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蒹葭运用比兴的句子赏析
1、《游山西村》南宋陆游(田园生活类)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4、诗词情感: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
5、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及译文
6、句子解析:这四句写仰望泰山所见的景象,前两句写静态景家,后两句写动态景象。“钟”聚集的意思
7、句子解析:景物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渲染了阴沉黑暗的环境氛围,烘托出诗人黯濙愁惨的心境。
8、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从诗歌写景叙事入手。
9、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10、解析:分析: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如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惨别的江岸,相对无言的凄清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竟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们去“寻声暗问”,这从侧面烘托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和感人力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13、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14、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15、(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6、A.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
17、在古典诗歌中,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
18、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9、⑵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是正确的,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
20、《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二、蒹葭赋比兴的运用
1、《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
2、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蒹葭》选自其中的《秦风》。
3、炼字:“重”“复”二字可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
4、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解析:结合全诗,分析此诗句的内容,从其表达情感的方式分析其独特的风格,说明其所表现的诗人精神特点。
6、八年级语文上册29篇古诗文及译文
7、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8、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右:迂回曲折。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9、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10、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
11、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12、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节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节、第三节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13、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
14、中考语文《蒹葭》测试题三
15、句子解析:这两句可用众山的“低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表现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16、答案:雎鸠|荇菜|窈窕淑女
17、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8、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19、答案: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20、此诗是一首,格律是。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之情,体现出作者的志趣。
三、蒹葭的比兴手法赏析
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1分)
2、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3、示例一: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4、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5、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6、名句赏析:通过“天地悠悠”与“独”的对比,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7、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
8、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
9、.《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10、句子解析:“丧乱”指“安史之乱”。屋破雨湿更显夜长,悲苦之情从心中发出。“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11、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前半部分写送别,后半部分是咏雪。
12、(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13、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
14、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溯洄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阻:险阻,难走。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宛:仿佛。
15、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注释内容,直接解答即可。
16、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
17、答案: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18、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0、答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蒹葭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
1、“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2、句子解析: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被子的寒冷和坚硬;第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连绵细密的特点。
3、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4、阅读《静女》,回答问题。
5、“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6、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8、句子解析:这两句展开联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
9、“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10、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11、句子解析:“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作别,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
12、◆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依旧考不好语文?
13、《蒹葭》诗文主题:这首诗词写出了芦苇非常茂盛的状态,描写了爱情道路曲折绵长,伊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却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和追求。
14、解析:第一题,通过本文的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再根据诗歌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知作者并没有因为送别而悲伤,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题,从写景的角度来分析,说明字词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15、下片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6、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写了作者对从政的期待。
17、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18、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9、《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20、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五、蒹葭的比兴手法的句子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渊羡鱼,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5、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6、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7、句子解析:顽童偷茅而去,表现出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为后文中的悲慘遭遇埋下伏笔。
8、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9、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四句交代了男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其所在的地点,可见男主人公思见心切、望穿秋水;六句写男主人公逆流追寻时的困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的幻象。
11、D.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词人巧妙运用典故,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富有表现力。
12、☞上册期末试卷|☞上册名师视频|☞上册复习课件
13、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向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既有“比”,也有“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14、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15、“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事件。
16、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1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8、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19、句子解析: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苦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20、九年级语文上册14篇古诗文及译文
六、蒹葭运用比兴的句子赏析
1、点评:唐朝诗人很多,文学史常常把同一时期作品内容或风格相同的诗人归为一类,对这些文学知识要有所了解。
2、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3、中考语文《蒹葭》测试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