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绍翁的诗
1、还有一点,叶绍翁的这首小诗,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貌,因为宋诗与唐诗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写景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哲理。而唐诗绝大多数只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2、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3、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比如: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嘉兴界叶绍翁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田家三咏叶绍翁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田家三咏叶绍翁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田家
4、《田家三咏》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人物简介: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5、你是否也向往李子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野田园生活。这里就是那个驰骋于自然万物间的灵魂有了安放之地。
6、从诗题“游园不值”就可以知道,这一次的游园对他来说是一次不太值得的、甚至不太友好的经历,诗人想去游园却不得其门而入。
7、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建安人,隐居西湖之滨,是南宋中期“江湖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当时的诗坛声名不显,也不是一位顶流诗人,但自从他的《游园不值》问世,这位诗作流传甚少的诗人由此进入了名诗人之列。
8、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赋葛天民栽苇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9、遥想当年,叶绍翁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山村,在一汪小泉水旁蘸着笔墨写字,然后,在小水池里把笔洗得干干净净,是何等的乖巧又自得其乐。
10、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国学爱好者不可不读的146句文学经典
11、隐居的叶绍翁,一介布衣,也是江湖派诗人中的一员。他擅长七言绝句,往往立意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文笔细腻,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我们要看的这首《游园不值》,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12、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13、因此,这首诗中所谓的“思乡”,其实是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他渴望自由,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屈居下僚,琐事缠身,只有借“种菊”来发泄一下内心的郁闷之情。
14、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15、满园的春色,一道柴门关不住。这样的反转,不仅让整首诗焕发光彩,也给读者无限启迪。叶绍翁的这首小诗,其蕴藏的生活哲理、人生哲理,更为人称道。
16、3三千年激荡人心的文学名句,用一句话证明你没把国学经典还给语文老师
17、读叶绍翁的诗,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深秋时节,客居异乡的他,在诗中感怀,把思乡之情写得感人肺腑,触动每一个游子的心弦。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每一句都堪称经典,每个词都无可替代。
18、但是他觉得一个人饮酒,身边没有一个知己,没人与他分享着惬意的时刻,不觉心中彷徨起来,于是吟诵起左思的《招隐》诗来。吟咏间,他突然记起好朋友戴安道,戴安道此时正居住在曹娥江上游的剡溪(绍兴市嵊州境内的一条河流)。
19、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20、“门”和“扉”,意思一样,且都是上平声,也说不上用哪个就一定更好。但到底是“十扣”而“九不开”,还是“小扣”而“久不开”,意思却有很大不同。
二、叶绍翁的诗以几言绝句最佳
1、因此,两种版本比较起来,虽然极有可能叶绍翁的原诗就是“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门九不开”,但从整首诗歌的表达来看,似乎倒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更好一些。
2、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3、无论是充满潜力的人才,还是新知识,新能量,任谁也阻挡不了。机会来临时,都会像那一枝长到墙外的红杏,在不经意间被人发现。叶绍翁的这首小诗,充满哲理,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4、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5、李白这首绝句,你会背未必懂,天才豪情与愤懑,读后内心悲凉
6、主人家,奈鼠何。
7、葑田: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叫葑田。
8、南宋偏安于江南,有识之士对此多有不满,故而多以诗讥讽朝政;也有诗人坚持自己的节操,隐居山林,在孤独中保持着高洁与冷傲。
9、事实上,叶绍翁流传下来的诗作非常多,除了这首人人皆知的《游园不值》以外,还有一首诗作也非常经典,年年入选小学课本。这首诗就是《夜书所见》,写尽人生的孤独与寂寞。全诗如下:
10、而正当诗人站在柴门之外无所适从,独自彷徨时候,他蓦然抬头,只见围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探出头来,仿佛正在向自己打着招呼。
11、朝代:宋朝|作者:叶绍翁
12、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上述诗的解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3、贵游五陵年少尽风流,十日安排一日游。
14、或许是受这段经历影响,叶绍翁仕途颇为不顺,只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他干脆辞官归隐,长期居住在钱塘西湖之滨,与好友真德秀、葛天民等诗文唱和。作为江湖诗派的一个代表诗人,叶绍翁的诗作清淡雅致,意境高远,超凡脱俗,具有一种冷寂孤寒之感。
15、这两句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不仅在于它写春景的意境,还在于它以小见大、景中寓理:虽然是一墙之隔的杏花,虽然是一墙之隔的春色,但杏花和春色在这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这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不住的生命力度。
16、在其故居门前,有一汪泉水,刻有“洗笔池”三字,描绘的就是当年叶绍翁在此读书写字、洗笔淘砚的情景。
17、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8、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书阅吧”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我们的最新内容了,每天都会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19、隐居在深山之中享受着慢节奏的田园生活?
20、《田家三咏》: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三、叶绍翁的诗以七言什么最佳
1、秋风起,梧叶落,萧萧送寒声。
2、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葛天民隐居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得句添杯满,贪炉到夜深。
3、诗方酬北磵,经又节南华。
4、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5、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6、访隐者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
7、肠断故山归未得,借人篱落种黄花。
8、诗人此次游园最大的收获,抑或说是最美的、最具哲理的心灵体验就是:
9、王徽之雪夜访戴,而与常人不同的是,王徽之率性而为,他更享受的其实是这一路上愉悦的心境,他在乎的是切身体验到的雪夜乘船到剡溪的过程,至于最后那一声敲门声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这正是王徽之潇洒可爱的地方,这种率性洒脱的风格,也是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生动写照。
10、嘉兴界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11、柴扉斜着水,草迳别通村。
12、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3、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
14、小花园的花在春天独自绽放,偏僻的小路,长满青苔,原本普通的景色,却在叶绍翁笔下有了光芒。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小诗的成功,离不开诗人日积月累的努力。功夫在诗外,正是这个道理。
15、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嗣于龙泉叶氏。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16、1非常有道理的句子,经典语录,名言名句,感悟生活的文字
17、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18、这首诗的虚字运用得特别精彩,需要细细留意。“应怜”即应该是怜惜之意,表示推测。朋友应该是担心踩坏了他园中的苔藓,故而久叩门而不开吧。“小扣”,即轻轻敲门之意,作者也很担心自己打扰了园子主人和园中的花朵,故而轻轻叩门。主人怜惜苔藓,作者又怜惜花朵,宾主二人都爱花且怜花,写得相映成趣,志趣相投。
19、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0、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四、叶绍翁的诗最短
1、在叙事、写景、抒情的基础上,宋代诗人反观生活,体现哲理,并寄托着诗人的感悟。宋诗把事、景、情、理四个层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互相影响、互相照应的一个有机整体。
2、村内的房屋都建在半山腰的山湾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当年却容纳了聪明睿智的叶绍翁,并在此度过了幼年与少年时代。
3、有趣的是,作者下文却不写“动客情”,而是以一个画面结束全诗。夜深之时,看到篱笆外有灯明亮,他知道那是此地的小孩在捉蟋蟀。为何要写儿童捉蟋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