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争取广大群众参加义和团运动,也为争取合法地位以利斗争,各地义和团逐渐改变口号。
2、义和团运动持续的时间和斗争影响的地区都不及太平天国,但是,义和团运动从反洋教斗争到抗击八国联军,从攻打教堂到激战天津车站,表现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精神。
3、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侵略行径强烈不满,尤其是山东人民当时正处于日本、德国、英国等帝国主义直接蹂躏下,排外、仇外心理更为突出。
4、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初期曾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壮大了义和团的声势,但同时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以至后来因此受统治者的欺骗利用,最后被出卖。
5、首先,联系近代历史,看农民运动的长期斗争过程和特点。中国近代历史上,农民运动始终不断出现;鸦片战争前,农民反抗此起彼伏,鸦片战争后到太平天国革命前夕,各地农民起义和暴动90多起,规模大、次数多;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还有上海小刀、北方捻军、粤桂边界天地会黑旗军在各地的斗争;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边疆和瓜分狂潮中,黑旗军英勇抗击了法国侵略军,各地人民在甲午战争中也组织团练参加斗争;义和团长期从事反清斗争,但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19世纪末,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农民阶级始终是百折不挠的坚定的反抗派,既抗击本国封建统治者,也抗击外国侵略者;而且中国的农民阶级丝毫没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中国社会最下层人民的铮铮铁骨。
6、1900年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京、津一带义和团流行“扶清灭洋”口号。
7、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反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民起义利用秘密结社的办法,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发展组织,操练拳术,吸引群众。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他们散发各种传单、揭帖,以朴素的语言和歌谣形式,进行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同时这些传单、揭帖中也带有迷信落后意识和盲目排外的情绪。
8、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当时的中国处于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之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而加紧搜刮人民,激化社会阶级矛盾,劳苦大众纷纷起义;外国侵略导致中国出现新的变化,一方面,鸦片大量走私陷入进入中国,战争后外国商品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另一方面,开始逐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一定冲击。
9、其次,认识两次农民运动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政治方面,太平天国冲击了腐朽的清王朝,导致清王朝力量削弱,和清王朝中满族贵族的军事势力严重削弱,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地主地位提高,导致清王朝“借师助剿”、投靠外国侵略者;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只表明其反帝爱国的性质,而不说明“扶清”是其本质,所以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斗争,严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所有这些,都加速了反动的清王朝的瓦解;经济上,太平天国运动正处于自然经济解体时期,洋务运动在镇压太平天国中开始出现,《资政新篇》的提出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声,而义和团运动处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要求推翻封建制度的愿望,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愿望,而这些愿望,后来成为各种进步的救国探索,包括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最后导致中国共产d的诞生。
10、1895年10月,山东冠县义和团领导人赵三多、阎书勤提出“助清灭洋”口号。
11、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在中国反动统治阶级与外国反动势力勾结中失败的。1864年天京失守,太平天国失败,当时参加进攻天京的有曾国藩、李鸿章的湘军和淮军,也有洋枪队,还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夏天达到高潮,结果,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慈禧太后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残酷镇压,造成义和团失败。
12、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剧,包括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中国的路矿和办厂权,还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猖狂,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欺压中国百姓,激起中国人民不断的反洋教斗争;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农民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思想传播、并出现戊戌变法,但是失败。
13、太平天国运动在14年中,起义军转战18个省,占领长江重镇南京,建立农民阶级的政权,北伐西征东征等战斗矛头直指清政府及其统治中心;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色彩十分鲜明,特别是表现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成为中国历史上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也反映了农民阶级反对外国侵略的态度,特别是《资政新篇》中明确表示的严禁吸食鸦片、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等主张,和太平天国后期直接与洋枪队的战斗。
14、1899年10月,山东义和团着名领袖朱红灯又树起“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15、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16、第分析形成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最大的不同点,一是前者以反封建斗争为主,后者以反帝斗争为明显,二是前者规模大、斗争范围广,后者影响范围只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长江领域及其以南,三是前者有统一的领导核心甚至有政权、纲领、行动计划,而后者则相反;相同点一是性质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二是结果相同,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下失败的。而分析相同点或不同点的原因,则要从背景、过程中逐项寻找,例如为什么太平天国有统一的领导核心而义和团运动则没有,要认识到农民阶级的起义通常是依靠宗教发动和组织起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依靠宗教进行发动和组织的,而义和团运动是在反对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是否有宗教的组织成为农民运动能否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秘密准备之后爆发的,在起义中建立了领导核心,而义和团是在清政府打击、容忍、合作之下公开进行的,容易受到清政府控制,而且起义受偶然因素影响大,较为仓促,不容易形成领导核心;第太平天国运动有都城天京,而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又“借”清朝北京,不容易建立统一领导核心;第也许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中的“扶清”在当时不能代表中国人民的一致要求,而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资政新篇》反映了广大农民阶级的长期的一致的愿望,所以能够形成领导核心。总之,在分析原因时,不可机械地翻阅教材,机械地寻找现成答案,机械地听从老师分析,而是需要有创建地、前后联系地、符合规律地、实事求是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