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赠别的诗
1、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青门柳》唐代:白居易释义:
2、从小学时代初读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到中学课本里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再到高中时代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六王毕,四海蜀山兀,阿房出”。
3、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释义:
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5、三十三岁的杜牧离开扬州时,他写了两首赠别诗,留赠给他在扬州用情至深的一位歌女,至于这位歌女是谁,历史并无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赠别的第一首诗,主要是赞美这位女子。
6、赠别诗专题就到这里,明天将进行总结复习。下周将开启八年级上册诗歌的欣赏背诵,欢迎大家收听。谢谢大家聆听今天的“悦背悦美”。朋友们,让我们诗意相约,明天不见不散!
7、君之胸怀之阔大,如黄河落天,直入东海,当纳入其间矣;
8、欧素珍,三明市沙县第五中学语文教师,沙县骨干教师,沙县五中初中语文组教研组长。多次获得沙县“优秀班主任”,青州镇“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三明市初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微课”二等奖,沙县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
9、离别诗用到几乎泛滥的意象不是别的,而是杨柳。这大概与《诗经·小雅·采薇》有关,这首表达出征士兵的思归情绪的诗歌写道:
10、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和“”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之情。
11、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花不尽》宋代:晏殊释义:
12、《送别》,曲调取自奥德威约翰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音乐有黑人歌曲风格。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填了这首送别挚友许幻园的《送别》,充满古典气息,意蕴悠长,堪称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舒缓中略带忧伤的音乐,诗意中表达着怅然的歌词,完美地诠释了一份唯美的离愁别绪。
13、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14、李白的诗境界阔大,爽朗高远,全诗一气流转,把别情写得豁达大度,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一位女子难分难舍的离情。前两句写诗人在离别前诉说胸臆。男女离别,千种离情,万种别绪,可谓“多情”。此时此刻,在离别筵上,想强装笑颜,却不堪离情,千般叮嘱,万般嘱咐,又显多余。二人只能凄然相对,默默无语,又似乎“无情”。后两句借蜡烛傍衬别情。“心”指“烛芯”,把蜡烛拟人化了。连蜡烛都感受到这离别的伤楚,流泪到了天明。这是借无情之物写有情之人的凄苦,将惜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此诗精炼流畅,含蕴深远,所写的男女私情已转化为一种人间共享的至情,颇为感人,千古传诵。
16、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7、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
1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19、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20、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二、赠别的诗有
1、人的一生应当有许多停靠站我但愿每一个站台都有一盏雾中的灯虽然再没有人用肩膀挡住呼啸的风以冻僵的手指为我掖好白色的围巾但愿灯像今晚一样亮着吧即使冰雪封住了每一条道路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
2、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3、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4、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5、杨柳纷披,春意撩人,远行的一步三回头,伫望的早已哭成了泪人儿,中国古人的诗意人生就在这伤感而又浪漫的意境中次第展开:
6、赵嘏赠别是秋季的诗。原文是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秋草”二字明确地写出了季节是秋天,“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秋草、残阳等凄凉的景色勾起了诗人的愁思,表达了诗人离别朋友后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与朋友管弦相伴权,如今分别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
7、从近几年的古诗阅读考查中可见,诗词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的把握是考查的重点。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分析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不能很好的体会典型意象,理解上往往有偏差。我在设计这节微课时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赠别诗,作为实例来分析这类题的解法。让学生能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感情,并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进一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欧素珍)
8、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9、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杜甫的>写到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原诗:赠别贺兰?唐杜甫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10、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1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从字源学的角度讲,“分”、“别”二字都从“刀”,《说文解字》释“分”字云:“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是啊,分别可不就是一把锋利的刀么,它把我们的人生割成若干块,让我们苦,让我们痛!因为离死亡还远,那或长或短的别离便成了我们领略死亡滋味的替代品:“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别诗》其二)生命的色彩和价值,便在这一次次的离别中被体认,被确立。
14、杜牧《赠别》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15、赠别人的一生应当有许多停靠站我但愿每一个站台都有一盏雾中的灯虽然再没有人用肩膀挡住呼啸的风以冻僵的手指为我掖好白色的围巾但愿灯象今夜一样亮着吧即使冰雪封住了每一条道路仍有向远方出发的人我们注定还要失落无数白天和黑夜我只请求留给我一个宁静的早晨皱巴巴的手帕铺在潮湿的长凳你翻开蓝色的笔记芒果树下有隔夜的雨声写下两行诗你就走吧我记住了写在湖边的小路上你的足印和身影要是没有离别和重逢要是不敢承担欢愉与悲痛灵魂有什么意义还叫什么人生(1)
16、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17、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18、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采用比喻,“白云”、“落日”,形象鲜明生动,并富有创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且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有恰到好处之妙。诗人以景喻情,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0、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三、赠别的诗有哪些
1、杜牧在扬州时,曾结识一位美丽年轻的歌妓。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杜牧离开扬州,赴京任监察御史,与这位歌妓惜别,并为其写下此诗。主要描述的是歌妓的美丽,以此来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4、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5、比较著名的要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还有一种说法是,“柳”与“留”谐音双关,所以人们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一习俗汉时已兴,当时民间就有《折杨柳》的曲子。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首《折杨柳枝》,歌词曰:
7、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这首诗被谱成乐曲后,叫作《阳关三叠》,后来竟成了一般离别歌曲的泛称。
8、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既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一片深情厚意,更是对魏万的勉励。
9、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10、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到。
11、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4、而许浑、冷朝阳的诗凄恻缠绵,情韵悠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