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景抒情的散文
1、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扬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3、仿佛感悟爱梅成痴以梅喻己的陆游及“梅妻鹤子”的林和靖,
4、谁还去计较人生的得失功过?
5、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分)
6、答题格式: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7、(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8、随后我启发学生:你们今天“课堂练笔”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如果暑假里你忙于上课,确实哪里都没有去过,没有欣赏过什么美景,那也不必写过于“高大上”的诸如马尔代夫的海景美;黄山、华山、泰山等诸山的奇异挺秀等,就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小区一角”“校园一角”的美景,一边写一边抒发情感,以往会存在美景文字描写,实在匮乏以至于字数“偏少”“不达标”,那么就记住:务必使用今天老师教你的“字数不够,故事来凑”的妙招儿!
9、例如,昨天,我带领学生品读的五年级文库第6课,有一篇《芦花在风中飞舞》的“借景抒情”的散文,一开头,作者用电影镜头般的描写切入“如雪的芦花”场景,接着就穿插了一个故事,是作者小时候听祖母讲过的与“芦花”有关的故事,其实就是《24孝故事》中之“芦衣顺母”。
10、但见:梅树亭亭,疏影临风,
11、与今世交融成动人心魄的乐章!
12、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今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传达着怀念之情。
13、第教师最好是名校出身,且有公办学校多年的工作经验;
14、寻觅的情怀,在无垠的时空里回转,
15、参考答案:引用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16、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17、有衡规矩:改文付费,交流免单,看文打赏随意。
18、形成解释能力——对相关内容作出合理解释
19、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20、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二、借景抒情的散文初中
1、如朱自清的《春》,初看这个题目,我们就会想到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一切充满生机。当带着这初步印象学习文章时,我们就进一步知道这篇课文借描绘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雨滴打在车顶上,滴滴嗒嗒的音符撬动着我的心灵。我情不自禁打开车窗把冬雨也放进车里,沐浴在冬雨的情怀中,飘洒的雨深情地抚摸我的脸颊,仿佛一个姑娘的轻吻,感受她那淋淋沥沥的温柔,唤起我心中久藏的美好记忆。我静静地享受这雨,任雨水滑落。冥冥之中,荡涤着我蒙尘的心灵,带给我深深的眷顾和感动。使我的心怀变得明朗洁净,充满着渴望和希冀的梦想。
3、沉睡在雪色晶莹的梦呓里,
4、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3分)
5、寺院萧萧闻孤笛,絮雪霏霏掩花丛。
6、(1)文首: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后文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或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思考;欲扬先抑;埋下伏笔。
7、语言特色:形象生动,简洁传神,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等。
8、吕昊容同学写的《小区的一角》时,穿插两件“往事”:(1)冬天摇树上的雪(2)入夏摘杏吃。
9、我的个人简历和写的文章都在这里了,欢迎大家品评!
10、第能看到她发表的文学作品,至少能常看到其写的文章,以判断其人写作功底如何,毕竟孩子是跟这种老师学写作的,自己都写不出来焉能教孩子?!
11、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12、叹“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3、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1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5、第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4分)
16、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水笔端。
17、如:这些内容看似游离了主题,实则运用“……”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文章“……”的内容(主题)。
18、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19、那清傲、悠然、恬淡、隐逸的情怀;
20、拾径而步去寻觅纷纷絮雪间淡淡的幽香;
三、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加赏析
1、脑海里浮现出不知何年何夕,
2、佳人和月折梅的故事情景;
3、荷塘月色 朱自清
4、小树林里叶子十分茂密,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看来它们也喜欢这小树林之间。下雨天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障,偶尔会有几滴水落下来。这些树木不仅十分茂盛,而且种类繁多,有石榴树、杏树、桃树、梧桐树……记得在冬天,树上的积雪为大树披上了一层“白棉袍”,我和我的伙伴们就耍起了小聪明,等有路人走过就拼命地摇树枝,没过多久就有一个路人来了,我们摇树枝,积雪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下来,为这个倒霉的路人戴上了“白帽子”。
5、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6、(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7、这天下午,我下楼去小区的休闲区。
8、C.第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9、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看了标题我们就知道“济南”说地点,“冬天”说节令,“济南”对“冬天”这个中心词起限制作用,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冬天。分析到这里我们就不禁在猜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怀着怎样的感情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借描绘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对济南冬天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10、答题格式:本义+语境义(+情感表达)
11、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12、(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前后呼应;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
13、这个要是说起来就很复杂了但是简而言之借景抒情的散文多是景物的描写之中寄托作者的情感描写景物的时候尽量要做到文笔细腻劲扣作者情绪而来托物言志是通过一个事物来表达作者的志向一半谈到志向文笔以大气概括为主
14、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15、(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16、此时此刻,谁还会拾捡惶惶岁月里的繁华浮浅?
17、首先你要知道“借景抒情”中的关键字。借景抒情,借什么样的景就抒什么样的情,关键在于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这也就是所谓的灵感;许多古代的诗人和词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词与寄情山水·融于大自然是分不开的。如果让你在狭小的空间里,即使你有很好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的想出许多的场景,但是读起来似乎觉得少了些东西,感觉有些空洞,那其实就是少了一些真实的东西,假的就是假的,不会变成真的。散文,一种类似于天上的星星一样,看似很乱,其实它是由规律的分布着。我也是非常喜欢散文,不拘于一些文章的格式,想怎么样些就怎么样些,很是惬意。所以看到有同道中人,就想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分享。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8、写这类文章的确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和非常敏感的性情;俺自知不才,也不敢涉及;只是看到这么美好的文字从别人笔下流淌出来,心里还是痒痒的,羡慕嫉妒恨哪。
19、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0、我坐在滑梯的台阶上,回想起了往事。
四、借景抒情的散文600字初中
1、(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3、我想:我马上就要上六年级了,也该和这些游乐设施告别了。但我忘不了我在这里的经历,我看向四周,梧桐树秋天已变成深绿色的叶子,此刻正从树上飘落了下来,在空中打着旋儿落到了地上。
4、是谁在梅影雪梦中浅吟低唱,
5、暑期第五关·记叙类现代文阅读
6、作者,廖瑞雪,四川成都市人,60年代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云南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喜爱文学,多年来笔耕不断,文章散见于报章及网站等,近年出版有文学类书籍一本,近期有诗词获第四届《中华情》全国散文诗歌联赛金奖。
7、将所有的浮躁融化沉淀。
8、地上落雪似梦,残香如幻,
9、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6分)
10、倘若,你写马尔代夫海景美,五岳三山等,也可以用这个妙招儿,那就不妨穿插与之有关的“人文历史传说”或“奇趣逸闻”。
11、详略安排: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文章……这一中心,所以详写。否则,相反。
12、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13、相思情愫,遥远的故人可否记得?
14、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15、烘托的作用:烘托人物的……性格。
16、你把老师教的“小妙招儿”用上了!读起来字数够了,内容也丰满了。
17、去寻觅一剪寒梅的清冷、幽静、高雅、俏丽。
18、整体感知能力——概括文章大意
19、(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20、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五、借景抒情的散文美句
1、梅花纯洁无尘,梅若知己,
2、有一次,我独自来到这里玩,周围没有什么人,我在玩一个锻炼腿部肌肉的器材时跌了下来,幸亏地板是橡胶地,不然可能就出意外了。我撑地爬了起来,看向那个器材,那个器材时由两根主棍,一个栏杆和两根底端有两个铁板的长棍。我看了一眼长棍和主棍的接口处,发现有一颗围棋卡在那儿。我弄出来之后便坐在了长凳上。
3、(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4、学生随即心领神会!下面当堂习作凡是打印成红色都是穿插的“故事”,请大家仔细看看。
5、相同之处: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文章层次分明,充分表明事物的特点.借景抒情.不同之处:,《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明了济南雪的美,自上而下都姿态各异,用颜色各异(带水纹的花衣)来表达对济南的雪的喜爱.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6、以下是此类散文经常涉及的考点:
7、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8、雪里芬芳,独占鳌头,穿庭弄树,推窗问阁,
9、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10、(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11、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在第五关,我们挑战的是记叙类现代文阅读,在接下来的这第六关,我们将挑战的是托物借景言志抒情说理类散文。
1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分)(此题考查形成解释能力——对相关内容作出合理解释。方法:抓住最后一段的关键词,联系全文,找出抒情的对象,做出合理解释。)
15、描摹和谐疏旷的人间大美!
16、只要你这些能力足够强,不管是换怎样的文章,都不是问题,不信试试看:
17、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18、书画|收藏|人文|心赏|茶道|香道|养生
19、今天推送的是一篇绝美的借景抒情散文。作者李彦旭是位低调的牛人,不让写简介。不写就不写吧,大家看文章就好。其实这文章昨天就该发了的,我手欠,操作失误,不小心删了,不好意思了各位。
20、不说了,继续咱昨天的话题,21天阅读。重要的事情说两遍,明天就不提了。有几个算几个吧。没看到具体要求的,翻看前天推送的第一篇文章即可。
六、借景抒情的散文
1、回眸一笑芳菲尽赠君一枝迎东风。
2、借景抒情的散文例如《小石潭记》《秋声赋》;托物言志散文例如《白杨礼赞》《爱莲说》《陋室铭》等。
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4、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5、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6、昨天五年级第6课,我讲的是——如何写好“借景抒情”的散文?
7、(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8、所谓开学再开始学,就是个坑,你千万别上当!
9、在这里有许多器材,附近还有石桌和石凳,在器材的旁边有一个滑梯和一条长凳。许多老人还没有回家,有的在石桌上下棋,有的坐在长凳上聊天,还有的在使用健身器材。
10、新初初初三暑期检测第六关·托物借景抒情言志类散文阅读
11、幽香点点,恰如佳人月夜冉冉归来,
12、(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此题考查赏析能力。方法:先针对要求,从词语的使用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先是本义,再是语境意;当然还要用规范的语言结合描写对象将其特点,最终达至的效果说到位;如果抒情强烈,当然别忘作者的情感体现了。)
13、我轻轻地拧动钥匙,沿着城市的街道慢行。急促一阵子的冬雨放慢了脚步,与城市的夜气一拌和,水汽氤氲。透过车窗细细嗅着被雨水冲洗后大地带来的土腥味,这是尘埃的味道。而淡雅之地飘着花草薄荷的清香,悠扬清爽,这是家的味道,好像母亲亲手沏的茶,甜蜜而温暖,弥漫我的心季。(这三段细细感受冬雨的味道)
14、引领我到达春意盎然的彼岸!
15、我在这里所说的“故事”,有的是与眼前之景相关联的民间传说、典故、新闻旧闻、一桩回忆的陈年旧事等等。
16、我根据教学经验发现:六年级甚至包括初中学生,他们会用“借景抒情”的技法写散文,只是,由于每个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多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孩子们把景色也写了,情感也抒发了,往往还是字数“不达标”,这是“借景抒情散文”存在的大问题。
17、(此题考查各项能力综合,方法:抓住关键词C特点不对,应是淡雅的,E情感不对,应是赞赏推崇的。)
18、(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19、张艺楠同学写《小区一角》穿插“流浪猫小花今非昔比”的往事……
20、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理由。
1、梅的天生丽质,高雅深沉,别有韵致。
2、“好书共读第2期”参与说明书
3、(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此题考查赏析能力。方法:先针对要求,从修辞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也要全面,有几种就答几种;再用规范的语言结合描写对象将其特点,最终形成的效果说到位;如果抒情强烈,当然别忘作者的情感体现了。)
4、纷纷初凝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5、命题方式:理解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或:请联系全文,说说对某个词(句)的理解。
6、下面附图及其文字如下:
7、(此题考查赏析能力。方法:先针对要求,从引用的作用上去考虑,注意全面,也要用规范的语言结合描写对象将其特点,最终形成的效果说到位;如果抒情强烈,当然别忘作者的情感体现了。)
8、象征的作用:通过象征表现……感情。
9、树丛旁是在这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大面积湖泊,湖面上静悄悄的,偶尔微风拂过,或是鱼儿游过,这安静的湖面起了些许褶皱。“啪”这突兀的一声打乱了这份宁静,一只鱼儿跃出水面,这湖面以它为中心泛起阵阵涟漪。这一声同样也打在班长的心上,岸边椅子上的班长今日的心情从未有过的低落,他在这次的考试中退步好多,本就心情沮丧的他还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他现在需要一个发泄口。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好似要洗刷掉他所有的烦恼。低飞的鸟儿用力扑腾着翅膀赶着回巢……
10、评价鉴赏能力——对文章进行评价与鉴赏
11、参考答案: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1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13、这里的结构是半包围,四周都是树木,这里有两个出口,出口到广场和停车场的路两边种了许多竹子。
14、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