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美劳动精神的古诗词
1、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光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的火焰。在这强烈的阳光烧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的庄稼变成枯焦的样子。农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将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要落空。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一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怎么能够活下去呀?他们的心里焦急万分,就像是开水在煮。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这样痛苦,可是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一点也不劳动。他们靠农民的血汗养肥自己。炎热的夏季,他们十分清闲自在,扇子摇摇,潇潇洒洒。这一首古代民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生动恰切的对比,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2、在诗人们眼中,农民的一生充满了汗水与血泪,他们以土地为生,身卑如土,与家畜为伴,命贱如鸡。这不是轻视,而是实情。
3、且看白居易那首《观刈麦》:
4、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5、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6、◆(工会要闻)伊春市总工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先进大会隆重召开
7、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8、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家望晴》
9、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10、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11、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12、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14、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5、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1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7、手把青秧插野田,抬头便见水中天。——《插秧歌》
18、是的,王维并未特意写到他的体力劳动,但相信他在漫步山水、赏月听鸟的时候,一定不是无所用心、做机器人状,而是开动脑筋,运转诗心,构思诗文。这是精神劳动,寂如不动,而其实一瞬之间就遍阅宇宙人生。
19、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20、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二、劳动精神的古诗名句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其一举一动,其饮食睡眠,其读书写作,其思想志趣,都在他的一咏一哦之中。读其诗,可知其全部人生状态。
3、《秋日田家杂咏》·清代·黄燮清
4、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则向我们展示里打鱼人的辛苦以及危险——他们在风波里出没,生死一线,一不小心就“没”了:
5、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7、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8、诗中交代田园雨水丰足,墒情正佳,农夫们披着蓑衣,半夜起身耕作,人牛都使尽了力气,可东方仍是灰濛濛一片,曙光未明。此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以同情的笔调描写了农夫耕作的辛苦,提醒人们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9、唐代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一首《春中田园作》,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风情画:
10、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11、14:83岁老诗人何鹰回归《青年诗人》担纲名誉社长
12、渊明出身于世家子弟:“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他一生不遇而贫穷,辞官归隐后,诗歌与人生境界均臻至化境,成为中国最伟大的隐士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4、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15、这十二首诗词中的点睛之句,哪句让你眼前一亮?
16、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17、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18、不是说别的人就不会寂寞,没有寂寞;人人都有寂寞,路上旅人,楼头思妇,边城剑客,谁没有过寂寞的时候?
19、精神劳动成为创造精神产品价值的重要劳动。当前,随着现代科技的新发展,精神产品得到广泛发展,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例如研发(研究与开发)产业,图书出版与发行产业,传媒与娱乐业,信息与网络服务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等等。
20、努力表演、大放异彩的同学们
三、赞美劳动精神的古诗有哪些
1、赞美劳动人民的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www.lzcn)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从此农人们常于耕作之中边干边唱,借以加油鼓劲、遣乏解闷。
3、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5、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6、明清时期关于农耕题材的诗屡见不鲜,由于明清开国时期重视农业,农民的生活图景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比如高启曾在《牧牛词》中就描绘出农村的生活场景,清朝帝王比如康熙和乾隆,更是亲自涉猎农耕题材诗歌,足以见得帝王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华夏5000年,农耕劳动源远流长,是由一代代人传承劳动文化,让劳动成为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
7、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8、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9、《青年诗人》致力于挖掘、推广国内青年诗人,唯一投稿邮箱qingnianshiren@sina.com,来稿请发诗歌5首,个人照片1张,百字左右个人简介。
10、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11、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12、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13、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14、这首《农家望晴》,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
15、男耕女织,小儿学农,生产劳动之景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心绪怡然。
16、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18、渊明的诗歌,写的基本是自己。他的诗歌与人生完全合二为像热恋男女一样打成一片,不分彼此。用叶嘉莹先生的话说,他是“用身体力行的实践完成了他自己。”
19、4:第九届安徽中秋诗会在合肥成功举行《青年诗人》团队集体亮相
20、支持单位:《中国汉诗》安徽文学网风铃草文化《豫商时代》
四、关于赞美劳动的古诗词句
1、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2、传统乐器与经典乐器的碰撞
3、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4、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5、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唐代:王维《新晴野望》。
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7、《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8、别人不觉得寂寞的事物,他也会觉得寂寞。
9、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0、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11、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里,抒写了农人收稻打稻的情景:
12、一篇章由启智一(2)班拉开帷幕,此篇章由低年级组11个班组成,多才多艺的演绎方式传承创新着诗词歌赋,歌颂崇敬着“劳而所获”品质。启智一(1)班的同学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诵读古诗《江上渔者》和《悯农》,教师从旁协助解说,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惜农悯农的心情,体验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台下观众亦是身临其境,无一不为之动容。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古诗词的魅力和美德。启智三(2)班用上课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班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加以音乐以及钢琴的辅助,让学生在朗诵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启智五年级的学生穿着整齐的服装,用洪亮的声音传递了他们满满的自信,饱满激昂的精神展示了他们别样的风采,为第一篇章的落幕画下完美的句号。
13、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14、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蚕妇(北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5、主办单位:《青年诗人》编辑部
16、还有李绅那两首家喻户晓的《悯农》诗:
17、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9、你们微笑着,抹去眉毛里的汗珠,你们用钢的意志,骄阳熔不化的石头,狂风撞不垮的石壁,暴雨穿不透的岩层钻破。
20、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五、体现劳动精神的诗句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3、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4、25:迎接世界读书日,《青年诗人》主编张培亮走进肥西上派
5、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6、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7、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8、早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直接歌咏劳动的名篇。最著名的莫过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首诗反映了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体现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
9、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10、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这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11、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12、白居易《紫薇花》写得那么巧,那么美,却那么寂寞。
1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4、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5、《其十五》:“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16、白话文:水的深处适合种菱,水浅处适合种稻子,不深也不浅的地方适合中荷花。这句诗词描江南劳动人民充分利用自然生产的情形。
17、《贫女》是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作品。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质朴,以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其中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广为流传,是人所共称的佳句。
18、在渊明的诗里,无非是种豆锄草、聚会饮酒、采菊看山甚至责子、乞食之类的事情,但这就是他的主要生活啊,所以他的审美与思想主要依托于这些载体。令人惊叹的是,就是这些很乡土、很平常的载体,一经渊明诗思与人格的含咏体贴之后,竟然变得那么魅力无穷,让人一读叹赏,再读沉醉,三读满心愉悦,即白昼而思梦,虽无翅而欲飞。
19、《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20、原名李瑄,笔名“笑笑书生”、“白也”。书评人、城市评论人、诗歌、随笔与小说作者。素以杜工部李义山为诗歌榜样,苏东坡曹雪芹为书房密友,王尔德汉德克为写作向导,纳博科夫科塔萨尔为文字师傅。诗兴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以往,云可赠人。从吾所好,自得其乐。曾在《山东文学》《星火》《北方文学》《星星诗刊》《文学自由谈》《深圳青年》《中华读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100余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关不上的门》。
六、赞美劳动精神的古诗词
1、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2、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通过歌颂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他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3、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4、美女的金首饰和王侯的金印,那黄金都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从浪底沙中淘洗出来的。
5、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