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于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等民间的秘密结社。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举义旗,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成分是农民、游民、散兵游勇。鲁西北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清***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曾由坚决镇压转变为默许以至支持利用。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联合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义和团兴起的地点性质口号)。
2、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的灭亡。
3、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反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民起义利用秘密结社的办法,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发展组织,操练拳术,吸引群众。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他们散发各种传单、揭帖,以朴素的语言和歌谣形式,进行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同时这些传单、揭帖中也带有迷信落后意识和盲目排外的情绪。
4、义和团的总坛首领称老师或老祖师,各坛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大师兄平时掌管坛内各种事务,战时负责领队和指挥作战。山东地区的义和团有总办、统领、打探、巡营、前敌、催阵及分编哨队各名目⑤。有的义和团还有大元帅、副元帅、大先锋、军师、总管粮台等称谓⑥。其中总办、统领一般由有威望的教师担任;前敌、催阵由勇敢能战者充当(作战时他们骑马当先,往来督战)。义和团主要使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并有少量鸟枪、抬枪、抬炮等火器。
5、义和团运动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清政府慑于帝国主义淫威,曾先后多次下令“速为剪除,……实力搜剿”①,“切实弹压,毋令滋事”②,“从严惩办,以靖地方”①。但是,清军的武力镇压,动摇不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决心,因而此伏彼起,“剿”不胜“剿”。于是有些官吏认为,如果一味“袒教抑民”,势必“激之生变,铤而走险”②,主张“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听其自卫身家,守望相助”③,以求民教相安。清政府这种改“剿”为“抚”、被迫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的政策,使义和团得到了公开活动的有利条件,以致声势日大,更加有力地打击了传教士和教民的凶焰。
6、山东的教会势力极为猖獗,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也就异常激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军事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鲁西北地区,群众经过长期酝酿,奋起抗教,终于成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发源地。至1899年,阎书勤、赵三多等领导的冠县一带的义和拳,以及朱红灯、本明和尚(亦称心诚和尚)领导的茌平、禹城、平原一带的义和拳,已相当活跃,声势甚大。他们在反洋教斗争中相互声援,有力地打击教会侵略势力,使帝国主义和清政府为之震惊。
7、 山东高唐州富户呈报,义和团不仅抢走了他们的钱财家什,而且也拍卖了他们的土地。
8、十九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9、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斗争开始,到1900年6月负担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义和团始终没有制度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10、(2)起义的组织形式相同: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11、长期以来,直隶人民也不断反抗教会的欺压,参加斗争的群众相当广泛。赵三多、阎书勤等在山东冠县竖旗起义后,直鲁交界地区和直隶南部很快出现了义和团的活动,不时攻打教堂。
12、义和团以宗教和军事合一为其组织形式。基层单位是坛(或称厂、炉、场、团),各坛人数不等,多至百人以上,少则五十人或二十五人。几个或十几个坛组成总坛(总团)。各总坛之间互相独立,不相统属。作战时分编为哨、班,一哨有五十至一百人,负责人称哨长(或队长、百长),哨下分班,每班十人,设班长(或称十长)。就其总体来说,义和团是一个没有统一领导和指挥机构的松散组织,主要靠揭帖聚会,有事时“传单一出,千人立聚”④,事毕即散。青年妇女也有类似组织,名为红灯照,蓝灯照等。她们一般担任勤务工作,有时也参加战斗。(义和团兴起的地点性质口号)。
13、(3)结果相同: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14、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15、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16、“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是具有爱国性质的,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矛盾,打击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了一部分清朝官员的支持,势力迅速发展遍及京津地区。但是,这个口号有很大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人放松对清***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17、 1900年3月,沿大运河北上向天津进发的义和团在沧州、青县受到了直隶总督裕禄派出的军队的围攻,许多战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向西北行进的义和团得知一部分战友在沧县、青县牺牲的消息,个个义奋填膺,粉碎了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教堂反动武装的围攻堵截,北上到新城、定兴、涞水、涿州、易县、高碑店等地。在当地义和团和广大人民的支持下,4月涞水县义和团攻打教堂,杀死了清政府派来镇压义和团的副将杨福同。5月27日,义和团攻克了涿州城。随后拆毁了琉璃河至涿州之间的铁路,烧了高碑店、涿州、琉璃河车站。次日,又拆毁琉璃河到长辛店一百多里铁路和桥梁。6月4日晨,义和团又火烧了京津线上的黄村车站。5日从涿州来的义和团又分三路,重创了前来镇压的清军,打得杨慕时的清兵慌忙窜往天津。随后,义和团开始向京津发展力量。
18、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初期曾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壮大了义和团的声势,但同时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以至后来因此受统治者的欺骗利用,最后被出卖。
19、 本明和尚、于清水竖的是“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大旗。此外,朱红灯还有“明年四月初攻打北京”的秘密行动计划。从整体上说虽然义和团不把清政府作为主要斗争对象,实际上反清政旨在义和团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山东地区义和团反洋教斗争受到清政府镇压后,义和团除了继续坚持反帝斗争外,更多地表现为 反抗清政府镇压的斗争,充分表现了山东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0、(1)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相同: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
21、山东省,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简称鲁,省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纬34°9′-38°01′,东经114°5′-122°3′之间,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22、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23、义和团的成分极为复杂,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后期也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
24、义和团兴起以后,提出了许多反帝口号,如“扶保中华,逐去外洋”、“扶清灭洋,替天行道”①和“兴清灭教”、“洋人可灭”②等等。在斗争过程中,义和团也张贴过反清的揭帖,如“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③等。
25、 1900年6月10日,帝国主义侵略军二千多名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率领下,由天津向北京进攻,受到义和团的英勇抵抗。6月11日,义和团趁侵略军刚抵落垡车站,从四面八方出击,打得敌人不知所措。6月13日晚,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除小部分留在落垡车站外,继续向廊坊车站进犯。18日,义和团联合清军一部分爱国士兵共000多人向敌人据守的廊坊车站发动攻击,血战两小时,打伤打死敌军多名,西摩尔慌忙率部逃遁。正当侵略军逃到杨村时,义和团又连续向侵略军发动攻击,杀得敌人慌作一团,被杀死打伤40余人。焦头烂额的西摩尔带领残兵败将经过三天时间,才勉强挣扎到天津。与此同时,6月17日一批帝国主义侵略军从大沽登陆,进攻天津。一场壮烈的天津保卫战展开了。侵略军从大沽到天津一路上处处挨打,直到23日才窃据老河头车站(现在的天津车站),和原在西沽的侵略军会合,到达天津租界,向天津城发动进攻。7月6日,天津战事非常激烈,义和团首领张德成等一连三昼夜在紫竹林与侵略军血战,取得了重大胜利。7月13日,侵略军约五千人又对天津城发起攻击,天津城义和团和守军英勇抵抗,打死美军上校团长等官兵百余名,打死打伤日、英、法军数百人,战果辉煌。虽然如此,但由于卖国贼宋庆对内屠杀,对外投降,14日天津城失陷。侵略军开始向北京进犯,8月13日侵入北京。
26、 “扶清灭洋”的口号主旨是“灭洋”。在即墨县,王义训(一作王一勋)联络大刀会“竖旗聚众”,包围何流庄教堂,声言“灭耶稣、天主两教之后,将洋人一概逐出中原”。在莘县刘日清、刘玉清等聚众树起了“保清灭洋”的大旗。惠民县南关义和团,旗书“保清灭洋、北上助战”的字样。虽然义和团提出“扶清”“兴清”或“保清”,但当灭洋遭到官府镇压的时候,出于自卫的需要,也就不再受“扶清”的束缚了。他们或“聚众抗官”、或列队拒捕,妄杀勇目,甚至“兵刃森列、俨同敌国”。这些都反映了义和团的“扶清”是有条件的。实际上山东一部分义和团始终不同程度地保持着朴素的反封建意识。有的提出“抢粮”、“均粮”等口号。
27、(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28、(2)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同时也反侵略;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斗争。
29、廊坊大捷是发生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年6月11日至18日河北廊坊附近的清军及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一场局部胜利。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从天津向北京进攻的八国联军,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从廊坊败回。中途又遭义和团和清军董福祥部袭击,联军1000多人被包围,激战两个多小时,联军死7人,伤57人。到26日,才在援军配合下,狼狈逃回天津,共伤亡300多人。
30、 义和团来源于白莲教某些支派。甲午战争后,义和团把白莲教“反清复明”口号换变为“扶清灭洋”,是政治态度的重大转变。义和团从民族利益出发,愿帮助和扶植清政府,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斗争。
31、义和团有较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如宣扬神道相助,刀枪不入等。但义和团制定的某些团规戒律,如“不准公报私仇,以富压贫,依强凌弱,以是为非”①、“毋贪财,毋好色”②等,则体现了义和团反对邪恶、反抗压迫、保护善良等劳动人民的品德,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32、(4)主张不同:太平天国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曾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一味盲目排外。
33、 义和团运动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动的伟大反帝爱国运动。这个运动首先在山东开始,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1900年春,山东义和团主力从故城、景县、东光、阜城进入直隶(今河北省),同当地的义和团和人民汇合成为一股革命洪流,开始了向京、津进军。
34、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广大饱受苦难的农民,在这一口号的鼓 舞下纷纷加入义和团的行列。部分清朝官兵、中小官吏和地方士绅,先后汇集在‘灭洋”的旗帜下。这一口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从而起到了发展和壮大义和团的作用。
35、(5)斗争时间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持续了14年,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动未建政权,斗争时间短。
36、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37、义和团内部又可分为官团,私团与假团。所谓官团是指接受清廷的招抚,向清政府挂号,接受清廷官员的统率,领取其粮饷。官团得到清政府的承认,听从其调遣。承认官团是清廷控制义和团的手段。
38、影响:义和团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39、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打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群众的觉醒。但是其运动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加上本身农民运动的缺陷性和盲目性使其被清政府利用,后被抛弃并走向了失败,成为八国联军入侵的导火索。
40、1899年10月上旬,山东平原县杠子李庄,因教民欺压群众,义和团便冲击当地的教堂。知县蒋楷派兵前往镇压。朱红灯率团民二三百人(一说近千人)与清军进行战斗,将其击败。10月中旬,朱红灯指挥义和团击退数百名清军骑兵的进攻,后又进至距平原县城仅十八里的森罗殿。不久,朱红灯率众冲出重围,转至茌平。同年11月,朱红灯及本明和尚被清军游击马金叙部逮捕,后在济南遇害。此后,鲁西北地区的义和团在高唐县人王立言等领导下继续进行斗争。
41、(3)组织发展情况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有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运动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
42、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结局(1)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2)进入京津:①l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义和团涌入京津.(3)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4)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各省,教堂遍布中国.外国传教士依仗侵略特权的庇护,为所欲为,称霸一方.他们除进行种种政治、文化侵略活动外,还纵容、包庇教徒中的地痞、流氓欺压良民,霸占田产,包揽词讼,行凶杀人等罪恶勾当.清朝地方官吏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在民教争讼中,推行“护教抑民”政策,造成许多“民冤不伸”的教案.广大群众同外国教堂传教士的矛盾极为尖锐,他们群起焚烧教堂,逐杀外国的教士,终于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失败原因.(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2)特点: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l900年6月担负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②其次在于它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4)失败原因:①主观上:a.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d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b.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c.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d.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