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诗集
1、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2、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3、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5、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6、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7、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8、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9、评赏部分引用历代评杜妙解,如《初月》诗,旧注认为是讥刺唐肃宗登基不久就受蔽于宦官、后妃。《诗选》未完全否定,但采用浦起龙“存其说于言外可尔”的说法,将此诗理解成隐藏在文本深处的言外之意。较为通融。再如《佳人》一诗,黄鹤说是“杜甫自谓”,仇兆鳌说“实有是人”。《诗选》认为黄生所解最稳妥,“此诗确可解作对一位落难佳人的真实写照,惟其如此,才会写得如此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但也不难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自身遭逢乱世的身世之感以及立朝忠耿却遭猜忌放逐的牢骚不平,惟其如此,全诗才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意味,感人至深”。总之,《诗选》在评赏杜诗时并非独立地就杜诗作出赏析,而是将其置于古典诗歌发展的整个历程之中,指出杜甫独特的诗史地位。
10、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1、这句评语是莫老师在《六位具有第一等襟抱的诗人》一文中对杜甫的概括。在《杜甫评传》中,莫老师十分认同清人刘熙载所云“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和钱穆称杜甫为唐代“醇儒”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莫老师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12、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13、(5)中天:即天中,天空中央。此句谓长夜寂静无人,大好月色有谁观看?
14、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15、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16、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17、故人千里入梦,全因思念之深。只有李、杜这样的生死之交,才会有“三夜频梦君”之事。只有杜甫这样的如椽巨笔,才能写出如此深挚的《梦李白二首》。
18、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19、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20、释义: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二、杜甫诗集书籍
1、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2、《杜甫诗选》的两位作者长期致力于杜诗研究,成果丰硕。莫砺锋教授现为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是目前杜甫研究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莫教授陆续出版了《杜甫评传》《杜甫诗歌讲演录》等学术著作。这本《杜甫诗选》的推出,则是其在大众普及方面所做的新尝试。
3、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7、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8、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第善于辨析。比较前说之优劣得失。
1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12、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3、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14、这里说的是叙事。为什么杜甫的诗是“诗史”?为什么“安史之乱”前后只有杜甫的诗才为我们记录了那种广阔的动乱的画面,留下了生动的历史画卷?在于他能赋。他不是完全用比兴的手法来写诗的,不像王维、李白那样,他用直接的描写、叙事来凸显这个时代。这个地方虽然刘辰翁只说了一句话,但其中的意义却很值得后人推敲,而这些地方就是刘辰翁评点的颇见功力之处。他评得好,在他以前,所有谈社诗的人从没有说过这几句杜诗或者整个诗的长处是“自能赋”,这一点是刘辰翁首先谈到的。(《杜甫评传》,《文集》卷四)
1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6、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17、如果以刘辰翁所指《述怀》一诗作为杜甫运用“赋”的艺术手法开端的话,那么这一时间节点恰好是杜甫“逢禄山之难”之际,因为“安史之乱”的暴发,杜甫被迫“流离”各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毕陈于诗”。“国家不幸诗家幸”,生活的遭遇,不但使杜甫洗净了六朝的绮丽、盛唐的浪漫,笔法也由“比兴”一变而为“赋”,而他的天才又足以能够做到“毫发不失”,若有神助。莫老师认为这正是杜甫成为“诗史”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所在。
18、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19、此诗把桃树写得深通人性、有情有义,对乳燕、慈鸦也流露出一片爱心。杨伦评曰:“此诗于小中见大,直具‘民胞物与’之怀,可作张子《西铭》读,然却无理气。”
20、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三、杜甫诗集大全981首
1、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3、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4、晚年:《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6、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
7、寂寞天宝後,园庐但蒿藜。
8、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9、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10、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11、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12、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13、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14、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5、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16、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7、辞赋、小说、诗歌,不同体裁的作品其艺术表现是相通的,而杜诗的特色和成就也在作者的对比评赏中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