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延揽了苏步青、王淦昌、束星北等大批杰出科学家来浙大为学生传授自然之道,更礼聘马一浮 、梅光迪、张荫麟等文史大家为学生开启心灵知识,提示社会之理。
2、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10年12月至今,他在新浪博客网上,提前公布自己每周每日的工作时间,让学生了解他的具体时间安排,尽最大可能方便学生。
3、五年前,宋明亮开始直面这个问题。那时,他从武汉一所大学的本科毕业,收到了浙大的研究生入学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最上方印着这样一段话:
4、他先是在天津《直报》上先后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来表达自己变法自强的思想。接着,他还苦心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震动了整个中国的知识界。
5、在浙大求学的五年,宋明亮对这个问题思考了五年。
6、他选择了离家数千里的陕西省城固县,到这个国家连片贫困地区——秦巴山区,做一名基层公务员。
7、小镇有竺可桢广场,有求是路,有求是高级中学。多熟悉的地方啊,虽然是第一次来。
8、那天,年轻的“鹰”们,在浙大校园喊出一个豪迈的口号——
9、就在这个春天,他做好决定,毕业后告别杭州,告别西湖。
10、他描述自己最理想的状况是,几十年以后,能在乡村办一所学校,教书育人。
11、他也不断地通过社会实践寻找答案。2013年,他利用周末,坚持为杭州市郊的留守儿童义务支教6个月。2015年,他去浙江平湖市独山镇,4个月,踏访十多个村庄,收集大量第一手基层工作资料。2016年,他到四川宜宾开发区,调研建设领域民工工资发放问题,历时40余天。
12、“实业救国”张骞提出。甲午惨败军事未能救国,中国近代企业家们认为要务是发展经济壮大国家实力。
13、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戊戌变法的失败令严复心灰意冷,之后义和团运动爆发,他离开了北洋水师学堂。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前,严复多次希望通过教育、行政、实业等方式,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14、通识教育,是竺可桢的重要主张之一。 他在浙大一手抓科技教育和专业训练,另一手抓人文教育与精神涵养。
15、新校区旨在引进世界一流名校。2016年,英国的爱丁堡大学、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分别和浙大建立了联合学院,开始招收生物医学和工程学本科生。双方约定,共派管理人员,共派教学团队,共同制订并实施师资招聘方案,共同制定国际生招生策略和课程计划。
16、如果提一个,我认为历史时代感最强的是“救亡图存”。
17、浙大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先辈们做出了示范。
18、在浙大,陶然的《唐诗经典研读》《宋词经典研读》《宋词研究》,被学生称为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有学生说,在浙大,想听陶教授的唐诗宋词课,就看你能不能“抢”到课了。
19、“有一座叫遵义的小镇,那里可以见到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的浙江大学。遵义的房屋不足以容纳整个学校,浙大只能把校舍安排在年老失修的寺庙里,而那些科研人员居住于湄潭——遵义以东75公里处的一个美丽小镇……德高望重的学者,如院长们,尽管上了年纪,在不得不外出时,就必须攀上满载货物的军用卡车。”
20、竺可桢校长如果活到今天,他应该会欣慰,一个多世纪后,为了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他的母校愿意在中国大地和浙大一起办学,培养融汇中西的人才。
21、宋明亮第一次知道了竺可桢校长,知道了那是81年前,竺校长在1936年浙大秋季入学仪式上发出的提问。
22、那年夏天,8月中旬,浙大第3批赴湄潭的支教团——一行五人,乘火车从杭州出发,26 小时后到贵阳。随后,他们又坐汽车去湄潭。汽车在大山里钻了4小时。
23、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他指出根据这个规律,中国如果拒绝变革,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1898年正式出版)。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24、是时,中日甲午战争后的第三年。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危亡的困境,社会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探求救国之策。教育救国,培养人才,冀以振兴中华,是当时社会舆论的最强音。
25、浙大人,要做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人。
26、1897年,浙江巡抚,一个叫廖寿丰的地方政府长官,经过深思熟虑,提笔给光绪皇帝写了一个奏折,报告了他和杭州知府林启及一批地方乡绅创办求是书院的计划。
27、中外合作方还约定,联合学院学生全部在中国完成学业,无需留学,毕业后双方均授予本科学位证书。
28、海边来的江宁宁,第一次见识了大山的险峻。长途汽车急转弯时,看到窗外的万丈深渊,心都吊在嗓子眼。
29、从求是书院到浙江大学,120年来,校名几经变更:浙江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堂,浙江高等学堂,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30、陪同我们参观的年轻老师江宁宁,指着照片上的湄潭,如数家珍。当我们诧异她怎么如此熟悉那遥远的地方时,她解开了谜底。
31、 “一所好的大学,要引导学生去追求超越个人感官经验的科学精神、历史理性和人类情怀,它必须要肩负起追求学术真理、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砥砺思想方式的多重功能。”浙大副校长罗卫东在《大学通识课程系列教材》的总序中写下这段话。
32、鹰,一只展翅飞翔的鹰,是浙大的校标。它寓意着浙大人的搏击、刚健。
33、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竺可桢主政浙大期间,理工科学生选读唐诗宋词,文科生去听微积分、物理学,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34、这些年来,这个温州来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影响着身边的温州商人:他组织老板们做慈善,帮助年轻人创业。每天忙忙碌碌,但乐此不疲。
35、“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提出。他提出学习西方,用列强的技术抗击列强。
36、他痛苦地发出了“救亡”的呼号。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在惨痛的事实面前猛醒过来,意识到摆在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地谈论什么“自强”、“求富”。
37、到了湄潭,告诉出租车司机,去当地中学。司机就问,你们是浙大的吧?这问声中的亲切感让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至今难忘。
38、十多年前,浙大开始构建通识课程体系。2010年开始,浙大成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重点建设一批通识核心课程。《先秦诸子导读》《唐诗经典研究》《文学与人生八讲》《希腊哲学的精神》……今天,浙大学生可选的通识课多达60余门。
39、从浙大本部紫金港校区出发,沿沪杭高速往北,一小时车程后,到达海宁市。崭新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就座落在这个城市的郊区。穿行在以红砖为主基调的钟楼、书院、长廊等古典风格校园建筑里,不时可见各类用中英双语书写的学术海报,学术气息和国际氛围扑面而来。
40、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41、陶然,浙大中文系教授,每周二的晚上,在紫金港校区给非中文专业的本科生讲唐诗宋词。他给同学们讲李白、杜甫,讲陶渊明,讲苏东坡、陆游,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家知道,做怎样的中国人,做怎样的中国文化人。
42、他用18年的坚持,对自己的答案做了一个注脚。
43、如此规模的毅行,或许是浙大学生集体创下的世界大学之最。
44、两人竟不约而同地说,是不久前关于竺可桢校长一段话的课堂讨论。
45、2016年8月起,菲利普.克林教授开始全职担任浙大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联合学院的执行院长。他的工作地点在浙大海宁国际校区。
46、江宁宁说,湄潭支教一年,让她对这个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应做什么样的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7、由于《天演论》巨大的影响力,1898年光绪帝下诏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他写了长篇政论《上光绪皇帝万言书》,希望光绪帝效法西方,实行全面的变法维新。
48、“如果说,19世纪,德国的高等教育影响了世界;20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影响了世界;那么,21世纪,什么模式会影响世界?”浙大校长助理、海宁国际校区d工委书记傅强告诉我们,浙大希望在充分引进世界名校优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方融合的新的教育模式,2017年4月8日下午,我们在参观“洋气”十足的浙大国际校区书院时,在一间阅览室,偶遇两位大一学生,来自山西太原的徐子洋和来自浙江温州的陈浩楠。
49、不知从何时起,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色彩越来越浓,过分强调专业分工,过于关注工具价值、技术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越来越强。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变成了“材”,变成了“器”,可是忽略了怎么做人。
50、宋明亮坦言,他想好了,在自己精力最好的时光,他将踏踏实实地服务西部基层群众。他感到特别幸福的是,他的女友,一个浙江余姚姑娘,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决心毕业后与他一起,同赴陕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