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卞之琳的诗
1、这首只有两段四行、被誉为现代“绝句”的短诗结构工巧自然,最典型地体现了卞之琳诗作的“距离的组织”(套用卞之琳《距离的组织》一诗的诗题),也即其诗作的基本结构形态——对比搭架。前后各两句在内部各构成一种对比搭架之外,总体上也构成一种对比搭架。
2、忙碌的蚂蚁上树,蜗牛寂寞的僵死在窗槛上看厌了,看厌了;知了,知了只叫人睡觉。蟪蛄不知春秋,可怜虫亦可以休矣!华梦的开始吗?烟蒂头在绿苔地上冒一下蓝烟吧?
3、听市声远了,像江潮环抱在孤山的脚下,隐隐的,隐隐的,比不上满地的虫声像雨声更比不上满湖荷叶的雨声像风声,——啊,轻轻的,轻轻的,芦叶上涌来了秋风了!我不学沉入回想的痴儿女坐在长椅上惋惜身旁空了的位置,可是总觉得丢了什么了,到底丢了什么呢,丢了什么呢?我要问你钟声啊,,你彷佛微云,沉一沉,荡过天边去。
4、诗的第二段还是继续以水自喻,“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诗人说过自己很矜持,虽然她掠过的一丝笑影让诗人心动,但卞之琳还是不敢太冲动,生怕自己的冒失会让对方受到惊吓。于是含蓄地把自己比作水,既有自哀,也愿意载你。
5、惟因空灵,卞之琳早期的诗,像这首《无题》,便不仅挥发了诗人的哲思,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欣赏与咀嚼的空白之处。譬如,从爱情的角度来说,没能实现的便是一种空,也可以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和生发的空间。
6、窗子在等待嵌你的凭倚。
7、赞美吧,芸芸的醉仙,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8、这里就差你右脚——这一拍!
9、”什么!疯了吗?一个人没有了眼睛就看的见这个世界的面目。用耳朵看吧:看哪个法官怎样痛骂那个微贱的小偷。听,侧过耳朵来:换一换位置,现在猜猜看,哪一个是法官,哪一个是小偷?你看见过一户农家的狗咬一个叫花子吗?……还看见过那个家伙逃避那条狗吗?从哪里你可以看到威权的伟大形象——狗当了道,人也就得听话。
10、断桥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1、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莫掀帷望远吧,如不想自鉴。可是远窗是更深的镜子: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我不能陪你听我的鼾声”是利刃,可是劈不开水涡: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独醒者放下屠刀来为你们祝福。
12、接着“古人在江边叹潮来潮去;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真是太好了,令我非常之同情,我仿佛看到卞之琳像一张广告一样贴在火车站上等车。
13、往下两行便很神秘了,你说你愿意载我,你的船呢?你的船呢?因为载我我非坐船不可。女人真是咄咄逼人,不管人家的哀愁。这是可以讲的。
14、“中国诗人奖”首届颁奖礼后不久,当年12月卞之琳驾鹤仙去,一切的美好终结。斯人已逝,终成历史。有一段时间,我抓紧做卞之琳的名人文化工作,可惜成就廖廖,没做成什么大事。奥运会开幕后的2008年8月10日,我与同事一起专门去了一趟北京,拜访其唯一女儿青乔女士,先是商量南通举办文学展的事儿,后来想将卞之琳“书房”搬到正在筹建的市图书馆来,却因暂时没有场地而搁置。
15、倚着西山的夕阳,和呆立着的庙墙对望着:想要说什么呢?怎又不说呢?驮着老汉的瘦驴匆忙的赶回家去,忒忒的,足蹄敲道道儿──枯涩的调儿!半空里哇的一声一只乌鸦从树顶飞起来,可是没有话了,依旧息下了。
16、卞之琳来到北京读大学、做老师后,就与北京这座古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尽管也曾旅居延安、旅居昆明,但终究成了上世纪30年代“北平作家”,很少回到小桥流水的故里,再看一眼一天两次的潮水落涨。
17、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18、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
19、这种情形是从前的诗里所少有的。但是,重要的,是诗人用这种新的感觉成功地表现了一种心情或者说情绪。时空相对的字宙意识,与关切祖国存亡的社会意识互相交错,使得诗人的感觉更加复杂了。远人寄来的风景片,其作为表象与实体的区别,在诗人的感觉里消失了;灯下验土而辨别方位的土科技,使诗人加倍地感到在灰色世界里的失落感;《聊斋》的离奇故事也因了微观宏观的关系,而成为诗人表达对国人(包括自己)昏沉如梦的危机感的极适当的幻象。对于这样一个闭门沉思,以至陷入梦境的敏感诗人,外面实在的天气变化以至当前的时间观念,都消失了。所以,“雪意”和“五点钟”都是由友人带来,并至此才从白日梦中醒来。
20、一室的沉默痴念着点金指,
二、卞之琳的诗集有哪些
1、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2、——摘自《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
3、可以说,“生生之谓易”变化观里的“相对论”成了结连卞之琳诗作的一条中心纽带,堪称其诗心所在。
4、可怜以浮华为食品,小蠓虫在灯下纷坠,不甘淡如水,还要醉,而抛下露养的青身。多少艘艨艟一起发,白帆蓬拜倒于风涛,英雄们求的金羊毛,终成了海伦的秀发。赞美吧。芸芸的醉仙光明下得了梦死地,也画了佛顶的圆圈!晓梦后看明窗净几,待我来把你们吹空,象风扫满阶的落红。
5、《断章》成为了中国新诗的标杆,但我们对作者卞之琳的了解却非常少。刚过去的昨天(2021年12月8日)正是卞之琳先生(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111岁的诞辰,借此契机,我们不妨一起来走进卞之琳,读读先生更多的好诗。
6、2018年12月8日,是卞之琳先生诞辰108周年纪念日,特别分享由初岸君非常喜爱的、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废名先生推荐、品析的6首卞之琳的小诗,让我们在品读中走近他的诗意人生吧~
7、提起中国现代诗,一定有卞之琳的这首《断章》,在从文言转向白话使用,古诗转向现代诗的初创阶段,《断章》这般凝练、精致,既写现象,又富情感,还蕴含哲理的诗很难不被叫好、传颂。
8、或者指有一件衣裳挂在那里,因为人儿不来,于是把她身上穿的衣服一点一点的都看清楚了乎?总不至于是泛说一句,如上面青山白云等等一样。故我说这个句子晦涩。
9、此外,卞之琳先生除了是诗人,更是重要的翻译家,一生翻译论著众多,对莎士比亚颇有研究。很少人注意到,他是最早译介普鲁斯特、纪德等域外名家的翻译家,为当时的文学界打开了多扇窗子。
10、解析: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11、回家奔丧的卞之琳料理完家事后,专门到张充和所在的江南古城苏州玩了两、三天,两人一起游虎丘,逛园林,还在水上划船嬉戏,应是别有一番情趣。我想象,那是两人欢乐的青春时光,拍了照片,留下了青春的记忆。
12、卡之琳的《寂寞》写出了生也寂寞,死也寂寞的人生状态。诗的最后两句:“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不曾休止”,用夜明表滴答的声响与死生命终结的比对,强化了读者对于诗文寂寞的感受。
13、“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14、“第三处没消息”,第三处当然是情人,然而无奈没消息何!那么寄一把伞去。因为天下雨。
15、究竟那里下雨了没有呢?你不还是没消息么?这把伞真是太可爱了,这个诗情真是太可爱了,太美丽了,比写这讲义的人一向所喜欢的“细雨梦回鸡塞远”还要好,因为卞之琳的这句诗一定来得很快。是真的心情,不是想象了,故我们更应该爱惜它。
16、……然而这个大院中,却又迁来一个寄居者,一个从爱情得失中产生灵感的诗人,住在那个善于唱歌吹笛的聪敏女孩子原来所住的小房中,想从窗口间一霎微光,或者书本中一点偶然留下的花朵微香,以及一个消失在时间后业已多日的微笑影子,返回过去,稳定目前,创造未来。……诗人所住的小房间,既是那个善于吹笛唱歌女孩子住过的,到一切象征意味的爱情依然填不满生命的空虚,也耗不尽受抑制的充沛热情时,因之抱一宏愿,将用个三十万言小说,来表现自己。两年来,这个作品居然完成了大部分。有人问及作品如何发表时,诗人便带着不自然的微笑,十分郑重地说:‘这不忙发表,需要她先看过,许可发表时再想办法。’决不想到这个作品的发表与否,对于那个女孩子是不能成为如何重要问题的……
17、衣的绉(皱)纹应该如水的绉纹才对,所谓吹绉一塘春水,那么这个衣襟仍是来人的衣襟,即女儿走路衣服走得动了,即是望见人来了。那么这个衣襟并没有半条绉纹,应该是电烫得平平的,何以说绉纹呢?所以这个句子里面的“绉纹”二字用得很有问题。
18、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
19、卞之琳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20、喂,你杭州?你上海?你天津?
三、卞之琳的诗歌特点
1、与慈江老师亲密接触,面对面体悟和畅谈诗歌魅力!
2、实际上,这首诗原本在卞之琳写的一首长诗之中,但全诗其他句他都不满意,于是删掉了其他,单抽出来这四句独立成章,《断章》的诗名也是由此而来。
3、穿衣镜也怅望,何以安慰?
4、如果你期待在此提高学识,想以诗会友,
5、卞之琳的《无题》之佳,应是无以复加的。这诗是中国传统的爱情无题诗,从组诗的诗思运行上看,从第一章出发,“期望你来”,到第二章的“期望你出去”,第三章的“分离”,第四章的“相聚、别离、相见”,第五章“分离”,章章相连,有条不紊,构思极为严谨。
6、又一列夜行车。这是现实。
7、在北京偌大的文化人交际圈内,卞之琳先生得以认识了合肥四姐妹之老四张充和。张充和应该小他几岁,亮丽活泼、灵气十足。当时一个刚北大毕业,一个刚考上北大,师兄妹两人倒也谈得来。除了读诗,自然也会有诸多生活当中的哲思和感悟。有书记载,卞之琳还请张充和誊抄过他的诗作,允诺后张充和用毛笔端端正正抄了去,卞之琳又认真、细致地题上了书名。此乃两人难得的一段佳话。
8、孩子,听蜜蜂在窗内着急,
9、我讲前一首诗说“无我”,这一首诗偏偏说“雨同我”,其实雨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的诗却是写得太好了,天下雨便让你去负责。
10、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因为是有用的,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11、为帮助大家提高人文素养,开拓眼界,博雅君开设(慈航普读诗意人生)专栏,邀请于慈江老师每周鉴赏和点评一首诗歌——在倾情朗读名篇佳作的同时,解析写作特征、情愫表达。
12、在绿苔地上冒一下蓝烟吧?
13、卞之琳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卞之琳出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1929年从上海浦东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较多地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并开始新诗创作。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4、在微细的琐碎的事物里发现诗|第332期
15、我在散步中感谢襟眼是有用的,因为是空的,因为可以簪一朵水花。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因为是有用的,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16、诗的前两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
17、《断章》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18、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19、一九二九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时,卞之琳开始接触到西方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也正是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徐志摩,并师从于徐。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作在自己编辑的《诗刊》上面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20、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四、卞之琳的诗《断章》出处
1、在卞之琳的众多诗歌中,除了《断章》,亦有不少佳作于凝结的诗行中教人理解生活与爱。
2、《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但全诗仅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四句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3、点击上方蓝色「语言与文字」可快速关注
4、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
5、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在秋天的下午)望着玻璃窗片上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枕着一个远去了的人留下的旧枕,想着枕上依稀认得清的淡淡的湖山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仿佛风流云散的旧友的渺茫的行踪,仿佛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你不会迷失吗在梦中的烟水
6、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里,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想要研究交通史。昨夜付一片轻喟,今朝收两朵微笑,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7、首两句句子该是多好,也是平常可有的事情,我在这里,这里不下雨,我走了天天下雨;我没有来,那里不下雨,我来了天天下雨。对于两地友人我很抱歉。其实两地友人未必怎样介意这件事情,诗人自己多情罢了,或者自己心里烦,不喜欢雨,于是雨真是美丽了,因为写了这一首绝妙好诗。
8、“从技术上来说,卞之琳是中国新诗百年来的第一人!”在讲座中,江弱水分别以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选段以及诗歌《白螺壳》《尺八》《断章》《无题五》举例,在动情朗读的基础上,生动诠释了卞先生诗歌语言的多元、形式的多样、技巧的变化多端、意义的繁杂多歧以及多重的复杂来源。
9、卞之琳在他的《〈雕虫纪历〉自序》中,对此“单恋”,其实有所述及:
10、第50期:张二棍的诗《黑夜了,我们还坐在铁路桥下》
11、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12、第51期:读诗人兼书法家沈尹默的白话小诗《月夜》
13、淘气的孩子,有办法:叫游鱼啮你的素足,叫黄鹂啄你的指甲,野蔷薇牵你的衣角……白蝴蝶最懂色香味寻访你午睡的口胭。我窥候你渴饮泉水取笑你吻了你自己。我这八阵图好不好?你笑笑,可有点不妙,我知道你还有花样——哈哈!到底算谁胜利?你在我对面的墙上写下了“我真是淘气”。
14、初恋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既希望璀璨绽放,也担心遭遇冰雪寒霜。而渴望爱情的青年男女却喜欢矜持,明知彼此两心相许,却不停试探,又不断地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对方。于是本来应该美好甜蜜的爱情,却变得如此痛彻心扉。难怪李白感慨,“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下面分享卞之琳最经典的一首无题诗,柔情似水,最后11字令人心醉。
15、我想当时,卞之琳是用心良苦的。我也想,作为“世纪名媛”的张充和是诚恳的,也必定是真实的,卞之琳先生尽管诗写得好,也勇敢,在延安毛泽东还见过他,但他生性内敛、持重,擅长的是书面表达。可能以为自己已用他的“实际行动”早作了“我爱你”的表明,但作为大家闺秀、又在家中排行老幺,生性开朗、随性的充和,愣是“装作”没看见,抑或也没放到心里去,一切以“言语”为准嘛。一对几近十年的“玩伴”终于心隔两处,未能谈到一起、走到一起。
16、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谊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
17、其实,卞之琳一生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美国人易社强著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中写道:“随着战事的爆发,他(卞之琳)的生活和工作转到另一片天地。在西北与抗日游击队员一起生活了大约两年之后,他于1939年来到昆明。”1940年10月13日敌机轰炸时,他就在现场。西南联大和云大大学区被轰炸的惨烈场面,让他对战争和和平有着深切的感悟。估计他是那个时候西南联大唯一一位受到过毛泽东同志接见的教授。他也去过国外,熟悉中西方文化。
18、将有机会参与我们定期举办的线下见面会~
19、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20、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
五、卞之琳的诗属于
1、哲学大可不必惋惜一个关注者的丧失,诗歌却应欢呼又一个拥抱人。一般地,就相若的内涵元素与相当的普遍性而言,诗与哲学的联姻成了某种最佳的选择——两个殊异的极端相连,反而构成了一个圆满的环。因了神秘的瞬间,诗予哲学以最完满的躯壳;而通过某种内在的逻辑和理性的涂抹,哲学则给诗带来了内涵的深沉与时空的拓展。
2、提起卞之琳,你一定会想到他的传世之作《断章》。
3、卞之琳(1910年-2000年)江苏海门人,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汉园三诗人之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4、《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5、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6、第48期:自比稗子或陈皮的余秀华及其诗《我爱你》
7、(1901—1967),原名冯文炳,现代诗人、作家、批评家。在诗歌、小说、散文创作上均有较高造诣。著有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桥》等。有《废名集》行世。
8、我在散步中感谢襟眼是有用的,因为是空的,因为可以簪一朵小花。
9、——————————————
10、《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11、也画了佛顶的圆圈,晓梦后看明窗净几。
12、如果你有自己喜爱的诗词,希望被解读,
13、卞之琳自己在《〈雕虫纪历〉自序》中曾不无隐晦地就此事说道:“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
14、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的踩踩,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的房间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叫字泪不沾污你给我写的信面。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
15、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不得而知。
16、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诗。
17、我就是一个,我开着眼睛,
18、因此,从哲思上透视卞之琳的诗世界,该是一个最佳的角度。然而以往刘西渭、朱自清、废名、李广田诸大家尚来不及选择这样的角度,却多半先在具体诗的诠释及繁琐的形式分析上束缚了手脚。诗到了人们需要细细地解析方能了解的当儿,原是一个成熟的喜征,但若同时忘了‘诗无达诂’的名训则又未免可叹了。”
19、其实,卞之琳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一些诗、诗集,他还是非常著名的翻译家。西南联大期间,他没有写诗,却把非凡的才华用于翻译,先后译了他很熟悉的马拉美.魏尔仑、瓦莱里.艾吕雅、福特、叶芝、奥登、艾略特的诗歌。最早翻译莎翁剧作是浙江嘉兴的朱生豪,我去古城嘉兴专门参观过他的故居。可惜,他英年早逝,特别是又因战乱颠沛流离,译作丢失很多,甚是遗憾,而随后卞之琳攀上了这一高峰。他大学时代就有译作,他翻译的剧作有诗意,更接近写了诸多十四行诗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所以在莎翁译界有特殊的翘楚地位。对哈姆雷特的翻译,有这么知名一句,“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这就是他的译文风格。
20、卞之琳的诗作都是抒情短诗,曾经公诸于世的总共亦不满二百首。除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过诗集《汉园集》(1934年编集,1936年出版)外,尚出版过的诗集有:《三秋草》(1933年),《鱼目集》(1935年)、《慰劳信集》(1940年),以及建国后的《翻一个浪头》(1951年)。
六、卞之琳的诗
1、多少艘艨艟一齐发,白帆篷拜倒于风涛,
2、从热闹中出来闻自己的足音。
3、从此,卞之琳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4、————————————
5、此刻在这里做了店小二。
6、《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7、如今莫非是火车的怔忡?
8、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9、她是个精灵,擅丹青,通音律,热烈、活泼。
10、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
11、把烛新亭下(猜卞之琳诗目)谜底:灯虫。释谜:把烛新,会意烛字要拆分,亭下扣丁,组合得底:灯虫。拓展资料:卞之琳:《灯虫》可怜以浮华为食品,小蠓虫在灯下纷坠,不甘淡如水,还要醉,而抛下露养的青身。多少艘艨艟一齐发,白帆篷拜倒于风涛,英雄们求的金羊毛,终成了海化的秀发。赞美吧,芸芸的醉仙,光明下得了梦死地,也画了佛顶的圆圈,晓梦后看明窗净几,待我来把你们吹空,像风扫满阶的落红。
12、抽出来,抽出来,从我的梦深处
13、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14、有人说这首诗是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四妹——张充和写的。卞之琳跟张充和相见并不多,张充和其实更一早拒绝了他的爱,但张充和从来没有在卞之琳生命中消失褪掉。卞之琳给张充和写过很多信,但她从未回过一封。抗战胜利后,张充和嫁给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并跟丈夫赴美定居,卞之琳则留在大陆生活。
15、如果我们把“你”当作诗人自己,还有另外的一种解读,这句话是对方的发问:你不是说你愿意载我吗?那你的船呢?载我非要有船不可的呀。女人真是咄咄逼人。诗人回答不上来了,只好请对方下楼去看看那些美丽的杏花了。当然,“你”还有第三种解读,就是指的女主人公,诗人想载她,却一直找不到对方的船,就是说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对方知道,尽管如此,他仍希望对方能下楼来,看看这满满的杏花,那可能寄托着诗人欲言又止的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希望对方能懂得。
16、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17、《断章》这首诗,几乎人人都会背。然而,你知道作者是谁吗?诗中的“你”又是谁?这唯美的诗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18、曾经弹响过脆弱的钢丝床,
19、本文摘自初岸文学出品图书《名家读新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这首作于1937年的《无题》之五(据张曼仪《卞之琳年表简编》,卞“(1937年)3月到5月间作《无题》诗5首”)从散步起笔,又收于散步(款步),兴之所至,随意点染,极其自然而然:散步的途中随手于路边采了一朵小花,插在了(某人)衣襟的扣眼里(所谓“襟眼”),于是悟到:惟因襟眼是空的,才能用来插花遣兴;惟因世界是空的,才可供人款步来去。
1、其实诗情是无我,是美丽,我一点也不替他着急了。那么你就是钉一只蝴蝶在墙上,虽然无聊,虽然着急,还是美丽的,即是诗情美丽,可以与庄周梦蝴蝶比美也。现代诗人的梦真应该在火车站上!所以有卞之琳的诗也。
2、卞之琳的《断章》《无题》读解
3、卞之琳出生于江苏南通,祖籍南京溧水,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他在北京大学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并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他的诗歌在《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抗战期间卞之琳曾在各地任教,诗歌《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也被公认为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4、他醉心于新诗技巧和形式的试验,广泛汲取中外诗歌的营养,善于“在微细的琐屑的事物里发现诗”(朱自清语),同时给新诗带来了智性(哲理的诗趣)。
5、只可惜,在当时张充和的心中卞之琳只是一个好友,而不是情人。后来张充和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一个美国人傅汉思,并且在婚后跟着丈夫出国定居。但是国内外的通讯非常不方便,卞之琳跟张充和一度断了联系。
6、如果你有自己写作的诗歌,希望被点评,
7、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8、而如此朦胧浪漫的诗,折射在现实中,却是一段爱而不得的忧伤恋事。
9、卞之琳,在家乡念完了初中,他考上了上海的浦东中学读高中,1929年毕业。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大学,随后参加新月社,与老师徐志摩、林徽因等新月派诗人有了更多接触,所以,也写了不少的诗、诗集,自然也就归入了这个文学流派。
10、《距离的组织》的特点,是用新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灵感来写诗。当我们忽然了解:远在罗马帝国倾覆之时就爆发而致突然灿烂的星球。直到1934年12月,其光始传至地球,这时候,我们在惊奇之余,是否也获得了某种新的宇宙意识,是否对时间与空间的相对关系有了较具体的了解,并从而更新了思维方式与认识习惯呢?犹如读过弗洛伊德学说之后,人们对梦的含义已经有了新的解读方式。
11、今天是卞之琳先生的诞辰,让我们再来欣赏几首诗歌,感受诗人的纯粹。
12、法律的长枪刺上去自己会折断,
13、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言不与人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许多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而诗人正是在这短短的两行诗中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写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14、杨柳枝招人,春水面笑人。
15、锦袍掩蔽了一切。罪孽镀了金铠甲,
16、卞之琳具有极强的思辨能力,阅读其作品可看到哲理的天光,从而感悟到其诗作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17、凭你们穿洞开窗的褴褛,
18、在卞之琳的《无题》中,处处都充满着对爱情本身的预见性和自知性。我想就《无题》来分析说明这一点。正如后来诗人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
19、年轻时的卞之琳、张充和
20、是啊,船呢?没有船又如何载得了她?于是诗人马上笔锋一转:“下楼去!”或者那里就有船了吧,可是诗人又不写有船没船,只是说“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从表面上看,结果似乎是未知未定的,因并没交代“船”到底有没有,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诗人找不到船,而杏花倒是现实的,诗人极度苦闷,所以下楼去看杏花不过是他转移话题的一个幌子罢了。
1、这真是最美丽最新鲜而且最具体的诗,除了卞之琳任何人不能写。
2、究竟还只有雨同诗人有关系,朋友未必要你负责,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甜蜜,或者还如古诗说的“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第三处没消息倒是自己的事。
3、有照片为证,张充和也到海门来过。我在一本书上见过一帧照片,说明她到过海门,是张充和拿了一根钓鱼杆在屋后边垂钓,一副如邻家女孩般怡然自得的模样。边上有谁我不知道,不能确定这次是卞之琳专门邀请她来,可能的情况是,当时海门有一女性在充和父亲办的苏州一中学当教师,后来应邀回到海门主管一所小学的教务,她特别邀请张充和的姐姐临时来教授了一阵,所以,可能她是随自己的姐姐从江南的苏州来江北的海门看望姐姐。因为有卞之琳,我想当然海门也成了张充和特别愿意的一个去处。
4、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