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美句子网
菜单
青春语录 励志语录 高考语录 伤感语录 人生语录 经典语录 爱情语录 个性经典

虞允文和岳飞(虞允文)

来源: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3-09-24 07:42:00 点击:59次
随心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 虞允文和岳飞(虞允文)

一、虞允文

1、如果佘义士真偷了头埋起来了,并在墓边建屋,世代守墓直到今天,那么墓中当有头颅骨骼残渣,并且很可能有衣物之类甚至木匣子之类的残渣。但上世纪六十年纪,因为传说墓中埋着袁崇焕的金头,或袁的头下面是个金子做的身子,墓被盗墓者挖开了,里面却是空的,没有任何遗骸和其他东西。

2、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侵

3、岳飞、韩世忠,这些本来就招善于战斗的人,都已经造古了,本来已经平安的北方,因为一首词,疯狂起来。

4、虞允文墓由世袭护墓人宋氏历代守护。虞允文死后第四年(公元1178年),宋孝宗下诏,指派宋氏家族开始负责守墓。从那时起,宋家世世代代为虞允文守墓。在宋家的传人叫宋克成,是已逾古稀的老人,他的爱人叫李正南,他们的儿子叫宋健彬,他们守墓已有六十多年了。皇帝下诏制定的,所以虞允文后代不姓宋。

5、金军打了一天一夜,根本没办法招架艨艟巨舰,且损失惨重,无奈退兵。

6、宋乾道九年农历10月间,两次向金提出受书礼仪平等的要求,都被拒绝。宋孝宗即以密诏催促虞允文发兵,虞允文由于军需未备,并向宋孝宗提出:“机不可为,但令机至勿失耳。植根本,国富强,待时而动可也,安敢趣师期为乱阶乎。”引起宋孝宗的不满,虞允文也知道宋孝宗的心情,为了不负厚望,更加积极备战,日夜奔忙,“戴星乘马,冰满鬓髯”而不顾,终于因此得病。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农历2月辞世,病逝于成都,终年六十四岁。后移葬于仁寿县中山乡。虞丞乡因虞坟而得名。赠太傅,赐谥号“忠肃”。

7、但是虞允文却在关键的时刻向宋高宗进言,不仅直接严明金国意图而且建议皇帝立刻召集朝中重臣共商防金良策。

8、京口此时由老将刘锜把守。刘锜久卧病榻,实际上已不能处理军务。虞允文料想金兵定会由此乘虚而入,便自告奋勇,请求已到任的李显忠拨给他一部分军队,支援刘锜。

9、(采石之战示意图,取自网络)

10、虞允文生活在北宋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孝宗四朝。他在政局动荡,风云变幻之际,辅佐君主,主持朝纲,经营四川,备战北伐,在南宋政坛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虞允文所处的时代,正是金灭北宋,宋朝军民浴血奋战维护南宋政权的时代,他走过的道路,正是爱国的士大夫典型的生活道路。上期,本栏目介绍了虞允文领导“采石之战”的功绩,本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虞允文,一起去探知他更多的故事。

11、稳定军心后,虞允文率领诸将到江边察看敌我双方态势,发现两军的兵力十分悬殊,采石宋军仅一万八千余人,然而,金军已在江北云集部队60万大军,虞允文与将士们商议决定,依靠长江天险,通过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阻止敌人渡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12、当然,如果换作另一个人劳军,也许确实是多余之举。但历史把一位叫虞允文的人推到前台,慰军劳师就成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举动。

13、说起为历史名人守墓的守墓人,最著名的应该是住在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院的佘老太太一家。

14、感谢悟空问答的五连发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采石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十分经典的一场战役。孱弱的北宋王朝,以一万兵力大破海陵王完颜亮数十万大军。完颜亮再回经途中被杀,金有“小尧舜”之称完颜雍继承皇位。当时海陵王号称60万,其实兵分三路,以海陵王带领的10万中路大军为主。

15、沿途打败了小股敌军。10月27日抵达金国水军驻地唐岛,李宝先下令火箭袭击,然后指挥舰队奋勇插入敌阵,命令士兵跳上敌舰与金兵展开白刃战。结果金国舰队除统帅苏保衡只身逃脱外,全军覆没。

16、移师建康府,伺机北伐

17、金军正在赶造战船,准备从和州渡长江。十一月初,虞允文以参谋军事身份到金军对岸的采石矶督军。由于前线主将王权被罢职,接替的李显忠未到,江防处于无人指挥的状态。恰恰在这时,金军渡江,倘若长江一溃,必然国破家亡,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虞允文临时起意,挺身而出,组织部队抵御金军进攻。

18、几年后,宋孝宗在阅兵时发现了虞允文生前训练出来的精兵强将,才恍然大悟到他的良苦用心,随后下诏追赠虞允文为太傅,赐谥号“忠肃”。

19、采石之战是两宋(南宋和北宋)与金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役。南宋力挫入侵金军主力,击碎了完颜亮消灭南宋的梦想,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延缓了南宋的衰亡。

20、相较于宋军,金兵阵势吓人:战役指挥所设在江边,在一个大高台上,分立两面绛色旗、两面五彩旗,中间有黄色房子,完颜亮盘腿坐在中间。按照金兵惯例,头一天就杀死白马、黑马各一匹用来祭天,早饭后下令第一个杀过长江的人奖黄金一两。

二、虞允文和岳飞

1、兵士们斗志昂扬,拼命冲杀。金兵入侵以来,还没有遭到过象样的抵抗,如今碰到这么强硬的敌手,一下子就垮了下来。

2、宋克成说,自己惟一的一次出远门,是在2000年去河北看望女儿。那一次,走得实在是不放心。就因为虞允文是个历史名人,盗墓贼总是惦记着里面有什么好宝贝。而早上世纪80年代初,仁寿县文物机构考虑到盗墓贼比较猖獗,专程给他家配备了一支火铳。这支火铳曾在1999年夏天的某个夜里用过一次。当时,六个盗墓贼到虞允文的坟场盗墓。宋克成大喝了一声,朝天放了一枪,盗墓贼落荒而逃。

3、1161年,金主完颜亮撕毁盟约,率60万大军伐宋:一路自海道取临安;一路从蔡州攻荆州;一路由凤翔攻大散关。完颜亮自己率军直取寿州(今安徽淮南)。

4、就在完颜亮遣使去汴梁之时,其实侵略南宋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可是南宋的使者王纶却谎称金国并无恶意,丞相汤思退也不想与金发生战争。

5、这样,宋克成放弃了外出的想法,从母亲手中接过了看管陵墓的担子,这一守便是65年。连北京的外孙娶亲,他也没去成。

6、金兵果然上当,次日来袭营,被早有防备的宋军水陆夹击,击毁金兵战船300艘,全胜!虞允文再次报捷。这时,完颜亮懵了,对面宋军主帅是何方神圣?既然打不过你,咱来点儿阴招你防得住吗?

7、《宋史》:①允文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以文学致身台阁,晚际时艰,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②允文许国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锋甚锐,中外倚刘锜为长城,锜以病不克进师。允文儒臣,奋勇督战,一举而挫之,亮乃自毙。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及其罢相镇蜀,受命兴复,克期而往,志虽未就,其能慷慨任重,岂易得哉?次膺力排群邪,无负言责,涖政不烦,居约有守。晚再立朝,謇谔尤著,南渡直言之臣,宜为首称焉。

8、虞允文作为一名文官,在每次发现金国有动作之时,都能及时地进献良策。这不仅展现出他对国家军事之事的关心,也展现出他对军事之事有自己的主见。更能体现出他是坚定的主战派以及他对金国入侵之事也有心理准备。

9、虞允文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形势很险恶,给朝廷禀报已经来不及,于是他决定越权行事,先由慰问军队变为整顿军队,组织地方民兵支援,然后亲自来到采石江边,察看地形部署兵力。随从担心地给他说:如果打了败仗,那会罪上加罪哟。虞允文大义凛然地说:现在国家如此危险,我不能当逃兵。

10、不过,如此令人震撼的事迹,近来有人疑心其中有作假嫌疑。

11、绍兴三十一年的十一月,金军逼近采石,临安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书生,来到了南宋的一个小城市。这个书生虽说是文官,但有着与武将无法相比的坚韧。这个文官叫虞允文。

12、虞允文知道完颜亮不甘心失败,一定会从扬州去渡江,安置好采石后,虞允文带兵去镇江,他布置军务,命令水上部队在江边巡逻和演习,还制造了快船

13、宋克成已经将近八十岁了,老伴李正男也七十多了,但是他们已经为虞允文守墓了六十年。虞允文曾经以中书身份去看望采石驻军,但是当时的部下十分散漫,虞允文立即召集军队,让他们死里求生,整顿了队伍之后,命令他们登船,共同抗击金队。金军战败,登船向北逃走,虞允文又派出船队去北岸打金军。这场战役是南宋唯一的一次打败金军的战役,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之后就将虞允文看做是一个大英雄。

14、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脱脱、阿鲁图等《宋史》)

15、碑左侧五米处有黄砂石碑一通,长方形平顶,碑高两米三宽一米二厚二十四厘米,据守墓人称此碑原本有字,文革间铲除无余。封土前原有石人、石猪、羊、牛、马等祀物,以墓碑为中心,前十六米左右各十九米,后至山脚范围原有矩形乱石围墙,现仅存乱石围墙基础。

16、说实话,历史上有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看虞允文的经历,采石之战前没有从军、治军的经历,更无带兵打仗的任何战功。但是8万人对战40万人,大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历史上还有谁?

17、南宋一百多年贯串到底的战略,始终以防守为主,而非进攻并收复失地,这是当时朝廷审时度势的结果,并非如后人所喷是投降+卖国主义+不思进取!

18、完颜亮率60万金军杀来

19、采石之战是宋金双方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

20、虞允文能够留名史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主持了采石之战。

三、虞允文墓

1、所以在采石之时渡江之时,因为完颜亮没有做有针对性的准备,才让虞允文有机可乘。

2、虞允文,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他最大成就是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后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3、完颜亮增加了虞允文获胜的几率

4、虞允文是南宋时期的名臣、名将, 他的书法传世作品不是很多,均为行书尺牍。目前能见到的,其中墨迹有《适造帖》和《病久气嬴帖》两种。

5、采石之战完胜后,虞允文再接再厉,率水军直抵长江北岸的杨林渡口追杀敌人。完颜亮被迫移军扬州。他恼羞成怒,强令金军从瓜洲(今江苏扬州南运河入长江口处)渡江,部下不堪忍受,将其暗杀。树倒猢孙散哦,四路入侵金军全面溃败。南宋再度转危为安。

6、其南宋的武器装备占优。人类战争史上,南宋军队第一次将火药火器运用于大规模水(海)战,在世界水(海)战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在水(海)战中,南宋采用的是多踏车海鳅船,大而灵活,金国的战船较小又是平底,且粗制滥造,抗风浪性差。游牧民族士兵不习水战,金军中的汉族士兵虽懂水战,但不仅仅“心在曹营心在汉”,还暗暗配合南宋军队作战。

7、一介书生奉命前线劳军,率领8万名残兵打败40万大军,完颜亮被杀,这真正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8、完颜亮南征,刚开始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一点抵抗就过了淮河。宋将王权见金兵势大,带着部下疯狂南逃,一口气跑到了长江南岸。老将刘琦也因为侧翼暴露,不得不由扬州后撤至镇江。

9、由于当时宰相秦桧当权,所以虞允文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秦桧病死后,虞允文才得到重用,他在任职中书舍人之时,曾向高宗进谏良策,颇受高宗赏识。

10、当然,虞允文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从古至今,总有人自发前往墓地祀祭。如今,每逢清明,仁寿县都隆重举行祭奠虞允文活动,在缅怀抗金英雄虞允文的丰功伟绩的同时,学习虞允文的爱国情怀,无论何时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乐于举贤的高尚情操,提拔贤良之士;学习虞允文一生清廉爱民,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11、虞允文不死,南宋的北伐大计亦不可能成功。

12、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次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抚使、知枢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拜相,任用胡铨、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加授左丞相兼枢密使、特进,旋即再镇四川,封爵雍国公,世称“虞雍公”。

13、于是,完颜亮写了一封信送给被免职的王权,送信人故意让宋军捉住,封上透露出与王权早有谋约的假象。搞文字,虞允文能输给你完颜亮吗?他父亲虞祺是北宋进士,官至太常博士;虞允文6岁张嘴就能来一段《九经》,7岁就下笔成文……

14、在采石大战成名之前,虞允文只是一个中书舍人,是给皇帝起草诏命的虚职,就相当于秘书,一名文弱书生也。他在前往前线慰问士兵的时候,宋军无将无帅群龙无首,前线也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决然的亲自督军决战金军。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彻底让他出名。他之所以厉害,就因为在之前从未接触过战争,这是他第一次指挥作战,而且一战而胜,为南宋续命百年,堪称书生救国第一人。

15、宋乾遭七年农历10月,金使乌林答天锡来贺会庆节(宋孝宗生日),节前一天,金使上朝。“固请上(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遭到孝宗的拒绝,但金使“天锡跪不起,侍臣错愕失措”。虞允文请孝宗退朝回宫,并对金使说:“‘大驾既兴,难再御殿,使人来旦随班上寿’,金使惭而退”。会庆节这天,金使只好随班入见。虞允文只是协助宋孝宗阻止了这一次不平等的礼仪。宋、金地位不平等,使宋孝宗一直不能忘怀,决心通过武力来达到地位平等,并进而收复中原。同年,虞允文以侍卫马军司的牧地原在首都临安郊区,“地狭不利刍牧,请令就牧镇江,缓急用骑过江便”,先移牧地于镇江;又将侍卫马军司移于建康,积极为北伐作准备。

16、虞允文主动挑起指挥重任

17、《宋史》评虞允文“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

18、正是因为如此,其墓地所在位置才有一户宋姓人家甘愿为他守墓800多年。相传,虞允文病逝之后,风水大师在全国各地为皇帝寻了很多处风水宝地,仁寿玉屏山就是其中一处,但此地十分偏僻,皇帝念及虞允文的功劳,就将其赐给了老家在仁寿的虞允文。虞允文墓,坐东向西,周围翠柏修竹环绕,环境清幽,再仔细观察,这里的地形像一座椅,虞公墓恰似端坐在椅子中,后有青山如椅背,左右两座山则如椅子的扶手,前有笔架山,沙帽山。笔架山有砚台,有毛笔,沙帽山则形如虞允文的官帽扣在地上。

19、之后,虞允文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当时的三衙管军(最高长官)由宦官承理,虞允文上书认为:“自古以来,人主的权力,不下移至奸臣,便是落在亲随幸臣手中。秦桧盗权十八年,秦桧死后,大权才回归陛下。近来三衙长官交结中官(宦官),宣和、明受之鉴(指宋徽宗时的童贯典军、梁师成乱政,及高宗初年的苗刘兵变)近在眼前。”高宗醒悟,立刻禁止此事。

20、通过与士兵们的交谈,虞允文得知将士们并不是不愿意抵抗,而是没有人组织他们杀敌。所谓军机刻不容缓,再等新帅必败无疑。此番局面让虞允文再也坐不住了,他虽然是一介书生,却有一腔报国情怀,誓死杀敌的决心,他主动站出来劝说士兵们振作起来抗击金军。

四、虞允文诗词

1、金国方面得知此事后,责问宋朝使者,双方打起“嘴炮”,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2、1961年11月6日,当毛泽东同志读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虞允文史实时,欣然提笔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3、一届书生竟然会有如此的气魄,惊叹感叹。当时朝廷上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一个书生,竟然会有如此的气魄,其实这跟虞允文从小的生活以及学习息息相关。父亲对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有胆有识。最主要的是还是因为自己非常的聪明,其实在每一个朝代都不缺乏人才。但是能够真正的站出来解决问题的人却很少。

4、所以,看到这封信后他马上发现漏洞,得出结论:“这是完颜亮反间计。”就写了一封回信:“王权已被军法处置,新帅叫李显忠,我劝你不要玩阴招,还是战场上面对面一决雌雄吧。”潜台词是就你那点儿墨水,还搞文攻?是不是明着打不过我们啊?

5、“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根据史料记载,虞允文命令诸将把步骑兵列阵于沿江高地后面,敌军一旦登岸,就围而消灭,把所有战船集中起来分为五队,中间一队为主力,由海鳅船组成,内藏精兵,停泊长江中流,另两队为左右翼,配合主力部队进攻策应。其余两队藏于小港,以备根据需要增援。

6、关于宋人以及后世史家对采石一役的评价,颇有过夸之处:

7、李显忠钦佩虞允文的勇气和胆识,立即调拨了1万余人马。虞允文率军星夜开向京口,协助刘锜在江面上进行了严密的防御部署。

8、因为早在1141年宋高宗就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取与金国的和平相处。因此完颜亮为一己私欲置两国百姓安危于不顾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

9、如今的宋克成是仁寿县文物管理员,有了固定津贴,每天的日常事情便是清理墓园卫生,肃清杂草。每逢月初、月半、月末举办祭祀典礼,天天早、晚对墓园各进行一次巡查。

10、当时朝野普遍认为:移骑军屯于建康,以为出师之渐。

11、虞允文,字彬甫,四川省仁寿县人,绍兴24(1154年)年进士,次年入朝,任秘书丞。1161年秋天,金主完颜亮亲率60万大军,水陆并进,扑向江南。危急关头,虞允文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的身份,到采石矶犒军,看到军无主帅,军心涣散,便将尚未逃离的将领召集起,重新部署,抗击金兵。虞允文命人以海鳅船猛冲金船,并用霹雳炮(这是虞允文发明的)猛击,将渡江之敌歼灭了一大半,打退了金兵的多次进攻,金兵大败而逃,宋军大获全胜,创下了我国历史上以1万8千人战胜60万人的辉煌奇迹。

12、临时充当指挥官,虞允文率兵在江边布阵,其实也没有多少兵可布,他手下老弱病残加起来8万人,江对面的金兵多少?40万!这仗怎么打?在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决主要比的是什么?一句话:比得是谁的人多。但虞允文不这么想,他认为布阵是最主要的。

13、看完,记得给我点在看或转发至朋友圈,谢谢!

14、岳飞(1103—1142)虞允文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也就是岳飞死时虞允文只有15岁,虞允文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所以,虞允文当官时岳飞死了

15、首先,完颜亮发起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16、但是失败后果就会很严重,完颜亮不是没想到失败的后果,但是金人本来战斗力就强,南宋朝廷又自断臂膀,能征善战者不是被杀就是弃之不用,亦或抽不开身,一个刘琦也是垂垂老矣。再加上北军经过多年的统治,已经学会了汉人的许多技术,攻城,破防等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再加上足足六十万人的兵力,输的可能性不大,值得一赌。

17、由于其取法的特异性,在当时的书坛影响不大。尽管如此,这种独特的面目,也足以在南宋书法史上占有一席

18、杨万里评虞允文:“食必观书,为文立成,不雕而工。”

19、而金军由于前期进展顺利,从上到下无不志得意满。不久就开始度江。

20、此时虞允文收到准确的情报:金兵将于第二天渡江,先渡江者赏黄金一两。他马上布阵,他令骑兵、步兵列阵于江岸,把水师分为五队,一队驻守中流,两队分驻左、右两侧,另两队船则埋伏于小港内,作为机动部队。

五、虞允文采石大战

1、在关键的时刻,一位书生竟然挺身而出。金国皇帝完原料准备掉级全部的军队,大概有60万的士兵,这些士兵分成四个部分,准备像南宋发起进攻这个消息传来之后,朝廷上都为之震惊。如此打仗一定会失败的。面对金军的宋高宗想解散百官,但是,经过此时想乘胜追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书生挺身而出了。就是虞允文,将金军击退,保住了南宋王朝。

2、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虞允文被召回,升任枢密使。农历8月,又升为右相兼枢密使,举用胡铨、周必大、赵汝愚、晁公武、李焘、吕祖谦、辛弃疾等名士。

3、虞允文非常注重孝道,因为母亲早逝而父亲又身患疾病,他为照顾父亲一直没有为升迁去考取功名,以至于7年都没有调官。

4、乾道元年,虞允文被召回临安,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罢黜主和派汤思退及其党羽。

5、如何应对?宋高宗先是任命枢密院知事叶义问接管江淮军事,又让大将成闵、李显忠换下刘琦和王权,赴前线接管部队,并把刘琦和王权罢官。后来证明这一切应对的作用非常有限,真正发挥作用的,反而是看似一个多余的举动:慰军劳师。

6、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颜亮来了。这次宋军的准备比采石充分,战船来回巡航,调头飞快,气势十足。一看宋军这个架式,金兵已猜出那个书生主帅又跑这里来了,惊恐异常,毕竟人都怕死,何况是刚从采石下来的败兵。

7、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改任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授特进。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同年秋,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为“雍国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以病卒。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

8、第二天完颜亮又战,这次直接遭遇了宋军伏击,金兵损失不计其数。

9、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高宗想要收用被废弃的蜀士,中书舍人赵逵首荐虞允文,使他被高宗召对。虞允文在应答中,首先认为人君应该敬畏上天、安抚百姓、遵效祖宗成法;其次又论及当时士大夫风气中的弊病,从而提出,在以文章、言谈、政事选用这些士人时,应该分别裁汰其中的轻浮、巧伪、苛刻者,这样才能使被选中的官员任重致远;最后,他极力陈述四川财赋科输的弊端。高宗闻言,欣然采纳。随后,虞允文被除授为秘书丞,累官至礼部郎官。

10、当年九月,金人渡过淮河,大兵压境,气氛非常紧张。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宋高宗甚至想到海上出逃。在宰相陈康伯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宋高宗不仅没有逃跑,反而答应亲征。之后,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军,以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到江淮前线督查各军,积极备战。

11、近年来,在虞允文墓附近陆续出土发现了一些实物资料,对研究考证虞允文墓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1997年10月在虞坟十五处发现“民族英雄宋丞相……”碑,碑文残缺,字迹部分可见。l999年9月在虞允文墓三十米处出土圆形石碑(残缺),只见隶刻“丞相”二字,其余不存。在通过长期取证确认虞允文墓无疑的同时,又新将当年毛泽东同志读《二十四史》赞虞允文采石英勇抗金题签的“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眉批手迹,镌刻成碑,立于墓前。

12、“陛下赏赐的金钱和升官状都在我手里,只待立功者来取。”虞允文召来众位将士,以忠义勉励大家,誓死杀敌,保家卫国。众将精神大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虞允文与金军决一死战。然而,也有人站出来持不同意见说,虞允文只是来犒劳将士,没有受命督战,也就不能指挥军队,但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说:“危难关系社稷,我将到什么地方躲避?”

13、金国皇帝完颜亮遣使增修汴梁,有大举侵宋之意。但宋廷所派的使者王纶却称金国方面“恭顺和好”,丞相汤思退也一意主和,“置边备不问”。之后,完颜亮的企图逐渐暴露,虞允文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正月上疏建议:“金人必将败盟,五路出兵,希望诏命重臣商议备御之策。”

14、综上所述,虞允文是一个具有多面性的人,他是才气逼人的一介书生,更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无论哪一面都诉说着他的爱国情怀,因此才受到世人的敬重。

15、虞允文在他的时代,并不是唯一的抗争派,但他在一个时代里,确实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16、海陵王完颜亮是金朝的第四代君主,他对汉文化学习较多并且野心很大,一心的想要一统中原,称霸天下。海陵王完颜亮一上位,大力发展军事,铸造兵器,招募士兵。海陵王,虽然他的野心很大,但是他的政策却使得本来已经慢慢的金朝经济遭到了破坏,他不顾民生经济,将百姓强行招募入伍。所以他再挥师南下的时候,军中很多人就已经“消极怠工”,半路逃回,士气上要远低于宋军。

17、虞允文身后第四年(公元1178年),宋孝宗亲自下诏指定,由宋克成老人的祖上为其守墓。

18、就这样,虞允文在危难之中,冒险担责,对将士们晓以利害,将涣散的军心重新凝聚起来,他还给将士们吃下了定心丸,说朝廷已将前任主帅撤职,另派李显忠将军来主持军务。李显忠是一员勇将,在军中有威信,听说他来领导抗战,将士们信心倍增。接着,虞允文表示,军情紧急,在李显忠将军没有到达之前,愿意暂时主持军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19、作为一名文官,虞允文的文学才华在奏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奏章大多是疏政论,内容上以忧国忧民、救亡图存为主。文风通俗质朴,无不展现出忧国忧民之情以及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难能可贵的是,虞允文的奏章中还有不少散文,同样也是文采风流,采石一役,虞允文作《江上军事第一剳子》《江上军事第二剳子》《江上军事第三剳子》等、阐释采石之战的经过和作战经验。隆兴元年,虞允文作著名的《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文章洞察时局,卓识远见,又意显语质,全文短小精悍,是文人气质和将军风度结合最好的文章之该文从政局是否安定、宋、金双方君主的政权稳固情况等九个方面来论证当下便是作战最佳时机,力劝宋孝宗要以国家大义为先,坚持抗金。

20、十一月初完颜亮发动第一次进攻,虞允文亲临江边前线指挥。南宋水军早已作好准备,水军分成五支,分别隐藏在礁滩处伺机突击。待一部分敌军上岸后,南宋的五支水军一齐出动,击沉金兵船只多艘,射死四千多人,溺死者不计其数。部将时俊挥舞着双刀,率领步兵冲向上岸的敌军。

六、虞允文

1、虞允文任宰相时,以推举贤才为第一要务,一旦发现就记录在册,取名叫《材馆录》。他推荐的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大多德才兼备、富有报国之志。皇帝不同意时,也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皇上选任谏官,虞允文推荐李彦颍、林光朝等三位耿直诚信,且又有文才学识之人,但皇帝很久没有答覆。而曾觌推荐了一个人,皇帝马上赐给了科第,提拔为谏议大夫。虞允文与梁克家谈论,认为皇帝这事没有处理好。于是虞允文极力请求离职。虞允文还尊重言官的职权,御史萧之敏弹劾他,朝廷考虑虞允文采石战役中的功劳,罢黜萧之敏。虞允文极力夸赞萧之敏人品端正、敢于直言,请求将他召回,以免堵塞言路。宋孝宗认为虞允文说的话非常宽厚,于是命人将这些话写入了《时政记》。

2、另一个宰相汤思退主张弃地求和,想要东线南宋军放弃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四州。虞允文连连上疏反对,力求保住关乎上游之存亡的唐、邓二州,却被诬蔑为“大言误国,以邀美名”,被宣召回朝。

3、虞允文是仁寿县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先后出任彭州等地的处所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发兵六十万、兵分四路南下,欲图一举消亡南宋。面对金人大军摧压,南宋举国惊恐,南宋政权摇摇欲坠。虞允文一介文官,自告奋勇,领数万宋军与金兵决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采石江面大败完颜亮,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4、绍兴三十年(1160年)十月,虞允文借职工部尚书,充任贺正使,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虞允文眼见金人正在大规模运输粮草、打造战船,辞行时,完颜亮又有“看花洛阳”之语,于是在回朝后,将这些事尽皆奏报朝廷,并请求加强淮、海沿线的边备。

5、去河北的那一次,宋克成虽然把火铳交到儿子手里,但还是觉得不踏实,天天心神不定。

6、▲虞允文的故事吸引人们去探知了解。

7、宋克成一共有五个女儿,全部成家之后,宋克成就让自己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让儿子替自己继续守墓。现在,虞允文的墓地已经成为了当地的重点保护单位,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保护,宋家很多代人为虞允文的墓地做了很大的贡献。

上一篇: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灵魂的归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语录

  • 曾子之妻之市原文和翻译(曾子之妻之市)
  • 勾践为什么要杀范蠡和文种(勾践)
  • 赤壁之战和张衡传翻译(张衡传翻译)
  • 浪淘沙中牛郎和织女指的是什么天上星星的名称(浪淘沙中牛郎和织女指的是什
  • 舒婷和毓婷怎么读(舒婷)
  • 鲁迅作品和简介 视频(鲁迅作品和简介)
  • 新春佳节的诗句和名言(新春佳节的诗句)
  • 春分和秋分昼夜等长吗(春分)
  • 和端午古诗怎么读(和端午古诗)
  • 关于军恋和异地恋的句子(异地军恋的心酸短句)
  • 望天门山的意思和解释视频(望天门山的意思)
  •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赵士程(陆游和唐婉)
  •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和中心思想(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 夸父追日文言文翻译和注释(夸父追日文言文)
  • 绝句志南和尚的绝句带拼音(绝句志南)
  • 中秋的诗和词自创(中秋的诗和词)
  • 经典语录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语录

  • 给军训女儿的鼓励话(女儿军训鼓励她的话语)
  • 给女儿军训加油鼓励的话语(女儿军训父母鼓励的语言)
  • 带娃加上班发朋友圈(边带孩子边工作的朋友圈)
  • 自家种的西瓜发朋友圈晒西瓜说说(摘西瓜发朋友圈说说)
  • 四月大雪的句子(四月大雪纷飞的说说)
  • 种蘑菇发朋友圈的句子(发朋友圈蘑菇说说)
  • 回娘家舍不得走说说(舍不得离开娘家的句子说说心情)
  • 赞美孙女的句子(赞美外孙女的优美说说)
  • 最新经典语录

  • 虞允文和岳飞(虞允文)
  •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灵魂的归宿)
  • 七言诗大全(七言诗大全)
  • 镜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玉垒浮云变古今)
  • 马嵬驿姬别情在哪(马嵬驿)
  • 狡猾的爱泰剧普通话(狡猾的爱)
  • 爱本无罪歌曲(爱本无罪)
  • 三晋是那云晋(叁晋云山皆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