转移到莲花本身的物理了。也就是说,在详细“说”莲花特征的过程中,把作者的爱意和情感潜藏于其中了,这是通过表面上的物理说明,来达到内在的事理阐释的目的。
18、同学们还记得《陋室铭》《爱莲说》写了什么吗?
19、“出淤泥而不染”和“洁身自好”都有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的意思。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出污泥的意思,强调环境特别不好,更显示其品格难能可贵,值得人们学习。
20、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分)
五、爱莲说积累拓展答案
1、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2、而植物中的四君子,原本指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世人常用以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有的色淡香清;有的傲然不屈;有的坚韧不拔。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一起并称为“花中君子”。
3、室内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我案牍之劳形。——所做的事优雅。
4、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5、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 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 ,外形挺直, 不生枝蔓 ,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 ,更加清香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现代多被比喻亭亭玉立的女子,那你身边又这样的女子吗。
6、莲花是从污泥中生长出来的,却从不被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7、《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2分)
8、予(yú):我。
9、▲2017年第1~3期《中学语文论坛》
10、古贤自喻反问点题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11、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
12、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13、这两个学习活动,依托异中求同,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文化滋养,还使学生的求同思维获得了长足发展,进而使其看问题、辨异同的能力有所提高。
14、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15、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16、作者是一个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君子。(2分)
17、品味语言:帮助学生领会作者“这样建构和运用语言”的意图
18、用意首先在于突出“莲”的高贵形象和美好品格,二是以此表明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分)
19、下面分别是明清时期两位诗人所写的关于子云亭的诗歌,阅读后谈谈这两首诗中的类比和《陋室铭》中的有何不同。
2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他们各自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