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
1、夕阳西下,松林之中传来阵阵清风。散步归家,只见青草之上露珠已干。云霞灿烂,余晖秀美掩映走过足迹,山气苍翠,宛若轻微吹拂诗人衣衫。
2、他宁愿没有什么朋友,宁愿睡大觉,这种固守的孤独真是令人同情啊。
3、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4、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5、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很好,他自己也很骄傲,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五言长城”。虽然他是自大了一点,不过他确实有自大的资格,五言诗真是很不错。
6、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
7、《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唐代:孟浩然。
8、《清明即事》唐朝·孟浩然
9、遥指杏花村。写清明的五言古诗,最有名的是孟浩然《清明纪事》和宋之问《途中寒食》:《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清明》
10、安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于2021年4月4日开展清明主题活动。教师们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感悟清明节。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出处:唐代孟浩然《清明即事》
12、最治愈人心的,还是这世间的山山水水,将自己融入其中,感受那一份心驰神往,疲惫的心神也能得到舒缓。
13、他这首写清明节刚过去的唐诗,就显得文采飞扬。通篇都是写景,却写得节奏分明,远近结合,颇见巧思。
14、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孩子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致敬先烈
15、有人把这首《清明》改成了五言绝句:“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16、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礼俗主题。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思想,加强青少年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
17、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
1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清明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有众多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20、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传统。古人为此写下了不少诗篇。
二、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原创
1、第3名,《清明后登城眺望》: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2、《清明日》唐朝·温庭筠
3、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4、原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5、清明本来就是一个时节,四个字和两个字意思一样,只不过音韵上有变化。七个字是一首标准的律句,读起来抑扬顿挫(节,是入声,在此处顿一下),平平中仄仄平平,更有音韵之美。
6、首先把艾草放入锅中煮成绿色的汁水,倒入碗中放凉。再把面粉倒在装有汁水的碗中,搅成一个碧绿的大面团。接着拿一小团面团在中间挖一个小洞放入咸菜或豆沙,然后把装好菜的皮揉成一个像碧玉般的青团子,最后上锅蒸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这样一个青团子就做好了。我拿了一个尝一尝,一个豆沙的味道,软糯香甜好吃极了!我问奶奶可以多吃几个吗?她回答我说可以。
7、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8、《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上面是《清明》的原文。相传清代的纪晓岚曾经与友人开玩笑时,将其改为五言绝句: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因为是玩笑之作,只是保留了原诗的大意和格律,所以照比原作,韵律是不足的。
9、!.变体三言: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变体四言: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变体五言绝句: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变体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变体“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
10、您的赞赏是好内容的原料
11、《清明日》(作者)温庭筠(朝代)唐
12、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13、小歌手班级的孩子们齐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热情讴歌祖国的辉煌成就,表达了对党的无限热爱,献礼建党100周年。
14、《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唐朝·元稹
15、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6、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
17、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权德舆。这首诗是权德舆在清明节这一天的时候,怀念亲人而写下的怀念之诗。
18、这时人们不禁又想起了杜牧的《清明》。
19、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0、出处:唐代温庭筠《清明日》
三、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五句
1、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一首七言绝句竟可以改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诗,及词、剧本,太神奇了。在这些诗中,我最满意的是五言诗,因为这些句子都与老师给出的答案吻合,我最不满意的,是独幕剧的剧情,因为我没意识到“借问”一词是行人的话,而误以为这是他的动作而填错了。这是我本应对的,我本该知道这一点的。最让我奇怪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就是杏花村,为什么地名也可以在诗中改变呢?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的实践,让我发现通过增减字可以改变诗的格式,通过改变停顿的点可以改变诗词的形式(如,诗变为词,词变为剧本,剧本变为诗……)。汉字太有趣了,我喜欢汉字,我更喜欢中国古代那渊远流长的文学史。
2、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呢?欢迎留言哦。
3、落花庭院晚风轻,芳草池塘夜雨晴。
4、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5、此外还有很多,这里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为何不如原作。减字法主要是认为原作有些啰嗦。认为清明本就是时节,行人本就在路上,何处有就是问话,有人指就行了,何必是牧童。虽然改后大致意思没变,但意境差多了。我们拿改后五言来说。
6、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7、这首诗经常被拿出来改动,有改成古体诗的,又改成词的。传说清朝的纪晓岚把这首诗每句减少2个字,从七言绝句改成了一首五言绝句,到底好不好?
8、释义: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9、1块钱是爱,2块钱是情,谢谢哦
10、《清明日》唐朝·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朝·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1、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
12、五绝和五律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五言四句的近体,后者为五言八句的近体。所谓近体,就是押平水韵,使用律句并合乎粘对要求的诗体,二楼所言五律中二联对仗大体是对的,但五律近古,中二联有一联不对,或首联对颌联(第二联)不对者很常见,如王勃有名的“海内存知己。。。。。”五律,就是首联对仗而颌联不对,大体颈联对仗要求较严,而颌联则松得多,宽对、不对或者改对首联都不乏其例。另一位朋友所说绝句也称截句,说法是有的,但事实上并不确切,绝句的出现比律诗早一些,并非从律诗中截取,更不是截中间两联成篇,仅就五绝而言,首句不押韵的五绝,一般前两句经常对仗,而后两句不对仗,也有四句都不对仗的,如果是从五律中截取中间两联,则应该都对仗,或者首联不对尾联对才是。。
13、后来有人改为五言绝句,貌似有歪理如下:
1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5、没有人不爱山水,苏轼在山水中领悟人生: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16、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17、《清明日狸渡道中》(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18、最后,减字之后的已经差多了。这里就涉及到七言、六言、五言等诗词,在音韵方面体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了。一般来说,七言悠远畅快,五言平直坦白,六言平稳严整,四言优雅婉转。比较一下七言和五言,就会感到:七言意味深长,不紧不慢,让人感受到: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恰桃李吐芳,雨贵如油。路人行走在细雨之中,十分陶醉(断魂并非魂飞魄散),就想痛快喝一坛,岂不快哉。对一个小牧童,都是客客气气,心情很愉快。全诗透着一种悠然、惬意。但是要改成五言,语气变得短促,意境就差远了:好像细雨招人烦,人们想赶快摆脱这烦人的天气,找个歇脚的地方。特别是“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感觉很没有礼貌的样子。
19、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更是妙趣横生。
20、借问二字有客气的”请问“意思,这里减少借问二字,语气就不同了,行人彬彬有礼的形象也减了几分色彩。读到这里时,老街脑海里不知怎么就出现了孙悟空的画面。
四、描写清明节的诗五言绝句
1、今天午餐后我又给孩子聊起当年的事,真是光阴荏苒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刚看到群里有朋友用杜牧这首诗改编了一段,触动颇深。
2、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3、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4、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5、改成词的话,可以是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8、记得还是刚上小学的时候,清明节随家父一起回老家扫墓,在长途汽车上颠簸几个小时后,终于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映着四月的春光,遍野金黄的油菜花,老爸(这是现在的叫法,当时也就三十多岁)边走边给我讲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讲诗作里清明的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透出的心境。
9、孤独,就是一种心境,是淡漠,是洒脱,是超然,是一种丰盈的,且丰富的宁静。
10、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11、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出处:唐代孟浩然《清明即事》
13、还是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一个人看着“桐花覆水葛溪长”的景色,就想起了家里人,还想象家里人的动作。
14、李白最“狂”的9句诗,只想跪下唱《征服》
15、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16、清明正值春回大地时节,自然界生机勃勃,趁假期与家人们一起在乡野山间游乐一番,或者是寻找几株艾草,制作软糯香甜的青团。美术班的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记录了这一瞬间。
17、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
18、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9、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
20、杜牧的《清明》大家都耳熟能详,舞蹈班与主持班的孩子们用舞蹈与朗诵诠释了古诗词的别番韵味。
五、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简单
1、裴迪与王维是好友,晚年时常造访辋川,与王维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烦恼的人,在山水间,得大自在。
2、诗歌最后两句就是对朋友说的话,仿佛家常口语,令人感受到他的殷殷诚意:“你什么时候能过来啊,我们一起喝酒一起赏花啊!”
3、|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4、关于清明时节的古诗五言的一般皆为四句、八句等的,代表性的就属杜牧的《清明》(唐)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真是家喻户晓,小孩子都会背,所以就不多说了。
6、《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作者)贾岛(朝代)唐
7、是不是有损原诗意境,先可以看看减少了什么。
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9、—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10、科技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发开展网上祭奠英烈活动
11、全诗描写了华子冈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美景的流连之情。
12、何处有?本来就是个问句,何须借问二字,所以当改为:酒家何处有。
13、第2名,《清明日》: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14、读古诗词49丨那些和“树”相关的古诗
15、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16、下面我们用闻一多的三美理论来分析一下修改过的这首诗,三美是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7、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图,诗人漫步山中,晴空下的树木,蓊郁苍翠,整个山野清幽静寂。
18、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
19、遥指也为所谓谁来指啊,有人指就行呗,管他是牧童还是樵夫呢,所以当改为:遥指杏花村。
20、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六、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
1、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3、第1名,《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五言绝句是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燦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传世,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清新优柔而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诗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5、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6、行人不在路上还能在哪里,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所以当改为:行人欲断魂。
7、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时间:清明节。地点:路上。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9、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
10、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11、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2、其三: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祭祖路上,行走迟迟,想起尘世相隔的亲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又有几人能懂?酒能消愁,喝点酒吧,可回头四望,荒郊野外,哪有酒肆的旗帜飘飘?幸有吹笛牧童的指点,那销魂解愁的美酒,就在不远处的杏花村。
13、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4、其一:“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1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6、出处:宋代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7、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8、关于清明的五言诗有孟浩然的《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入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诗词大意为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的想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开了草都长得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19、释义: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
20、羁旅在外时,只有月亮和山水,最能慰解寂寞的吧!
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出处:唐代孟浩然《清明即事》释义: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出处:唐代温庭筠《清明日》释义: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出处:宋代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释义: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出处:唐代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释义: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出处:唐代张继《阊门即事》释义:清明时节,试着登上城楼眺望郡城的郊野,只有寥寥几处人家燃起新烟。
2、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3、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4、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5、释义:清明时节,试着登上城楼眺望郡城的郊野,只有寥寥几处人家燃起新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