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丘记翻译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2、(3)遂使丘壑化为酒场:于是(或因此)令丘壑变成了酒场(一般)
3、②忌不自信(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5、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6、一般认为学习文言文应当从最为近代的作家入手,然后渐渐上溯到明清,唐宋,魏晋,秦汉,最后先秦。这个顺序有合理性。因为从表面上看,明清文言浅近的不少,比较适合初学学习。但读古文比较多的老师,会发现一个现象,即有些明清的文章甚至比秦汉的古文更为难懂。这是因为明清的文学家之前有两三千年的文化积淀,文字、词汇、典故、制度、人名,可以用得纷繁复杂,往往让人不知所措。而秦汉的作者,所读的多只是有限的儒家典籍或是诸子某派作品,因此更容易明白些。
7、(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8、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9、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10、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人,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满井游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1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12、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13、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4、选文当与文学史结合
15、①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16、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1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8、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19、⑩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世家》)
20、在这一短短一段,出现了很多普通学生无法了解的问题,如雅、颂,清庙,商、周、鲁颂,诗书六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令人感到非常陌生。还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学生也不能简单靠注释就能明白其中的问题。所以如果不是从先秦两汉往下学,就处处都是障碍,即便由教材作了注释,讲授时候教师再加以解释,也脱不了生吞活剥的嫌疑,学生于这些问题始终不能通贯。
二、虎丘记翻译简短
1、钱基博也认为上溯式的教学顺序的确有道理,但应当知道中国的文学文字都是脱胎于经书子书。汉唐以下人的文字,虽然格调渐渐低了,但修辞和立意都是有前代的来历的,都是从前辈作品中学习而来的。比如他说扬雄模仿《论语》作《法言》,韩愈《平淮西碑》李商隐认为是学的《尚书》的《尧典》与《舜典》。韩愈的《进学解》,曾国藩认为是模仿东方朔《答客难》和扬雄《解嘲》的。欧阳修《醉翁亭记》,多用“也”字,据说是模仿的《周易·杂卦》。他讲的这还是文字的法式上的问题,还不是很影响阅读。而后他举了欧阳修的《梅圣愈诗集序》,文中一段说: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3、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4、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以前的语文教材都是全国统一的,在文言文的选择上自然无法照顾到地域的问题,但如今各地都有地方性的语文教材,因此钱基博所说的这一点完全可以实现。我们何苦要让学生读什么《石钟山记》,和江苏学生的生活经验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读宋濂的《阅江楼记》或是袁宏道《虎丘记》《西洞庭》、苏舜钦《沧浪亭记》、王世贞《游摄山栖霞寺记》、宋荦《游姑苏台记》呢?这些都是我们江苏的名胜,近在咫尺,不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可以利用其便利资源,学生也会倍感亲切,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5、分曹部署:分批安排。曹,成对。
6、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chī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zhǔ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xìng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dù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7、⑧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李朝威《柳毅传》)
8、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9、喜欢本文的亲们,别忘在页尾点赞哦
10、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
11、今天是2021年9月21日,我是小纪。
12、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13、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14、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15、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
16、⑥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17、⑪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邶风•静女》)
18、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19、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20、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虎丘记原文
1、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2、(钱基博、钱锺书父子)
3、留后世《袁宏道文集》。与他的兄弟并称“公安三袁”。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
4、⑤彼且恶(何)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5、各位热爱语文的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要点,同学们认真浏览,详细笔记。
6、钱基博注意到当时坊间所编国文课本或是不适于时域地域,或是脱离学生生活思想太远,或是杂乱无章、篇次之间没有关联,或是完全与文学史脱节。因此他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7、这些山水游记信笔直抒,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
8、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9、第4题考写法分析。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从全文看,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此处也是一种烘托。
10、荇藻:两种水草名。这里用以形容月光下树的枝叶影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12、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13、⑤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鸿门宴》)
14、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
15、从武林门朝西,望着保叔塔高耸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飞到西湖上了。中午进入昭庆寺,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入湖里。
16、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四字作答。
17、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离骚》)
18、⑨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
19、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20、出自:《西湖游记》是明代袁宏道所做的关于西湖美景的一篇游记。原文:
四、游虎丘小记翻译
1、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
2、2019年第18届古诗文大赛复习资料详解之提高篇(31)
3、(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4、归来后因所见奇异,所思亦虚幻怪诞,乃至赋诗不知作何等.语;时届夜分,床几之间仍觉魈虎呼号;相互审视,则皆似鬼怪。这种真切、独特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景致的奇异、变幻,为第五泄加上了浓浓的一笔神奇,也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
5、《虎丘记》是袁宏道游记散文中的名篇,袁宏道任吴县令时曾六次游览虎丘,辞官后又故地重游,写出这篇《虎丘记》。
6、我们的教材编订还停留在桐城派“文以载道”的思路上。以文章屈从思想主题。有把语文政治化的倾向。要知道文学有其特殊的性质,有其发展来源,有其内部逻辑。不应该将形形色色的文章统属在一个专题下,这样不但掩盖了文章的本质,只突出了文章的表达主题。而且把文言文、白话文和翻译文全都放在一起,毫无文学发展的观念,很不利于学生建立文学的识别鉴赏能力。没有文学史概念的文学学习,绝对是无根之木。
7、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