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诗
1、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2、被一声神鸟的吟哦,而唤醒的孤独而伟岸的魂魄
3、在端午节由来的诗词中有这样一段话,足已表明了端午节的由来,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深
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5、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6、白话文释义: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7、龙舟跃起,两岸青山依旧你奋力摇动船桨我挥舞着彩旗。江水远去舀起一瓢装进岁月,阳光照亮我们的影子
8、(英子点评)第50辑:辛丑“端午诗会”绝句选评||英子评诗微刊第285期
9、一株菖蒲,站成后人的脊梁
1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复屈原。
11、且听琴上情中韵,莫问生前身后名。
12、敦煌的飞天,弹响哀伤的情结
13、划开的水面归复平静,白帆点点飞鸟追逐自由几千年前纵身一跃,跌碎了一个故国的文明。诗篇如一朵朵白云擦洗着汨罗江上天空一片片湛蓝泼下来
14、活动当天将邀请六位读者,两人一组进行朗诵。
15、《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6、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17、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18、打开如下链接,可赏读更多精彩:
19、它触摸到了,忧郁的方向
20、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二、端午诗句古诗大全
1、也只有你,隐隐投过来的目光
2、伶人扮个钟判官,沿街跳舞扑蝴蝶。
3、更多相关端午节的短诗词的问题>
4、原文: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5、背心老虎画分明,王字眉中写得清。
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7、辛丑“端午诗会”律诗选评
8、●全省“两优一先”拟表彰对象公示啦!高平入围都有谁?
9、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
10、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1、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12、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13、《满庭芳端午》(清初·沈宜修)团扇裁冰,宫盘射粉,画帘不上银钩。绣符艾虎,双绕玉搔头。皓腕轻笼彩缕,蒲英泛蚁绿金瓯。雕栏外,桐花低映,红袖赏扶留。香浮。风淡淡,回廊转午,人倚重楼。问当年菰黍,谁为飘流。杨柳斜阳归晚,人去后曲散梁州。空余下,暮云凄霭,长绕楚江秋。
14、(英子点评)第38辑:“群英诗会”第50辑作品选评||英子评诗微刊第209期
15、年年端午年年祭,此种“待遇”,屈原已经“享受”了2000多年,“错将端午作清明”道出这种祭祀怀念屈原的方式如同清明一般,这是此律与众不同的写法,尤见作者匠心。颔联以流水对式道出诗人逍遥自在的性情,“莫问生前身后名”情理相生,洒脱俊逸,乃“诗人自道”也。屈原本是一诗人,“些许离骚当了了”,若是“太多羁绊”则会“误卿卿”,以致自沉汨江,此为作者以自我的人生价值观所作出的评价。尾联假设:若留大好青山在,未必荆湘会姓赢。此联大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意味。从中足见作者并不赞同屈原的做法,而是以“看得开”的心态对之,屈原泉下有知,或可改变其做法不?
16、岁岁肥鱼香粽吞,汨罗江水带刀痕。
17、幸好,春天的花已结成果实,千年的香草已度成米粽的香
18、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知解,树转午阴凉。
19、喂养群山、星宿,喂养童话、河水里的鱼
2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答昔冤。
三、端午诗
1、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2、(英子点评)第43辑:“群英诗会”第59辑作品选评||英子评诗微刊第243期
3、《端午又咏屈原》(当代·陈振家)萧艾椒兰谁与征?离骚读罢不胜情。向来耿介事多忤,世上阿谀运却亨。得失干身宁复顾,安危系国实难平。瑰奇遗赋留千古,汇作仁人志士声。
4、舌尖上的愉悦就被风吹散
5、《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6、《端午集吴郎中峻伯宅得山字》(明·谢榛)令节方牢落,招携慰旅颜。彩丝忆儿女,蒲酒话乡关。楚俗千年后,燕歌一醉间。坐看新月色,犹自傍西山。
7、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8、堪笑楚bai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三言二拍中有段传奇叫“陈可常端阳仙化”,说的是南宋落第士子陈可常在端午节升仙的故事,他做了一首(菩萨蛮),内中就说:包中角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0、《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1、沉沙千载后,还恐醉人多。
12、更有龙舟端午节,城垣安静颂贤能。
13、纸间,留下大片大片冷得发白的词语
14、端午即事(文天祥)
15、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6、汩罗中华诗人节范诗银吟长来电相邀因疫情防控未能成行特步李之仪端午二首韵相寄
17、千年未尽平生意,吟魄犹将大道求。
18、她开始掏出内心的火焰,点燃一朵玫瑰
19、解粽、泛雄黄、菖蒲、火酒、食腊味,男女佩丹符,系五色丝于臂,簪花插艾,与他处大同小异。
20、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四、端午诗词名句
1、楚国昏王冤狱殁,秦兵白起破城开。
2、(英子点评)第45辑:“群英诗会”第63辑作品选评||英子评诗微刊第255期
3、女孩们的手腕系上五彩绳
4、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5、唐文秀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6、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7、更有一桩须记取,送将臭眼出前门。
8、(初六日,家家带女儿还外家吃馊粽子。)
9、艾草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貌不惊人,却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备受人们喜爱。这首咏物诗道出了寻常草的不寻常作用,语言朴实,内容充实。首联交代艾草的生长环境,突出艾草毫不起眼的“平凡”身份,埋下伏笔。颔联写艾草的香气迷人及葱茏的绿意,这也是艾草的重要特征。颈联道出艾草“无欲无求”的淡泊情怀,只求默默地为人们驱毒避凶。尾联自然生发赞叹之情:“莫看身微非小可,一株野草被神封。”上下分句两相对比,说明艾草因功用之大历来受到的丰厚“待遇”,一直以来是“神一般的存在”。“无求仙阙赢尊宠”却不经意间“被神封”矣,无争而自得,这是一种非凡的境界。平凡之身有着不平凡的境界,作者以“艾草”之名道出了人生至理,值得一品。
10、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
11、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12、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干古。
13、《中华辞赋》2021年第2期“名篇雅赏”||英子:田园小赋写真情
14、“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经典诗词朗诵会
15、(众家集评)选评英子诗词12首||英子评诗微刊第237期
16、有多少因幸福而震颤的花叶
17、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18、暗藏一只白蝶破茧而出的高蹈独舞
19、②食鲋鱼以清蒸为宜,清蒸鲋鱼配料以鲜笋为宜,郑燮画作有题诗作:“扬州鲜笋趁鲋鱼,烂煮春风二月初。吩咐厨人休砍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20、若留大好青山在,未必荆湘会姓赢。
五、端午诗句古诗
1、羁情苒苒生如草,今夜荆湘梦几巡。
2、年青的吼声震碎一地枯萎
3、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4、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回渠何。
5、求索何辞跋涉遥,导夫先路有离骚。
6、让这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7、明代实战枪法谁哪家最强?
8、更向槽坊求几个,酒中大枣味偏浓。
9、原文: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0、(钟馗像前,例供小炉,烧紫降香。)
1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2、些许离骚当了了,太多羁绊误卿卿。
13、(英子点评)第39辑:“群英诗会”第51辑作品选评||英子评诗微刊第219期
14、一首端午诗,几多离人忧
15、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制黄酒可驱邪。
16、至雨季寒冷,至大雪纷飞
17、(英子点评)第44辑:“群英诗会”第61辑作品选评||英子评诗微刊第251期
18、街衢是一条拧不干的旧衣
19、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端午的龙舟,多么欢乐啊!
20、《拾野鸭蛋》(当代·聂绀弩)野鸭冲天捉对飞,几人归去路岐迷。正穿稠密芦千管,奇遇浑圆玉一堆。明日壶觞端午酒,此时包裹小丁衣。数来三十多三个,一路欢呼满载归。
六、端午诗
1、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午节,以老虎背心令孩子穿之,食时以雄黄写于孩子眉心,食后丝绒穿针一枚,兼取小钱一个,连同雄黄、艾叶,弃大门口,谓之送臭丽。)
3、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此律着重表现了屈原的政治才能与爱国情怀,悲剧色彩较浓。首联总起,道出屈原在朝的政治才干,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但是“只恨清风总不来”,说明屈原未遇明主,他的政治理想遭到阻碍。颔联紧承,说明昏庸的楚王导致秦将白起攻城而入。颈联道出一个国家的衰亡与君主不听直言而闻谗言有着直接的关系。报国无望的屈原以身殉国,投到江心依然心系祖国,“投到江心回首望”写出了屈原自沉的矛盾、痛苦心理。“云烟已锁故乡台”以景语说明祖国前途的渺茫,为屈原之死增添了无限的悲剧色彩,亦说明屈原之死并未挽救祖国的命运,是为一叹!“不”字重,或可避。
4、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道
5、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6、材料化学分析有哪些物理方法?
7、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zd符。
8、①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简称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有裹粽子、吃五红、挂钟馗像等习俗。
9、鸟儿挥舞着翅翼,把辽阔的天空洞穿
10、小孩取名,取出高分好听的名字,端午古诗,起名分析姓氏格局,给宝宝起好的名字,小孩取名,结合传统国学取名,科学取名!
11、阿婆角黍裹尖尖,火腿丁儿定暗添。
12、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14、《端午日独坐长山署中有感》(明·王世贞)亦知佳节在,掩卷自沉吟。乳燕窥人静,飞花染坐深。彩丝儿女事,纨扇岁时心。有酒谁堪酌,徒令百感侵。
15、●方便!加装斜坡垫,停车不再难
16、让一片叶子,长出故事的回钩
17、《皇帝阁端午帖子》(宋許應龍)清净无他好,歌风舞舜琴。阜财并解愠,总是爱民心。
18、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些被历史遗弃的坟冢和家园
1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0、多是忠臣演悲剧,问谁解得个中愁?
1、2020中国襄阳·孟浩然田园(山水)诗词论坛||张金英:当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点与审美期待
2、《题朱审寺壁山水画》朱审偏能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阊门即事》耕夫占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应制为宫嫔咏》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应制贺边军支春衣》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3、白话文释义: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4、华夏五千年的土地上,早已粽香四溢
5、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8、千年朝政风兼雨,一部楚辞春又秋。
9、湘楚千秋多国士,汨罗一夜聚诗豪。
10、张金英天涯吟稿||英子评诗微刊第211期
11、庚子冬观看汨罗江之夜歌舞晚会
1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3、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兰佩,更怀椒。
14、屈子不堪归故里,江山依旧属王孙。
15、五月春将尽,角粽始传香。碧叶胜翡翠,糯味赛琼浆。龙舟犁镜湖,忠魂享祭飨。端午普天庆,华夏福祚长。我即兴作的,献丑勿怪……
16、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也一样仰慕他。
17、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18、不怜几洒匡言苦,更悔无闻媚术哀。
19、秦灰劫里怀天问,楚泽香中赋远游。
20、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1、泽畔行吟人不见,离骚读罢泪沾襟。
2、(英子视点)第三辑:春天的约会——辛丑“春之韵”走笔|英子评诗微刊第227期
3、料想灯阑人散后,满江寒碧涌离骚。
4、《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紫苑黄鱼佐酒浆,钟馗跳舞闹端阳。
6、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7、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8、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