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洵作品
1、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2、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3、在北宋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存在。
4、约1123年(宣和五年)
5、苏洵与苏辙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6、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用间》
7、▲苏轼《尊丈帖》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8、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9、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0、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11、苏洵教子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
12、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13、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
1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革,改变,除去。殆,几乎,将要。
15、总结 以文学成就论 苏轼>苏辙>苏洵
16、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1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8、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19、(百家讲坛)之三十八《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合集(共55集)
20、《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二、苏洵作品以什么为主
1、强调了赏罚必须分明,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人们行善,保证社会的安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建立了功劳的人就应给予其奖赏,而对于有了过错或罪行的人就应对其进行惩罚。
2、《苦难辉煌》合集(共12集)
3、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6、苏洵、苏轼、苏辙书作赏析
7、在苏洵二十七岁开始发愤读书之后,他相继生下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与日后儿子们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始终未能科举成功,在他放下功名潜心读书后,学问突飞猛进,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名作均创作于闭门读书的这十多年间。而苏洵的读书之路也给今天的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内心而活,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而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作品。
8、10苏洵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
9、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10、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11、苏洵主要作品有:《嘉祐集》、《权书》、《衡论》。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12、在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的苏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13、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14、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15、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
16、王安石合集(共22集)
17、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
18、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19、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20、苏轼是善于调侃嘲弄自己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书法俊美的时候,他确说自己的书法是“石压蛤蟆体”,是被石头压死的癞蛤蟆的风格。其实,这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精彩正在于此。
三、苏洵作品的认识以及赏析
1、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2、3×303cm
3、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明代人依据唐宋时代对中国古文写作的贡献,将八位重要的散文作家合称为“唐宋八大家”,这八个人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讲述,共75集。
4、洎(jì):及,等到。
5、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
6、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7、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8、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9、苏轼:http://baike.baidu.com/view/25htm#12苏辙:http://baike.baidu.com/view/320htm#3苏洵:http://baike.baidu.com/view/3200htm王安石:http://baike.baidu.com/view/25htm
10、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1、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宋史》称: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的高超大致和苏轼相近。
12、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13、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
14、▲苏洵《陈元实夜来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5、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16、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17、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18、▲苏辙《晴暖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诗作:《云兴于山》《有骥在野》《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散文:《颜书四十韵》《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等。文集:《权书》《衡论》《嘉祐集》《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
20、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四、苏洵作品集名称
1、. 王安石:字介甫,世称王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较著名的文章有《读盂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
2、(百家讲坛)之三十七《明亡清兴六十年》合集(共46集)
3、利益存在的地方,天下的人都会争相前往投奔。有了利益,才能有基本的物质条件,百姓才能生存下去。
4、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5、千古文章四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6、有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
7、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8、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9、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宗师,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代表作品有《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朋党论》《秋声赋》等等,有《欧阳文忠公集》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1、该文章劝说人君遇到贾谊这样的人才,要大胆使用,不要错过时机;劝解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论证有理有据、层次分明。
12、苏轼 公元1037年~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还有人们常知的一道菜东坡肉
13、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14、“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
15、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16、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7、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18、写于公元1043年,当时苏洵34岁,《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19、综合 苏轼>苏辙>苏洵
20、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厉害。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
五、苏洵作品代表作
1、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2、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3、作者:赵亚亚,陕西省淳化县淳化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远村那缕炊烟》。
4、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太玄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