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陵春李清照
1、李清照是一个对感情生活要求极高的女子,她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这样的她绝不肯忍辱偷生任人欺凌,更不愿与这样的市侩小人凑合在一起。仿佛从梦魇中清醒过来,对于这段婚姻李清照表现得非常决绝,她绝不将就,执意离婚!
2、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心极其悲痛。
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所以这场分别给李清照内心造成的伤害,赵明诚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对于李清照来说,那是刻骨铭心。所以在赵明诚去世之后,她还要把这段对话原封不动地写在上面,那就是要给历史一个交代,她跟赵明诚之间果然是有矛盾的。因为有这个矛盾,她才有可能改嫁,虽然改嫁并不成功。
5、浙江金华县东南。《武陵春》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6、在如此沉重的名誉负荷下,李清照独自面对着一个又一个不幸,她的晚年,笼罩着哀愁暗恨、离怀凄苦,非议谤身。带着残碎的心,她曾客居金华。由此,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读懂她晚年的代表作《武陵春》。
7、“风住尘香花已尽”。我们从“花已尽”这三个字就知道,这第一句就已经把春天给她写完掉了“风住沉香”风停了。风为什么停了?因为原来风吹花落,现在忽然没有了花,这个风吹的恐怕动力也没有了。花落到地上以后,跟泥土结合在一起的香味也入尘。所以我说第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那已经把这个整个的春天,都给它写没了。
8、“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终于停下来了,可枝头的花却已经被风吹落,凋零殆尽。暮春时节,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美好,但词人却兴致不高,她甚至连梳洗打扮的心情都没有。
9、舴艋(zéměng)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10、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11、《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12、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13、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14、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的绍兴五年,也就是公元的1135年。这一年李清照多51岁。51岁的李清照这时候正流落在浙江的金华一带。这首词写了什么?写了什么景象?我们从第一句就已经知道,她是写的暮春的景象。
15、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16、⑸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17、第二点是丈夫去世,李清照悲情难抑。她的丈夫赵明诚真是个收藏家。在北宋的时候,收藏已经是非常有名的了。那么北宋灭亡以后,他们也只能南下了,1129年的五月份他们到达了池州,这个池州是现在安徽。到达池州的时候,赵明诚又受到了朝廷的任命通知,南宋让赵明诚去浙江的湖州担任知府。那么这一下,赵明诚跟李清照就没有办法继续往前走了,因为赵明诚接到这个通知以后,第一他要赶紧去建康,也就是这个宋高宗所在的地方,要去报到,然后要到浙江的湖州去上任。那么这就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赵明诚跟李清照要暂时分别了。
18、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9、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20、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二、武陵春李清照赏析
1、我们通过赵明诚这个序就知道,赵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他确实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李清照对于收藏她就不是这样想,赵明诚是要从收藏中来承担责任。李清照只要从收藏中来获得快乐。这两个人对于收藏的意义不同,必然导致了一些矛盾。这个矛盾李清照自己也记录下来了,她说“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慄。”
2、最后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李清照是极擅长写愁的。除本词将愁写成有形体、重量、动态外,她还在其它词里将愁写得有长度:“如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浓度:“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等等。这些都形象传神,韵味幽深。
3、倘若她活在现今社会,但愿她再不会被人辜负。
4、那么这个故事是谁说的,是引用的李清照的话。李清照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词论》曹元谦念奴唱完了以后,李清照她的原话叫“咨嗟称赏”。什么叫“咨嗟称赏”,也就是对曹元谦、念奴的演唱技巧佩服得不得了。那么李八郎唱完了以后,李清照怎么说李清照说“众皆泣下”。大家都泪流满面。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李八郎当然是有高超的演唱的技巧。但是大家欣赏的不是他的技巧,他把这个歌就唱到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里去了,哪个境界高?这当然是李八郎的演唱的境界高。因为以情动人,总是比以技巧来让别人佩服,显得更高一筹。
5、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6、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7、●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8、等酒过数巡音乐响起,下面就是演唱的环节,那么最先演唱的谁?最先演唱的就是曹元谦、念奴。那么曹元谦跟念奴两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一个巨星呢?现在我们对他们的具体身份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在唐代的天宝年间,知名度非常高的这么一个流行歌坛的巨星。那么曹元谦、念奴一唱,大家觉得佩服的不得了,因为曹元谦、念奴的这个歌唱的技术非常高。
9、●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0、如果我们这样一问的话,赵明诚这个回话就太冰了吧。而且告诉她要“与身俱存亡”。就是让李清照跟这个东西要共存亡。换句话来说,如果这个东西丢掉了,你李清照也就别活了。你李清照如果还活着,那么这个东西就必须在。你说李清照可是一个诗人,诗人是非常重感情的,赵明诚条理分明的回答,最后把李清照的生命跟一个冰冷的宗器放在一起,这一定不是李清照想听到的。
11、人教版九年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2、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13、⑺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唐张志和《渔父》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14、“闻说双溪春尚好”什么叫闻说?“闻说”一定是她去问了,她去问这里春天没有了,哪里还有春天?有的人就告诉她说有个地方叫双溪,那里的春色,因为在山里面还不错。
15、词的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上片主要描述了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
16、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
17、她说我这满怀的愁情,坐在那小小的船上,那个小小的船,能不能承载住我满怀的愁情。我想,这个比方本身就很好。因为,愁情我们说再多的愁情,它其实不具有一种重量,但是李清照她就觉得,把这种抽象的感情,她觉得好像有一种具体的重量,这个压抑的内心。所以她觉得既然压抑自己的内心,会不会也把这个小船给它压沉掉了。所以,我们读完这首词以后,我们觉得李清照是不是写得一波三折呢?先是满怀的绝望,然后慢慢的“闻说双溪春尚好”,又来了一点希望,而且“也拟泛轻舟”,要把这个希望那样放大,但是很快这个感情又下沉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种一波三折的感情,在这个词里,可以说表现得淋漓尽致。
18、双本精装,双色印刷,天作之合。
19、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⑼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三、武陵春李清照改写
1、那么正在大家非常赞赏的时候,这个进士就走上前台说,各位,各位,今天我的表弟也来了,想给诸位助助兴,我们请他来唱一首怎么样?那些人以前就没正眼看他,觉得在这个场合你来到现场就已经不合适了,你还要在这里来演唱一首歌曲,这好像也太过分了。所以有的人不仅仅很鄙视地看着李八郎,有的人甚至很生气,让他滚出去。
2、wù shì rén fēi shì shì xiū,yù yǔ lèi xiān liú。
3、上片第一句写景:风停、尘香、花落。有读者可能会觉得尘香是不是写的不好,因为“香”表达了某种美好的情感。其实不然,因为“尘香”是因为花落在了尘土里,所以“尘香”是为了引出“花落”,而“花落”既沿袭了古人伤春的文学传统,这里有多了一层意思,即词人感慨自己人生的遭遇。上片第二句则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太阳已经升高,词人却懒得梳洗打扮。词中并未提及原因,但我们结合词人的经历可以知道:最爱的丈夫已经去世,自己梳洗打扮的再漂亮又有谁看呢。第三四句则描写词人在感叹物是人非的时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此时,上片结束,看似已经把对愁绪的描写推向高潮,其实不然,这只是告一段落。
4、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5、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綦崇礼的帮助下,李清照被关押九天后便获释。出狱后,李清照在给綦崇礼的信中,除了表达感激之情,还倾诉了她再嫁的辛酸和悔恨,同时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名誉将“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
6、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7、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8、《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9、但是李清照的生活并不都是由这些美好来组成的,还有一些他想象不到的一些变化。比如说北宋灭亡她是没法想象的。比如说丈夫去世,这个她也是想象不到的。所以在这么一种种种的时代的风云跟个人生活变化的情况,李清照的一生真的是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叫“跌荡起伏”我们说每个人都喜欢春天,那么李清照晚年,她对春天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想我们还是先看一首词:
10、(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郦波、杨雨)
11、是的,理想、爱情,都不在了,她没什么好失去了,哪怕是拼了命也要冲破这婚姻的桎梏。最后,张汝舟被发配柳州,李清照以坐牢的代价结束了这段不足百日的婚姻。
12、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13、在唐代的天宝年间,在西安的东南方向有一个地方叫曲江。每年进士揭榜以后,来招待新及第进士的宴会都在这个地方举办。那些新考中的进士个个是衣着光鲜,神采奕奕鱼贯而入。那么在新及第的进士当中有一个人他认识李八郎。李八郎是什么人?
14、●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5、“物是人非”。眼前的景物、眼前的东西那都跟以前是一样的,但是人已经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春天、这个暮春,李清照的情绪是特别的强烈。所以物是人非。那哪些物是人非呢?这个“物是人非”的地方太多了。
16、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17、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8、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春日,镜子前的她“云鬓斜插,徒要教郎比并看”,那时的她,多么幸福,多么热爱生活啊!可如今完全是另外一种心境了。丈夫赵明诚早已离世,自己只身流落在金华,景非昔同,万事皆休,欲语终究无人可语,只有无穷的落寞陪伴着她,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无声的眼泪才是最沉痛的情感。一个女人,一个孤独的女人,当她经历了一切常人难以忍受的灾难后,她对命运的残酷,对物是人非的痛,才会有如此的切肤之感。
19、每天学一点,一天一天的进步,逐步积累,积沙成海.让孩子慢慢的喜欢上学习,慢慢的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0、原来,张汝舟参加科举考试是通过作弊过关的,在娶了李清照后,张汝舟一时得意,就将这件事拿来夸耀。李清照在找不到其他更好办法的时候,就抓住这点去告发张汝舟,同时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因为依照宋代《刑统》律法:“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意思就是说,妻子状告丈夫,即便所告属实,仍需要被判刑两年。对于这些,李清照事先都是清楚的,但为了尊严和自由,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便是坐牢,也不肯受精神的奴役。
四、武陵春李清照拼音
1、长达两三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文物丧失殆尽的沉痛打击,走投无路的凄苦绝境,使李清照陷入极大的痛苦和忧愁中。疲惫不堪的她大病了一场,绝望中几乎死去。正是在这个时候,时任右奉承郎监诸军审计司的张汝舟,走进了李清照的生活。
2、第二如果再婚这个张汝舟合不合适。“呻吟未定,强以同归”。这里提到的意思就是说在我把这个问题其实没有考虑清楚的情况下,张汝舟基本上是半哄半强迫地把她娶回去了。如果张汝舟把李清照娶回去善待李清照,那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结果这个张汝舟,不仅仅他不是一个怜香惜玉之人,而且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张汝舟对她是“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就完全无视她的尊严,而且每天要动手打她。你说家暴已经不能容忍,而且每天都家暴。那这是一个怎样的男人?李清照能忍受这样的一个男人吗?她当然是没有办法忍受。所以,最后这段婚姻,中间经过那些曲折,最后终于把它解除掉了。那么讲李清照改嫁这个事情以后,我们可以接着来讨论下面一个问题。
3、●李清照《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
4、象征了人生欢乐时光的逝去,其时,诗人正处在国破家亡的悲惨处境,丈夫去世,自己流离失所,无依无靠。
5、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6、明白了我们上面所说的几点原因,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到了这个暮春,李清照的情绪特别的糟糕,而且糟糕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到了这么一个地步。那就是因为,国家的层面就不用说了,个人生活的变化,也足以让李清照,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一种真是绝望之心。
7、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黄了翁《蓼园词话》),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8、15大锦囊,110个常用词牌,助你踏上写诗之路,让你填词游刃有余!
9、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10、zhǐ kǒnɡ shuānɡ xī zé měnɡ zhōu,zǎi bù dònɡ xǔ duō chóu。
11、那么到了宴会的这一天,李八郞根据这个进士的安排,故意戴了一顶旧帽子,穿了一件破衣服。这个进士就带着李八郎进了会场,他对周边的人说,各位各位这个是我的表弟,他要来凑一下热闹,我就让他在旁边坐坐,大家不要见怪。旁边的人抬头一看李八郎是这样一副装束,觉得好像跟这个环境很不协调,很多人都不大正眼看他,有的人甚至很生气,这样一个场合来这样一个人,他跟场景不合。
12、fēnɡ zhù chén xiānɡ huā yǐdu jìn,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13、所以你如果用收藏来剥夺我的快乐的话,那么我就要反思,这个收藏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就是我觉得李清照跟赵明诚在收藏上的矛盾。其实是无法克服的。这是第一个事情。
14、李清照的收获是可以借词排解心中的苦闷。《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5、●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7、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18、●李清照《卖花担上》——奴面不如花面好
19、晚春一般表达了作者感时伤春,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这里的春,是作者看到春景依旧而物是人非的愁绪,还有点惜春自伤的感觉。另外“春尚好”陡增了轻快的感觉,描绘出一瞬间的心情,和后文“只恐”等一起显得跌宕起伏
20、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简析)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五、武陵春李清照翻译
1、是指李清照写的那首吗,如果是那讲的就是作者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后写作者的沉重悲哀以及无奈的愁绪
2、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3、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出自《词谱》卷二十五引《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宋词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通常以《漱玉词》为标准。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九句五平韵。
4、wénshuōshuānɡxīchūnshànɡhǎo,yěnǐfànqīnɡzhōu。
5、第三点原因就是改嫁失败,李清照雪上加霜。我们刚才分析了赵明诚和李清照,这么恩爱的一个夫妻生活以后,大家可能很困惑,他们两人既然这么相爱,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她会改嫁吗?或者说她有改嫁之心吗?老实说,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但是我看到宋代的文献至少有七八种,明明白白地记载了,李清照曾经在赵明诚去世不到三年之后,改嫁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张汝舟。有名有姓,而且据说这场婚姻持续了不到三个月,不到100天就离婚了。也许不离婚李清照这个改嫁不大会受关注。因为她又改嫁又离婚,所以这个事情就变成了宋代文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6、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7、fēnɡzhùchénxiānɡhuāyǐjìn,rìwǎnjuànshūtóu。
8、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9、李八郎就是当时被公认为的巨星,那么他认识李八郎,也想把李八郎带到现场,但是他觉得他如果事先说,今天的宴会当中李八郎会到现场,那么大家当然会满怀的期待。但是因为事先知道,也就少了一份惊喜感。所以这个进士对李八郎说,兄弟,今天你跟我去,我很感谢,但是我想先不要暴露你的身份,等会儿你唱歌的时候,用你的声音来镇住大家,从你的声音大家来判断,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八郎,这个效果是不是更好?这个李八郞听他这一说,也觉得挺好。因为自己虽然参加了很多的演出,但以这种方式出场,还从来没有过。所以他就答应了。
10、fēngzhùchénxiānghuāyǐjìn,rìwǎnjuànshūtóu。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wùshìrénfēishìshìxiū,yùyǔlèixiānli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wénshuōshuāngxīchūnshànghǎo,yěnǐfànqīngzhōu。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zhǐkǒngshuāngxīzéměngzhōu,zǎibúdòngxǔduōchóu。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1、“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然“闻说”,只从傍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尚”、“也拟”,说明词人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想。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那么只有闭门负忧,独自销魂了。上文“欲语泪先流”一句至此便点出缘由。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然作者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12、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全文及注音如下:
13、李清照擅长写“愁”,从“怎一个愁字了得”,到“载不动许多愁”,她不断推陈出新,将“愁”写到了极致。千古易安的才情又岂是流言蜚语所能掩埋!不论沧海桑田,穿过尘世的浮华,穿越千年的岁月,她仍当之无愧为第一才女!
14、我们读李清照这样的词,我们觉得很奇怪,那么一个在我们看来,冰清玉洁的李清照,她在傍晚的时候连头发都不想梳,这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李清照的情绪这样的崩溃?后面两句其实回答了原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5、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16、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17、她在写给翰林学士綦崇礼的信中细说了这段婚姻。她说自己“信彼如簧之舌,惑兹似锦之言”,却不想“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甚至直言不讳地写出了自己在婚后遭受的家暴:“遂肆欺凌,日加殴击。”
18、或许是感动于他在自己病重时的嘘寒问暖,或许是为了在往后余生给自己寻个依靠,也或许是为了忘却对赵明诚的爱和痛,找一处港湾为自己疗伤,49岁的李清照选择了再嫁张汝舟。
19、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20、白话文意思是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六、武陵春李清照
1、这话什么意思?就是李清照有的时候,不小心把这个收藏品弄脏了,赵明诚就大发脾气,一定要让它恢复到原样。所以李清照就觉得困惑了,我本来就玩这个收藏品,是为了适意,适意就是为了开心,为了自己舒服,现在我弄这个收藏品,我一接触这个收藏品,我反而感到很紧张,你说我们本来是要从收藏里得到快乐的,现在变成了紧张,这完全不是我所想要的。那么这样的小小的矛盾可能会经常发生。发生多了以后,那就成为李清照心中的一个结,而显然这个结,也包含了对赵明诚的怨。因为赵明诚的收藏,那他不是一个人收藏,里面也有很多李清照的贡献。
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
3、解读这首词,首先要了解它的写作时间和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出自百度百科)可见,此时的“愁”已不是少女时期的思春,也不是婚后小别的离愁,而是感叹人生遭遇的悲苦。
4、⑺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5、她先是说赵明诚一接到朝廷任命以后,兴奋得不得了,说“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也就是说穿着得整整齐齐,精神很亢奋,双目炯炯。她说这意思其实就是说明了,赵明诚内心里面满是激动、兴奋。李清照写这个肯定是有想法的,因为她写自己用那四个字叫”余意甚恶“。我的情绪糟糕透了,你说她写一场分别,说自己情绪糟糕透了,也就写糟糕透了就可以了,你为什么写自己糟糕透了的同时,要说赵明诚兴奋极了呢?这不就是在说他们对同一个事情,这夫妻俩个人看法其实是各怀心思,各持立场。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婚姻也是貌和神离呀。
6、●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8、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嫁给赵明诚,其实,真的是度过了一段非常幸福和谐的一个婚姻生活。赵明诚在李清照的生活中,曾经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现在赵明诚去世了,李清照的世界就变得孤单了。我们刚才说《武陵春》不是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吗。
9、那么有这两个故事,我就想到了李清照。李清照的人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她从小生活在一个诗书官宦的人家,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诗歌、音乐、绘画甚至舞蹈,真是样样精通。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那两个人也是琴瑟相和。就是在赵明诚的父亲被罢免了官职去世之后,他们全家退居到了山东的青州,也度过了一段非常和谐很宁静的一个生活。
10、zhǐkǒnɡshuānɡxīzéměnɡzhōu,zǎibùdònɡxǔduōchóu。
11、好在李清照这个人,她什么时候她都会善于调节的,她觉得只要春天在,那么我的心情就会好。为什么?因为春天可以疗伤。春天这么一个浪漫的季节,可以让我暂时忘掉生活中经历的种种的痛苦。所以到了这一年的暮春,赵明诚已经去世,张汝舟也形同路人。两段坎坷的婚姻生活,再加上国破家亡的这么一个经历,让李清照对于春天充满了渴望。身边的春天没有了,还要寻找远处的春天。李清照为自己生命所做的种种努力,让我们后来的人,读起来真的是十分的感动。
1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3、这两句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14、双溪在金华的城南边,有一个东港和南港,这两条溪流汇集在这个地方。所以它叫双溪。那么双溪当然是蜿蜒曲折,风景优美,是当时的这么一个游览的胜地。李清照听这么一说马上就动心了。
15、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16、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17、“物是”比如说眼前的风景跟以前一样。当年她跟丈夫赵明诚收藏的这些收藏品,有部分也还在眼前,但是“人非”,人已经不是以前的人了。比如说你经常说自己也不是以前的自己,至少精神状态和情绪跟以前不一样。再说国家也不一样,从原来一个空前强盛的北宋,现在到了一个偏安在江南的这么一个南宋。这种变化确实是一想起来,国家、家庭、个人这些变化都综合在一起了。所以“欲语泪先流”我觉得这句话,她把她的感情写到了最低点,她有满腹的话想说,但是话还没有出口眼泪已经流下来了。所以这种悲哀的这么一个场景,如果没有一个很深的一个情感的一个体验,它是写不出来的。
18、《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以晚秋景致落笔,实寓以自己的身世厄运,尘香花尽,也正是词人自己的写照。全词以抒写主观感受为主,故境界凄婉劲直,动人悲怨之怀。末句更发奇想,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形象,写的准确而传神。秋天的天空真是太晴朗了,风也停了,只是漫山遍野的鲜花都已经凋谢并化作尘泥了。天边的红日已经高高升起,我却却懒得去梳妆。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呀。我想要开口说说心里话,泪却先流了下来。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时刻,也想前去泛舟。只是担心双溪的小船,载不动我心中的许多愁啊!。
19、悲情虽然有审美的意义,但是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悲情。所以我们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我们也会感觉到,这个充满了悲情的词,真的是非常有艺术的魅力。但是李清照本人,她肯定是不渴望这个悲情的。如果那个春天李清照,果然去了双溪,果然做了小小的舴艋舟去漂流了,果然抚慰了李清照备受摧残的心灵,我真的想用文学的语言说上一句,感谢春天!
20、那么这个张汝舟是什么人?张汝舟,李清照认识他的时候应该就在池州,也就是在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的五月份。赵明诚跟李清照坐了船到达池州,然后这个时候赵明诚收到了朝廷的任命,要去浙江的湖州去任职,因为不能把李清照带着一起去,主要是受伤病太多了。所以,赵明诚就把李清照安顿在池州。张汝舟这个人,当时在池州所在的一个军队里面,来掌管财务工作是个“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