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2、问题二:戊戌变法内容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攻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3、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4、问题八:戊戌变法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主张?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政治改良运动。主要提出以下主张:
5、其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戊戌变法口号旗帜)。
6、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号召,以“变法”、“改制”为旗帜胆期望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改革封建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7、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8、 原因及背景:内外交困(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第二次鸦片战争
9、以慈禧为首的戊戌变法顽固派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并不考虑整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在戊戌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之后,他们便想要扼杀戊戌变法,这是中国的悲哀,也是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顽固派的悲哀。
10、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
11、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具有不彻底性,其在实施过程中,严重的脱离了广大群众,并且主要依靠的是光绪皇帝,而光绪皇帝只是一个傀儡,真正的实权实际上掌握慈禧太后手中。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在加上一群没有群众基础的人想要使得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12、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d人推翻(决心)清皇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而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进一步地反帝反封,没有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共和制,更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和全面的社会革命,而是在列强的压力下,与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妥协,把胜利果实拱手相让。
14、戊戌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推动了清王朝进行自我改革,激起民众对满清***的愤恨,使得中国不少知识分子由维新向改革转化。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人士明显增多,不少之前对清***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慢慢转变为革命d人。
15、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16、袁世凯戊戌变法关于袁世凯与戊戌变法之间的恩怨,更多的人倾向于是因为袁世凯的告密,才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那么袁世凯和戊戌变法的失败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17、戊戌变法顽固派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戊戌变法顽固派的阻挠,具体来说是因为戊戌变法的顽固派发动了戊戌政变直接导致戊戌变法以失败收场。
18、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康有为(1858D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地主官僚家庭出身。18岁时受业于江南名儒朱次琦,但不囿于师说,能独立思考,喜好陆(象山)、王(阳明),而鄙弃程(颐)、朱(熹)。21岁游历香港,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购买西书,大倡西学,走上了从西方探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他目睹外侮凭陵,清廷腐败,大受***,激发了变法维新思想。十四年乘赴京参加顺天乡试之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策,要求光绪帝纤尊降贵,引咎罪己,求言图治。当时顽固派把持朝政,予以阻格,难以上达,且以狂生见斥。康意识到变法尚非其时,遂南返。十七年春起,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培养变法维新人才。得弟子梁启超等人。二十一年春,康偕梁赴京会试,适值清***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至北京,应试举人群情愤激,奔走相告。康有为、梁启超联络18省举人1300余人***清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上书虽遭清廷拒绝,但它的内容辗转传抄,在社会上激起广泛影响。这次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开始变为实际的政治运动。此后,康有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先后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发行《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提倡西学,考察各国强弱之源,反映了维新派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倾慕,因而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忌恨。二十一年末,北京、上海强学会先后被封禁,《中外纪闻》、《强学报》被迫停刊。但是维新变法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它不会因封建统治者逞虐施狂而沉寂下去。二十二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梁著《变法通议》等重要论文;二十三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连载严译《天演论》和《原强》等重要论文;二十四年谭嗣同、唐才常等又在湖南创办《湘报》。这些报刊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思想武器,敲起民族危亡的警钟,呼吁“救亡以图存”,论述变法维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揭露封建专制制度为中国衰弱落后的根源,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大力提倡新学,影响遍及全国。与此同时,维新派又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学堂。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蠢亮年间,维新派创办学会、学堂、报馆等共50余所,出版报刊30余种,为维新运动***的到来,做了舆论准备,培养了人才。其时,帝d在与后d争夺统治实权的斗争中处于弱势,急需寻找社会力量的支持。甲午战后,部分帝d逐渐倾向变法,企图借助维新派的改革才能和勇气,辅助光绪帝通过变法从后d手中夺取统治实权,达到救亡图强的目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时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维新派也迫切寻求政治靠山以为奥援。于是,甲午战争后,帝d与维新派逐渐结合。强学会的成立是其结合的标志。
19、那么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袁世凯告密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定义,其实很简单,袁世凯告密并不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最多只是一个间接原因。简单说就是袁世凯没有听从谭嗣同的建议,带兵围困慈禧太后,反而是向慈禧太后告密,出卖了维新派。他的这一行为使得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升级,也就加快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步伐。
20、 外因--立宪派和旧官僚,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
21、 代表(中央)奕忻(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2、(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3、 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采取改良途径,发展资本主义
24、维新派作为这群人中的佼佼者,将目光房放在了西方的制度和思想上,他们想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与之相对的就是顽固派,维新派是少数人,而守旧派则是大多数人,因为维新派脱离群众,所以除了***官员里的盲目守旧分子,大多数的国民才会真正的顽固派。
25、 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自强求富;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6、影响: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对中国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7、 背景--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危机意识不断加强。
28、 五四运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由城市青年学生发起,带动了大批工农无产阶级以及相当数量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同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29、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0、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其它帝国主义纷起效尤,掀起了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再次从南方赶到北京,于当年十一月十二日(12月5日)呈递《上清帝第......>>
31、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2、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33、 内容:创办军用企业创办民用企业创建北洋,南洋,海军(军事近代化)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
34、 背景及原因--根本原因(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掀起
35、 认为科学与民主同等重要,对科学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
36、 通观以上革命运动,我们可以发现:革命成败,不仅取决于革命者的斗志跟气概,还取决于革命者是否拥有先进的思想体系,是否有人民战争的思维,是否有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否有洞悉和破除一切反革命势力的智慧。
37、戊戌变法最大的特点便是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当时的中国封建思想的根基还是非常深的,而戊戌变法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旨在打破这种制度,这种思想风潮在之前的变法中是鲜有的。康有为打着托古改制的旗帜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鉴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思想对日后的不少改革运动有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8、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然而后期遭到慈禧太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日就告终(又称“百日维新”)。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
39、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0、(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1、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但维新派将希望仅仅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同时还寄希望于顽固派袁世凯,不谙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触怒了一批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
42、问题七:戊戌变法三个又名字是什么?百日维新
43、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戊戌变法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也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44、问题六:戊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的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受国家供养的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的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西洋枪等。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45、第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46、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遗留下来的力量很多都不安变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还有不少参加过戊戌变法的年轻人开始出过留学,更多的西方书籍开始大量流入中国,这对于中国革命先行者的思想转变和进步都是有非凡意义的。
47、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近中国,辛亥革命后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尊孔复古”为知识分子所不容。
48、 只学先进的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是其未真正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49、 局限性: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及弊端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50、(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51、第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52、 旗帜(主张)---“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民主指民主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的法则和科学的精神)
53、第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54、(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学习的内容由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55、在袁世凯的一生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重大危机,戊戌变法是他的第一次重大危机。于是为了自身利益,袁世凯便跑去告密,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原谅的,也认为袁世凯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脱离不了关系。其实这一说法是有偏颇的,袁世凯和戊戌变法的失败并没有根本上的关系。
56、(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57、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根基,使民主科学广泛传播,为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运动后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转播,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运动,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洋务运动
58、 内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和妥协性
59、封建制度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国人很难接受新事物,更何况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所以若要改革首先要改的便是国人的封建思想,但是维新派却忽略了这一点,缺乏民众基础的他们才会给戊戌变法顽固派可趁之机。
60、在戊戌变法过程中,清***的内部一共分为两股势力,一部分是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支持维新派变法的人士,另一部分则是以手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在戊戌变法时期,晚清***面对西方的侵略势力,能做的只是被动挨打,然后割地赔款。这使得一些有识之士非常心痛,他们忧国忧民,想要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为此他们开始寻求富强的出口。
61、 军事:武装起义--1910武昌起义194广州黄花岗起义
62、(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63、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64、阶级属性,大体是地主阶级下层稿搭的知识分子,要对键裤拿封建制度进行资本主义改良的一种变法。
65、影响: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要求政治改良,学习西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它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66、 标志--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阵地)活动基地在北京大学,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7、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带宽宽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68、 1905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以“去处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以“民报”为机关(标记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69、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一座显著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