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故人庄
1、颔联(即四两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典型化写景艺术。
2、《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却像是一幅田园风光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4、了解了孟浩然的生平后,曾舜晞、刘丰和牛魔又一起来到曾赵园,和历史学者于赓哲一起品读《过故人庄》。
5、回复“郦波”,获取郦波百家讲坛
6、《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这是一首田园,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7、lǜshùcūnbiānhé
8、首联中鸡和黍两字,说明只是平常的家常便饭,并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也没有烹牛宰羊那样的隆重,但朋友的一片真心胜过所有的佳肴美馔,客人不以为忤,并欣然前往。君子之交淡如水,精神上的富足代替了物质上的简陋,这是真正的朋友才有的默契。
9、全诗翻译如下:老朋友(故人)预备丰盛的饭菜(鸡黍,鸡是肌肉,黍是五谷之合起来泛指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田家即农家,农人一般都要种田,所以就加田家)。
10、(3)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
11、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12、原文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观赏菊花。
13、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14、⑼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15、开轩面场圃⑹,把酒话桑麻⑺。
1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说明此饭局主人早有准备,说明了故友的热情和两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感惠徇知”在文学艺术领域真挚的情感能催笔开花。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话开门见山,简单而随便。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18、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19、关于“鸡黍”,还有一个典故叫做“鸡黍之交”。这是说,汉代时有两个人,一个是山阳的范式,一个是汝南的张劭。两人是好友,同在京城学习,各自回乡之前,范式向张劭约定,两年后回京城会路过张劭的家乡,届时会去拜访他的父母家人。两年后,张劭为这个约定准备酒菜,范式果然应约而来。他们的故事,体现了朋友间相处的“信”。
2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捎信来说他家里有小米、小鸡,邀我到他的田庄里坐坐。
二、过故人庄 孟浩然拼音
1、古诗解析:第3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说完了村庄的整体风光,此时,诗人应该走进了朋友的住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轩”即“开窗”之意,唐代的窗户大多贴的是窗纸或是蚌壳制成的明瓦,很难看清窗外。诗人富有野趣,偏偏要打开窗户,接近自然,一探窗外的景色。
4、(1)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62
5、唐代诗人孟浩然扩展资料赏析
6、原诗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8)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8、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9、《过故人庄》不是李白的诗,它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
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扩展资料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1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2、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孟浩然,孟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13、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孟浩然回襄阳。
14、颔联写村庄的远近景色。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小村庄,给人以清新静谧之感,让作者感受到了融入大自然之后的身心愉悦,这和首联的对朋友诚恳邀请的温暖之感融合在一起,一起构成了一种浓的化不开的依恋情愫。
15、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1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7、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田园风光、羁旅心绪和隐居的闲情逸性,清淡自然,独具特色。
18、“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19、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20、但在这平淡的场面,平淡的语言背后,隐藏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深地眷恋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过故人庄诗的正确读音
1、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2、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3、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
5、其中,“鸡黍”从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鸡和黄米。那么,古时为什么总是用鸡来宴请客人呢?于赓哲老师解释道,鸡是古时常见的家禽,接待客人时,为了满足一顿的肉食,鸡是最合适的。因为猪牛羊分量太大,不易保存。久而久之,鸡就成了古时待客的“标配”。
6、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7、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8、《过故人庄》这首田园诗,描写的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9、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10、颈联场景从室外移到室内,但目光仍不离室外。打开窗子,看着窗外的谷场和菜地,对着桌子,主客倾谈桑麻农事。不谈政治,不谈艺术,只谈雨水收成,顷刻间主客双方均远离尘世纷扰,回归到人的最自然状态,也是最本真最淳朴最真诚的状态。就像陶渊明追求的那种“复得返自然”一样,进入了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这样的经历让作者永铭于心。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12、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13、诗词原文《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写意插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haí)来就菊花。译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14、账号ID:xxsd100
1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16、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17、开窗之后,诗人看到了“场圃”,也就是打谷场和菜园子。诗人和朋友饮酒作乐,闲聊的都是庄稼的情况。寥寥几笔,农家特有的生活景象跃然纸上,气氛轻松愉悦,充满了乐趣。
18、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19、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
20、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四、过故人庄 孟浩然翻译
1、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2、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他乡村田家玩。
3、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4、(赏析)这首诗表面就像是讲述一个平淡的做客故事,首联写自己被邀请至农家做客,主人准备了鸡肉和米饭。颔联写村庄的远近风景。颈联写作者和主人开窗对饮的情景。尾联写和主人告别时候,约定重阳日再来叨扰。语言平淡自然,无丝毫雕琢痕迹。
5、译文是: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释义: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释义: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释义: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释义: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过故人庄》作者是孟浩然。
7、(5)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这里指窗户。场圃:农家的小院。菜园和打谷场。
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人高高兴兴的去拜访朋友,边走边看这一路的风光。不知不觉,朋友的小村庄已经近在眼前。这是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绿树村边合”绿树已经把小村给围起来了,绿树的环绕,让小村别有天地,自成一体,这是眼前的近景。再看远景,一座青山横卧在小村背后,仿佛天然屏障,让小村子有了厚实的依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话一点多余的东西都没有。只是背后青山,村前绿树,仔细想来,我们心里梦里的小山村,不就是这样又幽静又安宁吗?
9、dàidàochóngyángrì
10、“合”:环绕。“就”:靠近,指去做某事。一:本句话出至于《过故人庄》。《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二:原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三: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尝着菊花酒。
11、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
12、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13、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14、《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15、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16、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
1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从诗的第二句中,我们可以大致想象这位故人所居的农家景色。村落边长满了绿树,村墙外青山连绵,好一幅清新秀丽的农家风景图。
18、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9、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朋友的聚会到了尾声,他们也约定了下次相见的时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到重阳节的时候,还请朋友一起赏菊。
20、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
五、过故人庄 孟浩然
1、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穿行在古典园林之中,品茶读诗,尽情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2、待到重阳日⑻,还来就菊花⑼。
3、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4、《过故人庄》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图文编辑:祥甫红涛丽娜
6、过故人庄最后两句是:待到重阳日,还(hái)来就菊花。意思: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欣赏菊花。这句中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诗人的恬淡之别的情感,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7、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8、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9、bǎjiǔhuàsāngmá
10、朋友见过了,酒也喝过了,度过了如此愉快的一天,“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次做客高兴,就主动约了下次。等到秋高气爽的重阳节,我“还来就菊花”。“就”是亲近的意思,对孟浩然来说,老朋友所过的这种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就是他的精神归宿。所以他才要跟老朋友再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