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调国家富强:维新变法强调通过改革措施,使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另外,在变法的过程中,维新派一些激进的宣传也为变法增加了社会阻力。
3、戊戌变法:主张是进行政治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4、(1)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自1896年起,巨额的外债,兴修水利和赈灾的巨额资金,使政府财政赤字扩大。
5、保护国家工业:维新变法主张保护国家工业,限制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鼓励本土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独立和健康发展。
6、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是清朝尝试改革的一次尝试,旨在挽救国家危亡,推进现代化进程。虽然变法的具体细节和成效有争议,但变法思想对当时以及现代中国的发展仍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探索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
7、戊戌变法口号是变法图强。戊戌变法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从思想上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8、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自强思想。自强意味着意识到国家老弱不振,进而付诸行动自我强化。戊戌变法的推行者深刻认识到中国落后于欧洲列强的现状,他们认为应当拥抱现代文明、学习先进科技。类似的自强思想可以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中找到,当代中国经济的崛起正是基于全民的自我强化和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
9、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总的来说它是一场具有着爱国救亡意义的维新运动,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中国近代史政治改革,思想上也起到了启蒙作用,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10、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戊戌变法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戊戌变法目标,口号,指导思想)。
11、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2、两大政治目标: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13、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4、救国方案: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走君主立宪道路,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戊戌变法目标,口号,指导思想)。
15、推行科学技术:变法派主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改进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
16、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之二是科学精神。当时的中国仍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知识分子们很少涉足自然科学领域,科学精神存在着禁锢和局限。戊戌变法推崇“兴学”,旨在培养一批热爱科学的人才,开展科学研究。这一指导思想在现代中国根基更深,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源于中国政府大力投资科技研发,推进科技创新,城市化快速发展等等各方面的杰出成果就是中国政府实现科技发展的积极体现。
17、鲁迅先生评价是,戊戌变法想用100天改变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是很难的,缺少实干家精神
18、其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19、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之三是民生兴民。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农民生活困苦,百姓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这一状况引起了戊戌变法推行者的深刻反思,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兴盛需要人民的兴盛,推出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现代中国也高度重视民生,中国政府努力推进双基地建设,人口福利制度建设导致了许多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0、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21、在戊戌变法的影响之下,国内出现了开办学校的热潮,在进步知识分子的倡导之下,报刊、新书等文化载体纷纷在晚清社会萌芽。
22、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过于弱小。清朝晚期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手中,当戊戌变法触及到顽固派的利益时,就遭到了遏制和镇压。维新派在变法的过程中,并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23、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4、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5、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西方列强利用借款,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和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6、改革政府机构:变法派主张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建设现代行政体制,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民生福利,推进政治改革。
27、(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8、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29、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和爱国政治运动。
30、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31、辛亥革命:主张是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2、推行民主改革: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宪政体制,推行君主立宪、民主制度,以便实现人民的选举权、言论自由和平等权益。
33、推动教育改革:变法派主张推动教育现代化,普及教育,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