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昌龄的赠别诗
1、补充: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3、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5、而他在《芙蓉楼送辛渐》中提到的“亲友”,恐怕全部都是他在出仕前后,在文坛和官场上结识的朋友。
6、除此之外,领悟并背诵一些赠别诗词的名句可触类旁通,也有助于深入领会同类诗词。
7、塞下曲嘛有四首,第一位大哥说了一首,我就把其他三首说完:塞下曲(唐)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唐)卢纶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8、诗里没有一句对送别场景、两人交谊、离愁别恨的实写,却在枫林、暮色、楚水、山月、清猿这些具有湖湘特色的种种意象中,交织出一个凄冷伤婉的境界,在暮色苍茫中,渲染出极为深重的伤愁悲苦之离别氛围。此诗哀愁凄恻,不落实笔,而韵致深宛,兴象玲珑。
9、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10、《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1、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1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很多同学知道很多赠别诗,
14、你自己看吧其中的>是赠别诗http://baike.baidu.com/view/75htm
15、还有孟浩然。开元二十六年,王昌龄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被贬去岭南那鬼地方,孟夫子在洞庭湖畔寄诗相送。隔年,王昌龄从岭南回来,特地拐到襄阳会孟浩然,秋风里故人对饮,沉醉换悲凉,病中的孟浩然食鲜动疾,一卧而逝。
1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在过大庾岭时,王昌龄有一首名诗:
18、王安石《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则抒写了兄妹之情,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可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19、从京城的繁华喧嚣,到湖湘的安宁淳朴,王昌龄以一颗真心去面对身边的湘山湘水湘人。情感,是诗歌的第一力量。
20、赠别诗的共性是表达尚未离开时的恋恋不舍或者美好祝愿,离开后的思念、孤独寂寞,但每一首诗又具有个性,需要准确把握。怀人诗抒发的是对友人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二、王昌龄送别诗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王勃有诗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则是把它换了一个说法,他说:明月能够照到的地方,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其隐晦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彼此心系着对方,就好比大家从来没有分离一样。
3、他落难被贬龙标之际,孟浩然、李白等人都曾替他撰写名篇,为他感觉心痛,然后他自己却能坦然接受,并作诗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5、王昌龄一生曾三次寓居湖南。正是半生在湖湘秀色中的浸润,给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这些体验与对湘山湘水的热爱,都被王昌龄写进了一首首诗歌里,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井喷之源。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希望楼主采纳
8、王昌龄是一位边塞诗人,但是他的送别诗也写得特别多,特别好,留传下来的诗篇总共不过180多首,其中送别诗就占了50来首,可见比重是比较大的。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旦姬测肯爻厩诧询超墨?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9、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10、一般的诗歌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而赠别诗往往有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要走的人,一个是送行的人。所以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明确谁是要走的人,谁是送行的人;两个人分别是干什么的,走的人为什么要走,各自的际遇如何;两个人的关系是朋友、亲属,还是恋人等;诗中的主语常常被省略,要结合语境补出主语,是你,是我,还是我们。怀人诗一般是作者怀念朋友或家人。
11、王昌龄一生交际很广,朋友分布社会各个阶层。他生前位卑,却能结交到张九龄、孟浩然、李白这样的朋友,可见他的情商颇高。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今年,日本舞鹤市政府曾给大连送了一批救援物资。上面附两句唐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4、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人
15、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冷朝阳《送红线》(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还有风格有之迥异的李白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硬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
1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17、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18、科场二度春风并未改善王昌龄的仕途,这次吏部派给他汜水县尉,依然是个九品。且被迫离开长安与朋友们,去到洛水萧萧的河南。这一年他已经快四十岁了。
19、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20、《送胡大》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送狄宗亨》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
三、王昌龄写的送别诗
1、王昌龄的深情不挑人。他和岑参、岑况哥俩儿也交好。他可比他们大了快二十岁,相逢意气,赠诗一点儿不含糊,且看他如何宽慰这两位出身宰相之门却家道中落的牢骚小友:
2、王昌龄在长安时曾经结交过不少朋友,还曾得到宰相张九龄的赏识,可是他的官位一直不高。一生中最高的官职只是江宁县丞(八品),因此后世的人称他王江宁。
3、谁能料到,一代“诗家天子”,却是人间落拓客。仕途一生不顺的王昌龄,在被贬龙标之后并没有从此变得颓废。他仍然对生活抱有极大的期望,继续呼朋唤友高调地进行他的诗歌创作。本篇所提到的这首《送柴待御》,就是在这个时间创作出来的。
4、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诗人描画了眼前的离别之景,却又联想到十年前在衡阳的聚散,感叹祸福难料、聚散如萍。最后通过“身在江海”“云连京国”“策马駸駸”等意象,又组成了一个新的意象群,于惆怅中重找振奋,这既是勉励朋友,也是诗人的自勉。
7、文学|历史|偏见|冷识
8、作为盛唐最杰出诗人之王昌龄被同代选家殷璠称为“诗家天子”,时人誉他为“七绝圣手”。然而,少有人知的是,王昌龄与湖南有着不解之缘。
9、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0、《送李十五》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11、今人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多用来表示自己志趣高洁。
12、几乎在所有的赠别诗里,诗人借离别时景色表现出了如下的情感: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1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6、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晓最后期,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17、无论是朋友为自己送别,或者是自己为朋友送别,都不是第一次了。对于分离的感受,没有人比他自己更加清楚。痛过了就习惯了,他反而倒要写诗来安慰朋友,说自己并不太伤心。其实内心的伤痛,已经尽在不言中。
18、辛苦过了一辈子,王昌龄横死之后只留下181篇传世诗作。从此埋骨青山,等待千年,时刻期盼着与他的异代知音,共沐雨云。
19、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与湖南有何渊源,承载了怎样的湖湘风情,又带来了哪些影响?湘声报芙蓉副刊开设“唐诗宋词中的湖南”专栏,邀请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研究部副研究员邓田田,赏析与品读15位诗词名家写下的与湖南有关的诗词作品。今天看看王昌龄诗文中的湖南。
20、许多中国网友见诗后感叹“中国文化在日本”,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两句是地道的唐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王昌龄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非常著名的诗人,著名的“七绝圣手”。
四、王昌龄写的赠别诗有哪些
1、部分七绝的水平,可与李白一较高下。但是他生平写得最多的并不是军旅诗,而是“送别诗”,这类诗占了他现在诗歌总量的62%。
2、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駸駸。
3、此心安处是吾乡,王昌龄的晚年基本是在湖南度过的。也许,恰恰是湖湘这样一片远离烦嚣、淳朴干净、山灵水秀的大地,才是最适合诗人安放一颗诗心的归处与乐土。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7、王昌龄谪居的龙标,即今天的洪江市黔城镇
8、大唐的史书不会记载一个末流小官在命运前的悲酸泣涕,但诗人王昌龄将自己的不幸庄庄重重地写成了怨悱而不乱的诗篇:
9、这是王昌龄有名的赠别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诗是作者托朋友辛渐向洛阳的亲友致意之词,含蓄而富有深意,体现了真挚高洁的胸怀,表现出自己坚定的操守和品格,写得明快开朗,没有渲染低沉的情绪,同时也对辛渐坦陈表白,深化对友人的真挚友情。
10、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既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一片深情厚意,更是对魏万的勉励。
11、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12、在王昌龄寓湘期间的赠别诗里,“湘”“楚”意象常常出现。耐人寻味的是,泛指湖北湖南的“楚”与单指湖南的“湘”在诗人笔下却被赋予不同的色调。
1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14、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既是对谗毁的蔑视,又是对自身洁白无瑕品质的自誉,更塑造出孤介傲岸的自我形象,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赠别诗。
15、下面是赏析赠别诗词时的破解方法。
16、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17、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在仕途中接连多次遭贬,史书上也没有记明,只是在他被贬龙标时提到他“不矜细行”。
18、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9、诗作意译:江水一路流通至湖南的武冈,为你送别,也不怎么觉得感伤。一道青山隔开了两地,可是云、雨和明月,依然笼罩着两乡。
20、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采用比喻,“白云”、“落日”,形象鲜明生动,并富有创造性,出人意外,入人意中。且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有恰到好处之妙。诗人以景喻情,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五、送别王昌龄的诗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郭司仓》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送任五之桂林》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送李十五》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4、《全唐诗》卷143王昌龄集中的赠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