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居易和元稹的新乐府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注重描写社会底层的生活和人民的疾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形式灵活自由,表达深切感人。
3、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4、鸿钧有三种含义,一为:天;二为:比喻国柄、朝政;三一为: 鸿恩。(新乐府运动的口号和出处)。
5、新乐府运动是指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作用的诗歌革新运动。
6、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便发生动乱,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白锽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新乐府运动的口号和出处)。
7、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册闭散
8、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追赠尚书右仆射。
9、白居易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诗歌 必须为政治服务,肩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
10、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1、他们在唐代中期积极推动了一场以创作新乐府为主要特征的诗歌运动,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乐府是指一种以新词、新意境、新音韵来表达现实社会和人物情感的诗歌形式。
12、新乐府是指一种以新词、新意境、新音韵来表达新时代、新主题的诗歌形式。白居易和元稹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诗歌创作。
13、《与元九书》便是全面、系统、有力 地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书。
14、“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15、元稹态圆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16、他们的诗歌风格新颖,语言生动,内容富有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白居易和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是对当时浮华的诗风和形式主义的反拨。他们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创作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创作了大量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乐府诗,如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元稹的《织女词》、《田家词》等。
17、他们在唐代中期积极推动了一场以创作新乐府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19、白居易和元稹作为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新乐府诗篇,还通过互相唱和、论诗等形式,交流心得,推动诗歌创作的发展。
20、他们的新乐府创作,不仅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更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元素,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怀和人民心声。
21、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22、大钧指天或大自然。《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飨乐章》:“鸿钧广运,嘉节良辰。” 元 吴澄《咏雪》:“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明 张居正《贺元旦表三》:“岁月更新于凤历,气机初转于鸿钧。” 郭沫若《湖心亭》:“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
23、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24、朝政比喻国柄;朝政。 宋 司马光《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之十:“八十聪明强健身,况从壮岁秉鸿钧。” 宋 秦观《代贺蔡相公启》:“ 姚元崇 入赞鸿钧,初闻远略; 霍子孟 建承顾命,益见忠谋。”亦指执掌国柄的大臣。 唐 李商隐《为绛郡公上李相国启》:“仰台曜以瞻辉,望鸿钧而竚惠。”
25、这两位文学家在政治立场、文学观念上有着高度的默契,成为相互唱和、互相影响的诗友。他们的新乐府创作理念,强调以“实”为要,以“直”为先,反对当时流行的浮华文风,寻求一种新的诗歌表现手法,以更深刻、更生动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
26、他们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音韵清新自然,风格雄浑豪放,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在新乐府运动的推动下,唐代的诗歌创作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始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情感。
27、 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主要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
28、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新乐府运动孕育而生。新乐府运动的创作,既要针砭现实、指斥时弊,自然就不能不触犯许多权势者。
29、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30、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元稹外,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31、新乐府运动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上述理论主张。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乐府诗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时期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各个方面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出了异常尖锐的社会问题。
32、新乐府运动不仅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唐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还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思想财富。白居易和元稹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33、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34、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35、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代表。
36、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37、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38、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39、元和十年,白居易横遭毁谤,远谪江州,以他为主要倡导者的新乐府运动也因此受到挫折。新乐府运动在中国诗歌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0、《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41、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42、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
4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州氏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44、建中元年(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建中三年(782年),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人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45、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