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业
1、谁的责任,还看不出来吗?
2、杨业果然不负所托。宋军大败之后,精锐死伤大半。契丹料定宋军无力抵抗,太平兴国五年,契丹十多万大军在主帅驸马萧咄李、副帅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的带领下气势汹汹扑向雁门关。雁门关守将正是杨业。杨业部下不过数千人马,正面迎敌根本不是对手。可若不出城迎击,坐困孤城,也注定失败。怎么办?
3、所以北汉皇帝刘崇,其实是有志向恢复汉室江山的,尤其是恢复后汉的江山。后汉所占据的地盘,那就是广袤的中原地区,为此杨业的志向当然也是恢复中原地区的统治。
4、他儿子杨延玉在这场战争中战死了,杨业被俘虏后,选择绝食而死。不过杨业的死,为整个杨家带来了荣誉。
5、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主将,蔚州刺史王侁,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
6、"诸将对杨业冷嘲热讽,杨业没有办法,只好和潘美约定,自己前去攻击辽军,到时潘美等人在谷口布阵,埋伏辽军,
7、杨业和他的儿子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杨家将”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
8、各路大军接连攻下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个州,军队驻扎在桑乾河边,恰逢曹彬的部队出师不利,各路军马都被撤回,潘美等人回到代州。
9、杨无敌率部出征,再也没有回来,他在狼牙村遭遇了辽军主力,重伤被擒后,绝食三日而死,部众全部阵亡,其中包括他儿子杨延玉。
10、为什么,因为东路军一撤,潘美和杨业的西路军就成了一支孤军,深入辽国境内,必将被包围歼灭。
11、山西自古出良将,民间谚语说“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杨业出生在这样的地方,父辈又是地方武装力量的领袖,加之生长在烽火连天的时代,所以他自幼就善骑射,好打猎。每次出猎,他的猎获物总是比别人多。他还常对伙伴说:“我将来当了大将带兵,会像老鹰、猎犬追逐兔子一样。”十五六岁的时候,杨业已跟随父亲出入沙场了。
12、另外,一个更有力的证据,在《宋史》和《九国志》中都记载了当接受刘继元投降时,宋太宗“遣中使召见业”。若杨业是主动降宋,自然在刘继元身旁,宋太宗没有必然另外派遣宦官召见杨业。
13、北宋建国之初,赵匡胤就曾经秘密立下一条规矩: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也正是这条祖训让宋王朝养成了重文抑武的风气,在此后三百年的时间里,
14、西路军进展顺利,大将曹彬的东路军却遇到了麻烦,他按计划进展涿州之后,却被契丹南院大王耶律休哥派兵截了粮道,大军无粮,只能后撤,这是沙场老将曹彬犯下的最大错误。
15、1杨延平2杨延定3杨延光4杨延辉5杨延德6杨延昭(历史上的杨景,历史上杨业的儿子只有这个人物是真有的,杨业和潘美也有,但潘美不是奸臣。历史上,杨景的儿子就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杨景的儿媳妇姓慕容,不是姓穆的穆桂英)7杨延嗣8义子杨延顺
16、潘仁美就是历史上的潘美,潘美是北宋开国元勋,曾和赵匡胤一起在后周同朝为官,二人私交甚好,赵匡胤陈桥兵变时得到了潘美的大力支持,因此北宋开国后,
17、打这儿开始,杨业在辽军心目中,那就是战神的代表。有些嫉妒杨业的将领,常常捏造杨业的罪名,赵光义丝毫不顾这些,甚至将这些奏章全部交给杨业,以此展现自己对杨业的信任。
18、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19、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原为北汉大将,归宋后复姓称杨业。曾因大败辽军被称“杨无敌”。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第二次北伐时任西路军副统帅,受伤被俘后绝食而亡。其事迹后被演为电视剧《杨家将》。
20、杨业奋力交战,从中午到傍晚,果然来到谷口。一看没有人,就拍着胸膛非常悲恸,继续率领部下士兵奋力作战,身上受了十多处伤,士兵都快死光了,杨业依然亲手杀了好几十上百的敌人。战马受了重伤不能前进,于是杨业被契丹人擒住,他的二子杨延玉也战死了。杨业叹息说:“皇上待我很丰厚,我期望征讨敌人保卫边境来报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胁迫,导致军队被打败,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杨业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
二、杨业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1、王侁讥讽杨业:“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
2、原创烧脑,期待您的支持
3、杨业当然不会知道,这些举动成为他在北宋官场的重大污点,间接导致了日后的死亡。
4、比和珅还聪明的清朝贪官,留下千亿资产,子孙至今都是大富翁
5、杨业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杨家将老令公,他的子孙后代都被称之为杨家将。我们也比较习惯称呼他为杨老令公或者杨继业。
6、杨信去世之后,杨业的弟弟杨重勋继承了麟州刺史的职位,因为杨业效命北汉与后周为敌,当然不可能返回后周继承父业。麟州地处北汉与后周边境,杨氏的武装力量有限,没有强大到足够自保或自立,为了保全自己、保存实力,杨重勋在北汉与后周之间不停地摇摆,他以麟州刺史的身份几次投降北汉又数次回归后周。有这样的家世背景,杨业投降北宋之后,难免让人觉得不够放心,而他自己也会先虚上几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当监军责问他是否有异志时,他显得格外敏感。
7、在小说《杨家将》里,潘仁美(潘美)是谋害杨继业(杨业)父子的主谋。他嫉妒杨业的战功,又因儿子潘豹设擂台被杨七郎打死,故而怀恨在心图谋报复。小说里的潘仁美勾结契丹,逼杨继业冒险出征,又违背与杨业的约定,不设伏兵接应,反而将杀出重围求援兵的杨七郎捆在树上乱箭射死……因这部小说的流传,潘美与秦桧一道被打入中国历史的顶级“奸臣册”。但查阅史书却令人心生疑惑,潘美真的是勾结契丹陷害忠良的元凶吗?当世人将攻击矛头纷纷指向潘美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责任人的存在——监军王侁(shēn)。在北宋,监军权力往往高于主帅。潘美虽是名义上的主帅,但真到了拍板时刻,对代皇帝监军的王侁之言却不得不“俯耳恭听”。
8、历史上北宋末年,西军有将领杨志,曾随童贯伐辽,隶属种师道麾下,统领选锋军。据说是招安的贼寇出身,这便是小说里杨志的原型了。
9、杨信去世之后,杨业的弟弟杨重勋继承了麟州刺史的职位,因为杨业效命北汉与后周为敌,当然不可能返回后周继承父业。麟州地处北汉与后周边境,杨氏的武装力量有限,没有强大到足够自保或自立,为了保全自己、保存实力,杨重勋在北汉与后周之间不停地摇摆,他以麟州刺史的身份几次投降北汉又数次回归后周。
10、宋太祖时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进行一些尝试。先是在曹彬奉命统兵讨伐江南时,当中授予他剑匣,开了张空头支票,让他“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
11、杨业被任命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他的对手从北宋换成了辽军。
12、后来的演义中,潘仁美也一直以坏人的形象出现,承受着人们的怒火。懂的人都懂,也只是当成一股风,听完就忘,而无知的人们,却把它当成真正的历史,并牢牢记住。潘仁美无辜地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也因为当今的影视片在延续着。希望当今的影视片能标注一下,让潘仁美能脱下黑锅,喘口气,不要让改编成为事实。
13、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在陈家谷口力战而死。 追赠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
14、他担心自己的风头不保,最后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于是他改变了自己原先的计划。曹彬为了夺取更多的功劳,不顾自己军队的当前情况。在曹彬的草率行动下,辽军找到了破绽,并切断了曹彬军队的粮草。
15、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16、杨业一生抗辽,从北汉时起,就在雁门地区抵御辽兵南下,一直到归宋以后,前后三十多年。辽兵南下掳掠,对当时北汉和后来的宋朝百姓来说,都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杨业抗辽就受到宋朝和宋以后历代人民的称颂。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杨业、杨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乡里儿童村夫),皆能道之(都能讲出他们智勇无敌的事迹)”。杨家将故事的流传也就从此开始。北宋的杂剧中,就有杨家将的故事。南宋时,说书人也纷纷讲述杨家将的故事。据记载,那时说书人的话本里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等。
17、降将的日子是最为难过的,在正统方看来,你既然可以弃城降我,在危急关头也可以降他。实际上,杨业并没有可值得怀疑的前科,与他的兄弟不同,杨业自跟随刘崇之后,30多年间,不管北汉发生什么样的变动,他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志。
18、此时萧太后麾下“三驾马车”之一的大将耶律斜轸已经率领十万精锐骑兵日夜疾驰,赶至山西境内。宋将贺令图与耶律斜轸在五台交战,宋军兵败,死者数万人。潘美率兵往救,与耶律斜轸在飞狐交战,宋军又败。此时辽军已至,宋军接连败北,但潘美不得不遵守圣旨,率军护送百姓南下。
19、历史上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杨延昭(历史上的杨景,历史上杨业的儿子只有这个人物是真有的,杨业和潘美也有,但潘美不是奸臣。历史上,杨景的儿子就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杨景的儿媳妇姓慕容,不是姓穆的穆桂英)
20、说杨家是麟州新秦人,见于欧阳修的《杨琪墓志》。墓志中说:“杨君琪,字宝臣,麟州新秦人也。”杨琪是杨信的重孙,杨业的侄孙。所以,后人根据这个墓志,就说杨家是麟州新秦人。还有,北宋曾巩著的《隆平集·杨业传》以及《资治通鉴》上也都说杨业是麟州人,那是因为杨信在后汉时担任过麟州刺史,当时全家迁居麟州。杨信后来死于麟州,由于长子杨业不在身边,麟州刺史一职就由次子杨崇训继承。杨琪是杨崇训的孙子,欧阳修称杨琪为麟州新秦人,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杨琪的曾祖父就已移居麟州了。当然如果论原籍,杨琪还应当说是保德人。
三、杨业
1、但战局风云突变,辽国萧太后调兵遣将,御驾亲征。5月,辽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军追赶宋军。作为宋军主力的东路军曹彬所部在岐沟关被辽军追上,十万宋军全军溃散,宋军“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2、开元八年(975年),北宋调集精锐,在主帅曹彬的率领下攻打南唐。北汉皇帝刘继元以为宋朝北疆防御必然松懈,命杨业率领大军进攻晋州(约今河北石家庄)。不料晋州守将武守琦在洪洞地区大败杨业。(是月,北汉主命刘继业、马峰攻晋州,武守琦败之洪洞。)
3、因为各种评书、演义、戏曲的渲染,杨业杨老令公已经成了中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杨老令公的死,许多人都归罪于大奸臣潘仁美忌妒贤能,公报私仇。不过,演义毕竟是演义,那么,历史中的杨业究竟是怎么死的?潘仁美的原型潘美究竟有没有责任?谁才是导致杨业去世的真正凶手?
4、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5、宋太宗派遣二十万大军,倾举国之力兵分三路伐辽,决心成就后周世宗柴荣和哥哥赵匡胤未竟的事业,杨业仍然和潘美搭档,统帅西路军。西路军也是最强的一路宋军,从三月到四月,西路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接连攻下了燕云山后九州中的四州之地。
6、在山西省代县城,有一座古老的钟鼓楼上悬挂著“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流传至今的一处珍贵遗迹。
7、宋太宗急忙前去阻止曹彬撤军,曹彬于是便让军士带五天口粮攻打涿州,然而光行军就走了四天,第五天军队已经是疲惫不堪,攻打涿州自然以失败而告终,
8、在读者的印象中,杨业一生作战的主要敌人是辽人,是外族,其实不然。杨业本是并州太原人,从他的父亲开始,就是北汉大将。北汉初建,认辽国为父,倚靠辽国的援助和太原坚城,对抗中原的后周、北宋王朝,保有山西狭小的一块领土。杨业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有二十年,主要是和宋人作战。杨业能打。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业号称“金刀无敌杨令公”。在历史上,杨业也号称杨无敌。只是,杨业这个“无敌”的称号,是屠戮无数宋人将士而获得的。
9、他在赵匡胤还是个都检点时,就在他手下效力,绝对算得上嫡系。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就是派潘美去会见后周大臣,宣读自己的第一份圣旨。
10、杨家将本就是吹出来的。历史上杨家真正可以的也就爷孙三人。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杨文广评书里成了杨延昭的孙子,实际是儿子)。而且这三人真正和中国古代诸多名将比,也就那样。不是很可以。所以杨文广之后,也就没有什么杰出的晚辈。救不了北宋。
11、赵匡胤听闻东路军队已陷入困境,没有胜利的可能。于是,赵匡胤直接放弃了东路战场,将北伐的希望放置在战果最大的西路军队。他命令东路军牵制住辽军,为西线战场制造更多胜利的空间。
12、首先,杨业的家世背景让他难获信任。杨业的父亲杨信原为麟州刺史,当时各种割据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杨家虽然也算是一方豪强,但势力相对较弱,只能于夹缝中求生存。
13、宋太宗听说杨业殉国后,十分痛心,潘美被削秩三级,责授为检校太保。雍熙四年(987年),任检校太师。
14、奈何杨业遇到了一个愚钝无知的上级。当时的负责西线战场监管的王侁,他是拥有这次战场的指挥权,尽管他是个文官,还不会打仗,但潘仁美、杨业必须服从他的命令。当时作战丰富的潘仁美和杨业共同分析和探讨,向王侁提出他们自认为比较妥当的作战方式,但是被否决了。
15、清初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里,也讲到杨信起兵火山地区。还说他亲自去过这个地方,看到杨信屯兵的一座城堡遗址,当地居民称之为“杨家城”。至今,河曲旧城东数十里仍有“杨家城”“杨家寨”等村寨多处。又据清朝初年山西人康基田讲,在河曲附近的岢岚州(今山西岢岚县),出土了杨氏墓碣,上面写着杨业夫人折太君的事。还有,晚清人李慈铭的《荀爽斋日志》说:“今山西保德州折窝村,有大中祥符三年折太君碑,即杨业妻也。”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是宋真宗统治的年代。所以,说杨业是保德人,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有出土文物可以为证。
16、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北汉跟契丹的关系相当好,北汉也曾经多次请求契丹相助,以此对抗后周。那么杨业为何不投降契丹,反而投降仇敌北宋呢?
17、杨家将的正史、戏曲与小说,分裂许多不同的版本,杨业七子的名字和结局都有不同。按照作品年份,人物由大到小的排列为:
18、杨业死战,突围至陈家谷口,见无援军接应,复率残部与敌苦战,终因寡不敌众,负伤坠马被俘,不食三日而死,所部几无一人生还。
19、重要的根源还在于宋朝的军事制度
20、据《辽史》记载,杨业归顺北宋后,与辽军对阵,辽将耶律斜轸责问其:“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足见杨业战斗经验之丰富。
四、杨业的七个儿子叫什么名字
1、性格特点杨业不知书,忠烈勇猛,有智谋。练习打仗,和士卒同甘共苦。代州北部艰苦寒冷,人人都穿毛毡衣服,只有杨业露天坐着谋划军事,身傍不生火,侍卫几乎都冻僵了,而杨业很从容,没有怕冷的表情。他处理政事简单明了,对部下宽容,所以士卒都乐于为他效力。朔州兵败的时候,他的部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赶快跑回去,报告给皇上。”众人都感动哭泣不肯离去。淄州刺史王贵杀了几十个敌人,弓箭用光了才死,其余的人也都死了,没有一个生还的。听说的人都痛苦流涕。
2、北宋名将杨业的死对整个北宋,亦或是后人来说,都是一种遗憾与可惜。他本不该死,却因卑鄙小人王侁的愚钝所害。尽管王侁才是杨家将之死的幕后黑手,但人们总不甘心他就这么死去。所以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甘与遗憾,而作为主帅的潘仁美也因此被安置了一顶黑锅,并背负了一千多年。
3、北汉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小了,地盘不大,兵马不多,战斗力还不怎么样。为此杨业是敢怒不敢言,只能跟着主子镇守太原。
4、公元983年,辽景宗亲征率军南侵,然而在满城遭遇大败,辽军损失多名战将,幸亏耶律斜轸率部突围,才避免了辽军的全军覆没,辽景宗出师不利,郁闷不已,这年秋天,忽然得病驾崩,年仅35岁。
5、他驻守于代州,并于雁门之战中将大败辽军,从此得了外号“杨无敌”,辽军一见杨业的军旗,就纷纷退兵。
6、潘美是北宋开国功臣,为大宋王朝的创建曾立下盖世功勋。驻守雁门边疆时,屡挫进犯辽军。本来是抗辽功臣,不料却因杨业兵败而尽毁美誉,不久即郁郁而终。再加上后世小说的渲染夸张,竟沦为与秦桧齐名的大奸臣!评点这桩历史悬案,在杨家祠堂工作的胡孝华表示:“杨业是北汉降将,本来就不是宋太宗的嫡系,与潘美很难将心比心。另外,杨业身为降将却屡立战功,抢了很多北宋旧臣的风头,难免遭同行嫉妒。说潘美、王侁故意陷害杨业,未必是真,要说他死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倒是合情合理的。”
7、杨业,又名杨继业,故里在太原府石州平夷县,即今山西省柳林县杨家村人。初名继业,生在杨家村,长在何家梁,发迹于刘家沟。所历三村三姓,缘起杨家村生母没奶,寄养于何家梁村何姓,乳母刘氏。日久恩深不回,随兄继恩、继元取名继业,并改姓为何。
8、而反观宋王朝,此时已经日趋稳定,宋太宗多次开展外交活动,派遣使节到渤海和高丽,希望两国能够出兵共同对付辽国,
9、揭秘杨家将第一人杨业手杀上百人后绝食而死44宋太宗赵匡义攻打北汉时,曾下重金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杨业,是杨家将第一人,也就是常说的杨家将第一人,也叫杨继业,杨令公,此人实在达奚长儒以两千人对十万大军居然把敌人打哭了66隋朝因为国祚短暂,所以很多牛人知名度不高,比如名将韩擒虎,杨素、史万岁等等,今天来说一个鲜卑族的名将,此人最后一战实在壮烈!由于文艺青年明英宗:推崇室家之恋与原配伉俪情深159不少人读史都习惯于脸谱化,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
10、“龙”竟真实存在古墓中发现龙的原型,揭开了千年的秘密!
11、命令云州的部队先出发。我的部队驻扎在应州,契丹人必然来抵抗,就下令让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能够万无一失了。
12、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如避血痕。
13、杨业的处女秀虽然比较尴尬,可在之后的突袭战中,杨业的表现却可圈可点,让宋军也敬畏不已。
14、最终,杨业为流矢所中坠马,马亦被射中受重伤,他成为辽军俘虏,其子杨延玉亦战死。杨业则在被押赴辽朝的途中,绝食三天而亡。
15、潘美为大宋南征北战20多年,几乎没有败绩,在官场上也是平步青云,被封为韩国公。这么一个“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全能型人才,在民间文学《杨家将》中,却成了一个背锅侠!
16、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经过了数年筹备,发动了对北汉的灭国大战。大战数月之后,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宋太宗久闻杨业大名,“尝购求之”,一度悬赏抓捕杨业。不过,宋太宗爱惜杨业是个人才,“欲生致之”,要求务必活捉杨业。毕竟“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不过,杨业对待北宋的太宗,却暧昧不清。史料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17、杨业(?~986年6月18日(1)),字重贵,戏剧中常称杨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人。北宋名将,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远近。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号为"无敌"。宋太宗灭亡北汉后,素闻其名,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力战而死。追赠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
18、但是潘美部将以为辽军败走,都打算争功,于是便率军离开了谷口,潘美无法节制,诸军大乱,杨业引诱辽军至谷口,却不见伏兵杀出,绝望至极,拼死一战,死在战场。
19、事情还得从986年的雍熙北伐说起。宋太宗赵光义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调集20万大军,兵分四路北上。当时,西路军的主将是潘美,副将是杨业,监军是王侁。交战之初,西路军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寰州、朔州、应州、云州。可就在这时候,北伐的主力东路军遭到惨败,导致宋军被迫全线撤退。
20、但潘美与监军王侁却迫他率军直趋朔州。杨业知此行必败,出发前约定潘、王率军于陈家谷口接应,而自率军冒死迎击敌军,以掩护大军及百姓撤退。但潘、王闻杨业军陷入重围,乃置杨业军不顾,先行遁去。
五、杨业历史人物简介
1、再看山后战场的西路军,辽国当然不会放过他们,清理完东路宋军,辽军转向山后战场。此时,西路军已成为孤军,东路军被歼灭,中路宋军田重进接到赵光义命令紧急撤军,西路军同时也接到了撤退命令。
2、此战,杨业正是西路军主将,潘美的副将。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这正中了萧太后的诱敌之计。最后导致北伐主力军东路军惨败,南路军被迫全线撤退。
3、众所周知,宋代杨家将是人们敬佩的英雄,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忠诚,保家卫国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与喜爱。而杨家将杨业之死,更让人感到遗憾与不甘,大家把所有的不满发泄在了当时作为主帅的潘仁美身上。
4、此后的十余年,杨业多次升迁,最后担任建雄军节度使,因“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这个“国人”,当然是北汉人。最后的坚持
5、赵雅芝——佘赛花、狄龙——杨业、蔡琳——潘语嫣、苏有朋——杨四郎胡静——明姬公主、王艳——毛小英、寇振海——潘仁美、赵强——潘豹张谊——杨楚楚、严昆——杨七郎、贾乃亮——杨六郎、保剑锋——杨五郎张梓宸——杨二郎、牛萌萌——柴郡主大郎杨延平(林江国)、三郎杨延辉、漪云、柴王、八贤王、寇准、明德太子、管家杨洪。
6、北宋在痛失杨业这名猛将之后,开始对其他人问责。王侁罪有应得,因为他的卑鄙与愚钝,是造成杨业之死的最大原因,可以说,他才是杨家将之死的幕后黑手。王侁最后的结果是被贬为平民,还被发配到荒地充军。
7、杨业不知书,忠烈勇猛,有智谋。练习打仗,和士卒同甘共苦。代州北部艰苦寒冷,人人都穿毛毡衣服,只有杨业露天坐着谋划军事,身傍不生火,侍卫几乎都冻僵了,而杨业很从容,没有怕冷的表情。他处理政事简单明了,对部下宽容,所以士卒都乐于为他效力。朔州兵败的时候,他的部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死在这里,没有什么好处,赶快跑回去,报告给皇上。”众人都感动哭泣不肯离去。淄州刺史王贵杀了几十个敌人,弓箭用光了才死,其余的人也都死了,没有一个生还的。听说的人都痛苦流涕。
8、晚清时,评书中称作七郎八虎:
9、石敬瑭死了以后,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对契丹不再那么恭顺。耶律德光以此为借口,于契丹会同九年(946年)大举出兵南下灭掉后晋。第二年耶律德光进入开封,改国号为辽。他纵兵大肆掳掠,中原人民纷纷武装反抗,耶律德光被迫退出开封北归,途中病死。杨信带领儿子杨业,在耶律德光攻入开封之时,联合府州的折氏父子,共渡黄河北上,攻克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自为州主。这时杨业已有十八九岁。
10、有学者研究认为,看似曹彬被赐予了生杀之权,但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空头主帅。到了宋太宗时期,主帅无权,正因为如此,曹彬在岐沟关战役中,不断因为错失战机而失败。
11、杨业被俘后,送到辽军统帅耶律斜轸处。耶律斜轸责备杨业说:“你同我国角胜三十多年,今天何面目同我相见!”不过,耶律斜轸对杨业的骁勇也很敬佩,想招降他,但是遭到了杨业的坚决拒绝。萧太后和辽圣宗事先下有密令,要耶律斜轸切勿用暗箭伤害杨业,务必活抓。辽将耶律奚达虽然捉住了杨业,但因他是用暗箭射伤再捉住的,而且又没能劝降杨业,萧太后非但没有嘉奖他,反而处分了他。由此可见辽朝统治者对杨业是何等的钦佩和重视。杨业一生抗辽,自然不肯降辽。他被俘后叹息说:“宋太宗待我甚厚,我总盼望打败辽军,捍卫边疆以报国家。没想到却被奸臣嫉妒,逼着我去送死,落得全军覆没,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呢?”他在辽营绝食三天,就去世了。杨业死时是雍熙三年(986年)七月。
12、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
13、历史上杨业有七个儿子,分别是:
14、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宋太宗素闻杨业之名,于北汉灭亡后,遣使召见杨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15、曾经被辽国所灭,虽然有亡国之恨,但渤海国离宋王朝实在是太远了,因为渤海人心有顾忌,所以没给宋王朝回信,虽然宋太宗的外交搞的很尴尬,但是挡不住宋太宗蠢蠢欲动的心,
16、寡不敌众,强如“杨无敌”,也没能战胜这一定律,最终死在了陈家谷,而他的死因还与潘仁美牵连到了一起。
17、杨业,字重贵,戏剧中常称杨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人,北宋名将,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力战而死。追赠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
18、赵光义爱惜人才,可惜多次劝降没有效果。于是赵光义就让刘继元前去劝降杨业。杨业是哭得稀里哗啦,终于选择了投降。
19、刘继业从此事北汉刘崇、刘钧、刘继恩、刘继元四位皇亲,由于家世从武,自幼骁勇,先后担任保卫指挥使,建雄军节度使,号称无敌。直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北汉归宋后,刘继业复姓杨,止名业,改名杨业。
20、杨志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坐镇前军寨,居第五位。《水浒传》记载,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六、杨业
1、潘美开国重臣为排第曹玮是曹彬的第四子,当初曹彬临死前向真宗推荐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曹玮一个是曹璨,真宗问两个儿子谁更出色,曹彬回答曹玮,之后曹玮也屡立战功,三都谷战役大破吐蕃李立遵,被封为威国公,死后被追封武穆!狄青,北宋第一猛将,武曲星下凡,大破西夏,最高官至枢密院副使,因为跟范仲淹等革新派交好,被文官集团孤立,死后谥号襄武,排第李继隆是明德皇后的哥哥,算是国舅爷,最大的功绩是平定南唐,死后追封忠武,排第杨业是北汉降将,雁门关大破契丹,死的太早,杨家更多还是靠长子杨延昭和孙子杨文广,排名最后!
2、杨业征战沙场数十年,战斗经验丰富,多次抗击辽军,深知辽军的作战特点,应该说他的建议是合情合理的。可是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那个人不是主将潘美,而是监军王侁。王侁反对杨业的建议,他认为“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王侁的建议得到了另一位监军刘文裕的赞同。
3、随后,他发起突袭、大败辽军,从此威震边境,更获得了“杨无敌”的美称。树大招风,杨业也成为了契丹人的眼中钉,肉中刺。2年后,契丹帝国的皇帝辽景宗去世,继位的是12岁的小皇帝辽圣宗尔。
4、有关宋朝时期的小说和文学作品中,害死杨家将元老杨业的是潘美,但历史上的杨业之死远没有这么简单。
5、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在宋太宗的亲征下终于投降,杨业也因此归宋,得到赵光义重用,将他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仍旧在边关驻扎,防御辽国入侵。
6、七郎杨希,字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
7、显然杨业是北宋非常著名的猛将,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杨业最初还不是北宋人。他最初是给北汉打工的,宋太宗赵光义灭了北汉以后,杨业这才投奔了北宋。
8、在这样一个糟糕的情况下,杨业这个主帅没有出场,就已经输掉了。杨业明智地带领残部退回太原城。刘继元也知道老丈人胡闹,没有太为难杨业。
9、杨业,并州太原人。其父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杨业从小洒脱有侠气,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别人多好几倍。曾对随从说:“我将来当将军带兵,也要像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成年后因骁勇善战出名,多次立下战功,每次都能取胜,时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无敌”。
10、六郎杨景,字延昭,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11、各路大军接连攻下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个州,恰逢曹彬部队出师不利,各路军马都被撤回,潘美等人回到代州。不久,朝廷下诏把这四个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命令潘美等人带领部下的军队保护百姓。当时辽国萧太后和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隐率领军队十多万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兵力、士气很旺盛,不能和他们交战。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只需带领部队从大石路出发,先派人秘密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军离开代州的那天,命令云州的部队先出发。我的部队驻扎在应州,契丹人必然来抵抗,就下令让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能够万无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