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美句子网
菜单
青春语录 励志语录 高考语录 伤感语录 人生语录 经典语录 爱情语录 个性经典

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赠刘景文)

来源: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3-09-21 00:32:36 点击:59次
随心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 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赠刘景文)

一、赠刘景文

1、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2、(学古诗)咏华山——寇准

3、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4、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5、(学古诗)田间——汪楫

6、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7、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8、(学古诗)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9、(学古诗)凉州词——王翰

10、(学古诗)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

11、(学古诗)渡汉江——宋之问

12、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3、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4、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5、(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16、(学古诗)池上——白居易

17、(学古诗)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18、(学古诗)雁门太守行——李贺

19、(学古诗)不第后赋菊——黄巢

20、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二、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1、(学古诗)病牛——李纲

2、(学古诗)绝句两首——杜甫

3、(学古诗)示儿——陆游

4、(学古诗)春夜喜雨——杜甫

5、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6、前两句是具体描写秋末的气象,后两句则话锋一转。和大多数人看到秋冬就感觉萧瑟不一样,苏轼反而觉得,这样的季节才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因为这正是收获的季节,橙子黄了,橘子还未成熟,带有勃勃生机的绿色。

7、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8、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9、《赠刘景文》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10、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1、(学古诗)竹石——郑燮

12、(学古诗)长歌行·汉乐府——郭茂倩

13、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5、(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16、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7、(学古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8、(学古诗)稚子弄冰——杨万里

19、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20、目之所及,残荷败菊,虽然一片荒凉,老枝却挺立寒霜,另有一些风度。

三、赠刘景文

1、(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2、(学古诗)清明——杜牧

3、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

4、(学古诗)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5、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6、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赠刘景文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7、(学古诗)劳劳亭——李白

8、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9、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10、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11、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2、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3、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14、(学古诗)客至——杜甫

15、(学古诗)清明即事——孟浩然

16、君:你,指刘景文。

17、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8、(学古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19、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0、(学古诗)山行——杜牧

四、赠刘景文宋苏轼

1、(学古诗)赠外孙——王安石

2、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3、(学古诗)石头城——刘禹锡

4、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

5、(学古诗)送朱大人入秦——孟浩然

6、(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

7、古人说:“情随事迁”,而苏轼在这首《赠刘景文》中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用笔雅淡温柔,却有不尽的蓬勃朝气。

8、目前5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9、(学古诗)望月怀远——张九龄

10、(学古诗)归园田居——陶渊明

11、言外之意是用这个时节,来比喻朋友刘景文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正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他及时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2、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3、苏轼的这首《赠刘景文》,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苏轼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4、(学古诗)望洞庭——刘禹锡

15、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7、(学古诗)诗经.采薇——第六章

18、(学古诗)望岳——杜甫

19、(学古诗)月夜忆舍弟——杜甫

20、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五、赠刘景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1、(学古诗)碛中作——岑参

2、赠刘景文诗中的一年好景指的是橙黄桔绿时,指的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秋时节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意思):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3、(学古诗)嫦娥——李商隐

4、(学古诗)江南——汉乐府

5、(学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6、(学古诗)渔歌子——张志和

7、(学古诗)如梦令——李清照

8、(学古诗)赠汪伦——李白

9、(学古诗)垓下歌——项羽

10、(学古诗)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

11、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12、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四支”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13、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14、(学古诗)鹿柴——王维

15、如今,荷叶都已经枯败了,再也看不到夏天那样碧绿的,好像举着一把遮雨大伞似的荷叶,亭亭玉立在那里繁茂的样子了。傲霜耐寒的菊花,虽然还有挺拔的菊枝依然生机勃勃,但美丽的花朵早已残败。不过,在这一年中仍然有值得你记住的最美景致,橙黄橘绿满眼收获正是初冬最美的时节啊!

16、(学古诗)夜立阶下——袁枚

17、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18、(学古诗)周夜书所见——査慎行

19、苏轼的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上一篇:关于重阳节的经典古诗(重阳节经典的古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语录

  • 示儿 陆游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示儿)
  •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江城子密州出猎)
  • 就义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就义诗)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赠刘景文古诗带拼音(赠刘景文古诗)
  • 刘禹锡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刘禹锡陋室铭)
  • 写出父爱的古诗(表达父爱的古诗词)
  • 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古诗赠刘景文)
  • 点绛唇蹴罢秋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点绛唇蹴罢秋千)
  • 七步诗曹植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七步诗曹植)
  • 杜牧赤壁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杜牧赤壁)
  • 赤壁杜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赤壁杜牧)
  • 我歌月徘徊表达了什么(我歌月徘徊下一句)
  • 登兖州城楼表达的情感(登兖州城楼)
  • 锦旗内容大全表达感谢(锦旗内容大全)
  • 端午节怎么表达祝愿图片(端午节怎么表达祝愿)
  • 经典语录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语录

  • 给军训女儿的鼓励话(女儿军训鼓励她的话语)
  • 给女儿军训加油鼓励的话语(女儿军训父母鼓励的语言)
  • 带娃加上班发朋友圈(边带孩子边工作的朋友圈)
  • 自家种的西瓜发朋友圈晒西瓜说说(摘西瓜发朋友圈说说)
  • 四月大雪的句子(四月大雪纷飞的说说)
  • 种蘑菇发朋友圈的句子(发朋友圈蘑菇说说)
  • 回娘家舍不得走说说(舍不得离开娘家的句子说说心情)
  • 赞美孙女的句子(赞美外孙女的优美说说)
  • 最新经典语录

  • 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赠刘景文)
  • 关于重阳节的经典古诗(重阳节经典的古诗)
  • 郑人买履的故事和寓意(郑人买履)
  • 高中文言文翻译书(高中文言文翻译)
  • 端午的诗句或词句四句(端午的诗句或词句)
  • 清明古诗全解(清明古诗)
  • 小学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端午节小学古诗词)
  • 孙权喻吕蒙读书的故事(孙权喻吕蒙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