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1、翻译: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明)唐寅的《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4、天人协应龙颜喜,敕赐开筵玉墀里。花插乌纱映锦袍,酒斟玉斝浮香蚁。
5、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6、不过诗人就是诗人,想得也比普通人多一点。所以诗歌的最后,诗人快乐之余又忍不住一阵悲哀,想起了时间匆匆,人生如梦,悄然年老,真是悲与乐同在心头,百感杂陈,令人不由产生共鸣。
7、诗歌重叠方式运用于全章的,在《诗经·国风》中比比皆是,每章字句大同小异,或易词申意,或重章叠句,如《郑风·褰裳》:
8、岂能狂落魄,只似醉瞢腾。媪拜儿看笑,蛮妆鬼见憎。客中犹有酒,乱后此看灯。携手沙河路,前身梦里曾。...
9、官里逢重归心切大刀。美人痛饮读离骚。因感秋英、饷我菊花糕。
10、——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艺术——
11、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词牌名解释《生查子》,词牌名,“查”读音为“zhā”。《生查子》最初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陌上桑》、《绿罗裙》,敦煌曲子词也用这个调子。根据历代词话记载,唐代韦应物曾写有这首词,可惜散迭。
13、围香春斗酒,坐月夜吹箫。
14、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15、三五元宵节,连年气候同。
16、诗曰(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17、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18、译文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19、懒随翠影红香走,自买梅花插烛看。
20、李商隐的《观灯乐行》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第一句形容了京城的月光如水和花灯如山。
二、有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1、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作者:崔液
2、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
3、即使读者们对元宵的诗词不了解,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这句肯定或多或少都会吟诵。
4、首推两首,你们绝对都读过。
5、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
6、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8、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9、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0、雨点稀疏掩月明,无妨今夜尽欢情。阑珊意散烟花闪,豪放心收爆竹鸣。鼓击锣敲迎福景,龙腾狮舞伴春声。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雨夜元宵》作者:杨璐
11、(清)丘逢甲的《元夕无月》: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12、桂月黄昏,金丝柳换星摇。
13、《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14、认得游踪,花骢不住嘶骄。
15、其实,从唐朝起,我国民间就有元宵节观灯的风俗。而到了宋代,元宵同时也是年轻人幽会谈情的时机。于是有了后面两首词的推荐。 一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全词先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这是两人相会的背景,再点出幽会的情节。 接着写今年的元夜相思之苦与痛,从而表达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和深深思念。 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先写过去的乐衬托今日的悲,更深刻。
16、故事: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17、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18、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19、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20、《正月十五夜》,全诗如下: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三、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有哪些(小学生)
1、元夕二首(明)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2、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3、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4、满眼春光万物华,小桥杨柳近人家。
5、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6、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7、赏心又届元宵节,独对青樽挹望舒。
8、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9、(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
10、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清)符曾
11、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几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下一首
12、解语花·上元(宋)周邦彦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13、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14、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15、符曾《上元竹枝词》: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16、《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全诗如下: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这首诗通俗易懂,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在宋代,元宵节时候的热闹场景,同时,吃汤圆是中国悠久的元宵节习俗。
17、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18、1块钱是爱,2块钱是情,谢谢哦
19、(作者) 欧阳修(朝代) 宋
20、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四、关于元宵节的诗词配音
1、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元宵节将至,我们精选了15首元宵诗词,愿古人笔下的诗意,可为大家带来圆圆的梦、圆圆的爱、圆圆的心情、圆圆的日子、圆圆的运气!
2、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3、(明)李梦阳的《汴京元夕》: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4、欧阳修所选取的场景就是元宵灯节的晚上,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元宵节往事的回忆,写物是人非之感。全词语言通俗,浅显易懂,自然流畅。词作内容情事几乎一目了然,但词作构思巧妙,又很有新意,这集中表现在词的分片上。
5、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6、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
7、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8、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
9、酒垆博簺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
10、晴峦削出青芙蓉,花开宝炬酣春红。玉树琼枝郁葱茜,珠宫贝阙光玲珑。
11、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
12、中国是诗词大国,唐诗宋词元曲,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诗歌体系,诗言情,元宵佳节当然少不了人们抒发感情的与元宵节有关的诗句,收集部分元宵节诗词,供借鉴欣赏。
13、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
14、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15、台城路·上元(清)纳兰性德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
16、“月上柳梢头”是在写一个温馨浪漫的夜晚,而“人约黄昏后”一句中,约会的情侣只是观花灯去了吗?上片的结句如水穷云起,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的词意也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和无尽的回味。
17、这首元夕诗歌的基调同样也是显得比较悲伤,和其他人元宵节团圆的热闹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18、田家元旦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9、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20、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五、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歌赋有哪些
1、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万俟绍之。这首诗写元宵节,充满了清新自然的味道,令人十分可喜。
3、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4、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5、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6、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7、灯光、月光、柳梢似乎都成了爱情的见证。在花前月下相会的一对情侣此时共叙衷肠,他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夜晚,词作没有交代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猜想他们在说什么,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与心上人共叙衷肠,就已经足够了。
8、百度空间为您提供各种有关元宵节的文章: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与古代诗词元宵节闹花灯的来历及灯谜文人眼中的元宵节在国外过的元宵节文章内容详尽,供大家参考!
9、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
10、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1、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12、多少书画家,死在了这两个字上!
13、《生查子》,双调,四十字,仄韵。元、明两代以来,词学家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在汲古阁刻本《六十名家词》中的校注,清代著名词家万树的《词律》中,还有清代的《钦定词谱》中,都用“双调”这个名词,这其实是不准确的说法。
1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5、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
16、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17、蝶恋花·密州上元(宋)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
18、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19、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20、《忆秦娥·元宵节》宋朝·张孝祥
六、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1、王磐《古蟾宫·元宵》: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2、“双调”的词有重头与换头的分别;“重头”的词中上下片字句调式完全相同。《生查子》就属于“重头”词。词人欧阳修根据歌词的特点采取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就形成了章节的重复,歌词反复一遍,词意也有回旋往复的韵致。《生查子·元夕》对后世词作的影响这首词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如南宋词人王迈《南歌子》:
3、词作上片人与景交融,情与景交融,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美好的意境。
4、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下一首,宋朝.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下一首,金.元好问《京都元夕》。下一首,唐代.卢照邻《十五夜观灯》。下一首,宋.朱淑真《元夜》。下一首,明.唐寅《元宵》。等等,还有很多,举不胜举。灯红花放元宵节,紫气盈门瑞气升。祝元宵节快乐!谢邀!?#元宵节#古人描写元宵节的经典古诗词精选 欧阳修(宋代) 生查子·元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5、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6、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7、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宋)赵佶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8、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9、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10、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11、踏莎行·元夕(宋)毛滂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後。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12、(作者) 崔液(朝代) 唐
13、诗人在诗中说王寂不时将金朝大定、明昌年间繁荣兴盛景观摄入诗作,但是由于王寂宦途上的曲折经历,诗人心底不时发出不平之声。
14、下片在今昔元宵节夜晚的对比中,将物是人已非的伤之情,惆怅之情抒发了出来。而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光与灯光辉映的夜晚将词中人的伤感进一步烘托出来,对比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