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1、周敦颐就是这样的君子,他写莲就是写自己,写莲就是在写自己的志向啊!这就是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4、了解“说”这种文体。
5、学习别人的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情感,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此篇融入自身,学出自己的个性,体悟出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
6、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
7、XXX:“伯乐”选拔人才要多角度、多层次。
8、针对如此一篇美文,周青老师用“朗读——品读——研读”以贯之,第一步,朗读——这是让学生反复品味、熟读成诵,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品味文言的音韵之美。第二步:品读——这是指点学生明确全文的主体形象是如何得到反复点染刻画的。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自然莲的形象之美。第三步“研读——向学生讲析作品的手法和意境。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君子莲的德行之美。第四步:进行拓展思考,学习君子对品行的坚守。从“音美”到“形美”到“意美”,层层铺垫,顺利推进,水到渠成。
9、活动一读好“爱莲”文章
10、课文分析,探究文意
11、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12、■“香远益清”中重读“益清”,可以突出莲的清香
13、师生交流对“君子”的了解。
14、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15、点拨:散句慢读,四字短语快读;读出“而”字前后情感的变化。
16、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7、蕃:多染:沾染(污染)
18、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19、结尾段(调整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0、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作者以(莲 )作为线索把全文连缀成篇;而两个陪衬是指用(牡丹 )和(菊花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的君子 ),(追求富贵的人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 )
二、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详细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君子的交友的方法。
3、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自译
4、通过大家刚才精彩的分析,老师看到一朵朵纯洁的莲花,更看到一位位高洁的君子!而这位君子就是周敦颐啊,他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洁身自爱。正所谓“君子如莲,莲如君子”啊!
5、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6、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7、风度(亭……亵玩焉)清高
8、播放配乐朗诵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和节奏,并标记在书上。
9、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10、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11、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1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1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如果不是,那还为了写什么呢?
14、■“亭亭净植”中重读“净植”,可以突出莲的美好风度
15、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16、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17、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18、第一个教学板块:赏莲花之美
19、志向、意愿等寄托在某种具有相同点
20、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三、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2、品读——感知莲的形象美
3、(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学生自由读大屏幕上的文字,找出语句特点,学生齐读读出韵律美。
6、老师出示拓展材料(大屏幕出示):
7、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8、(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9、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爱莲说
10、这样抛开传统的串讲方式,不搞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不把文言文的内容弄得支离破碎。抓住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认识,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重点字词。
1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2、初中:451119493@qq.com(联系人:闫井顺)
13、■“濯清涟而不妖”中重读“不妖”,可以突出莲的庄重
14、学生活动一——读文知意
15、这是老师自评和考评经常做的一项内容,你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去分析,字数不宜过多。教学方式的特色学生的评价案例教学的引进师生互动的效果结果评价
16、“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17、屏幕出示:颐(yú)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蔓(màn)亵(xiâ)逸(yì)鲜(xiǎn)噫(yī)
18、亵xiè噫yī涟lián鲜xiǎn
19、君子的品格,那他是不是这样一个人
20、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蕊清香,愈远愈是芬芳;亭亭挺立,清劲纯洁,只可远远瞻仰而不容亵渎的高雅形象。
2、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4、以“这是一篇的文章”总结
5、(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6、课文标题“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7、《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是,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是“天书”,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这堂课我注重了读,读贯穿教学始终。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出味道,读出韵律,这几个环节让学生逐步进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多种形式的读让课堂有了生气,书声朗朗的课堂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课堂结束时全体同学起立齐诵《爱莲说》,将这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8、从“伯乐”与“千里马”谈起——《马说》个性化阅读课教学案例
9、全文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10、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11、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12、“周敦颐,字茂叔,因为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后代的人由于这个原因称他为“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代表作《周元公集》,他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守时曾经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有赏莲亭,那么莲花究竟有何魅力,让一代宗师如此痴迷,还是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14、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15、设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预期目标
16、周敦颐一生独爱莲花,就因为莲具有
17、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
18、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19、整节课周老师突出关键句“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进行教学,可谓匠心独运,独具特色。
20、更因为莲是花中的君子。但是把莲当作
五、爱莲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2、钟南山: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国士的担当。
3、■结合莲的形象,仿写一则助读卡片,解释莲被称为“君子”的原因。
4、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5、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6、濯(zhuó)涟(lián)亵(xiè)鲜(xiǎn)
7、《爱莲说》中,将莲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虽然周敦颐写的这篇短文距我们已有千年左右了,但他所赞颂的莲花品质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8、■“亭亭净植”,重读“净植”
9、读音:蕃(fán)、濯(zhuò)、涟(liá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10、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1、到了,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菊和
12、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13、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14、师(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表格的内容。
15、归纳:“之”的常见用法(1)作助词,相当于“的”;
16、是花中的君子,从周敦颐始,而在中国
17、师生交流明确:作者欣赏菊,但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以求不染尘埃;慨叹世人追捧牡丹,鄙弃这种追名逐利之风;作者自己愿意像莲一样,在污浊的尘世中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18、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1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君子的正直不苟、不攀附权贵;
20、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