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山寺后禅院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
2、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3、山中水面万籁俱寂,只听见寺庙中敲钟和击磬的声音。
4、“悦”、“空”是"诗眼”。“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矛盾。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这里是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的手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周围一片喧闹,人们就不会在意钟磬的声音了。自己概括吧
5、杜甫一首久别重逢的诗,少年时读不懂,中年后再读泪流满面
6、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7、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8、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
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一作:竹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闻)《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10、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11、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2、“竹径”、“禅房”都是高洁的事物,“幽”、“深”都烘托了幽静的气氛。这是一个多么高洁幽美的环境啊,这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
13、(答案)古诗文阅读(20分)
14、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15、《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是中小学必背篇目之一。
16、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17、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18、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1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0、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
二、破山寺后禅院拼音朗读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2%98%E7%A0%B4%E5%B1%B1%E5%AF%BA%E5%90%8E%E7%A6%85%E9%99%A2
2、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3、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4、唐代诗人常建(708年—765年),根据墓碑记载其祖籍邢州,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但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因此寄情于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常建现存的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5、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
6、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7、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8、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9、相同点:①都是以香积寺景观为描写对象的五言律诗,②都抒发了诗人恬淡守静,忘情山水的隐逸胸怀;不同点:①作者不同,②前者为题诗,后者是吟哦;③《诗境浅说》: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趣,此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游山寺者,可知所着想矣。
10、《题破山寺后禅院》意思是: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11、(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
12、12个“冷成语”,若认识一半算,就算你厉害……
13、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4、以静写动,以动衬静。诗的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徦如周围一片喧闹,人们也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而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这与诗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睛是吻合的。
15、(2015年浙江省台州市)
1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8、兴福寺的名字来自于寺内有一石头,石上的纹理从左边看像“兴”字,从右边看像“福”字,故寺名“兴福”。
19、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
20、这首五言律诗题为《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所写。破山寺,就是常熟的兴福寺。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已称之为“古寺”,可见它历史的久远。
三、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的句子
1、“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诗人此刻静静地站在潭边,周围的所有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钟声,发出悠扬而洪亮的佛音。
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
3、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4、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5、林升的“题临安邸”,后者是写在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从诗的内容上来说是对当时政府的抱怨,有入狱的风险的。
6、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7、题:写上。题壁:在壁上写字或诗文。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8、“灵魂转世”大才子是什么样的人?敢骂《水浒传》后五十回
9、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10、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11、引导人们进入空灵纯净的境界。诗人欣赏幽美的景色,感悟忘却尘世的意境,都表现了遁世绝俗的情趣。
12、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3、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14、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15、(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16、清晨我去踏访古老的寺庙,刚刚升起来的太阳照在树林上。
17、今天和大家分享常建的五言律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8、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19、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20、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四、破山寺后禅院翻译
1、—关注唐诗宋词元曲赏读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2、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3、”的诗句,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
4、常建是唐代邢州籍的诗人,字号不详,长期游历长安。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5、题诗往往是古代诗人即兴而发,身边有什么墙、柱子、画都可以用来作为书写的场所。
6、“潭影空人心”,最喜欢这句。
7、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8、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9、读懂《红楼梦》才知道,什么是中国真正的贵族精神
10、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12、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3、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14、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15、(2012年山东省济宁市)二
1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17、五千年来古诗词之美,美到窒息!
18、“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1分)
19、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20、兴福寺,位于常熟北郊虞山北麓。南齐时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寺屡经兴废,文革中尽毁。1980年起,特别是1983年列入全国重点寺院后,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游览胜地。
五、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
1、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2、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3、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4、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
5、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6、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7、《题破山寺后禅院》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答:“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8、万物的声音常常牵动诗人的情思,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下“,
9、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10、(答案)古诗文阅读(共15分)
11、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深的远处,隐约看见花木中淹没着的禅房。
12、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有《常建集》。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13、深山,古寺,飞鸟,曲径,禅房,钟声磬声,初升的太阳暖暖的照在身上,这样的环境下再看看一面潭水,你会想啥?
14、一天一首现代诗:叶芝《当你老了》
15、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16、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17、破山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18、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用这书,让唐朝诗人风光了1000年
19、(2分)“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20、(2015年贵州省黔南州)
六、破山寺后禅院
1、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
2、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寺中竹林间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
4、“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题诗,是写在后禅院墙壁上的诗。
5、评分:共3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3分)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
7、读罢全诗,一派禅意飘然而至,让人心寂静,顿生出尘之感,这就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伟大之处。其实呢,常建在唐朝是不算重要诗人的。他生活在开元、天宝盛世,但是却并不热衷功名利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之间漫游。写诗的风格有点接近王维、孟浩然,但是呢,同样的题材王维更高妙,孟浩然更清淡,而常建却更闲雅清隽。这样一比才能见得大唐的天空真是群星闪耀,连小星星也能熠熠生辉呀。再读一遍:“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