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翁亭记翻译
1、《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天景色的句子是《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2、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3、那太阳升起,树林中的雾气散去,待云雾聚拢,山谷就渐入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不这就是山林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幽幽的清香,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纯洁,水面低落,洁白的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美景。早上登山,傍晚归家,四季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啊。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6、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8、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9、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0、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边走边唱,走路的人在树下稍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着,后面的人应答着,老人小孩,来来往往连续不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啊。面对溪水捕鱼,溪水渊深、鱼儿肥美,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泉水酿成的酒香甜清洌),山中的野味野菜,丰富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大摆筵席。宴会酣饮的乐趣,不在于丝竹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啊。
11、 开:消散,散开。
12、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13、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4、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15、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的出游啊。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面摆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酒宴上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16、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17、释义: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18、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19、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0、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二、湖心亭看雪
1、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2、我当时是脑补场景的,你就想象一下人物出游的顺序,过程,时间从早到晚等就OK了,让自己身临其境就会很好背的,而且不容易忘
3、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4、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 山肴:拿山里打来的鸟兽做菜,俗称"野味“。
7、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8、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9、朝暮变化之美。“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由于早晚不同,则作者运笔的色调、气氛有别。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以不同的景象写出了相异的境界。
10、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11、 酿泉:泉水名。
12、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1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14、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15、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16、 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8、 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1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0、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三、醉翁亭记翻译和注释
1、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2、“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是景物与人物间的动静对比。“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3、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4、《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5、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7、是借虽有千里马,但却没人能够发现其才能而悲愤.此处作者为千里马,而没人能发现作者的才能,作者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无奈,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之情.希望能对你有用.~~~~~~~~
8、名著《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9、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字。
10、 提携: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11、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12、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13、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1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5、释义: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16、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醉翁亭记》中写滁州之人出外游玩时扶老携幼的句子是《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19、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20、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四、醉翁亭记翻译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2)尤美,望之蔚然(3)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5)临(6)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7)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8)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9)之心而寓(10)之酒也。
2、至于负者(16)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20)者,太守宴也。宴酣(21)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23)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25)白发,颓然(26)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四季变幻之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只四时也”,描写了四季景物的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四幅画面相互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洌。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6、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吧
7、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扩展资料:《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10、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1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12、正因为如此,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
13、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14、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15、“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17、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18、(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19、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2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五、醉翁亭记翻译和原文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3、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啼鸣,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就欢乐起来。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4、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5、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6、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
7、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8、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