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年,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优良的军事武器的威胁下,被迫同意允许外国教会在中国传教。且教权凌驾于清政府法律之上,教会势力欺压当地百姓,义和团首当其冲反抗外国教会势力。随着义和团势力的迅猛发展,义和团内部出现了官团,也就是受清政府管辖的义和团,领取粮饷,听其调用。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在那一时期义和团的发展的得到了官方政府的支持。
2、神助拳义和团意思是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暴力运动。
3、各国军队以搜捕义和团和枪械为由,在北京城内大肆抢劫财物,官府、民宅被洗劫一空。而且将北京城内妇女,不乱贵贱老幼全部驱入胡同,成为洋人的官妓营。这些妇女被人监管,任联军随意奸宿。(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反映了当时中悔缓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这个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和进步意义。
5、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民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抗、打击帝国主义。
6、义和团的势力不断增长,杀害外国传教士,使帝国主义列强大为恐慌。随后帝国主义列强准备派遣军队进入中国镇压义和团,此时清政府的软弱性就显现出来了,派兵镇压义和团以屈辱求和。但是此时帝国主义列强已然派兵强行进军北京,义和团开始奋起反抗抵御侵略者。清政府一改之前清剿态度,承认义和团为合法组织。
7、“扶清”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灭洋‘’指抵抗乃至消灭列强。
8、并擅自鼓动各国使馆人员捕杀义和团成员,这样的挑衅行为是北京城内的局面更加失控。愤怒的义和团成员在北京城内四处焚毁教堂,最后四处武力挑衅的克林德也被清军士兵射杀。而克林德被杀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使馆成为义和团的攻击对象。
9、“灭洋”在当时游前睁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形势下,起到了广泛动员民众参加的作用。当然也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10、而在北京,八国联军大肆屠杀中国官员、平民、放下武器的清军士兵和义和团。满城皆是妇孺老幼的哀嚎和呼救声,街上满是尸骸,联军将平民如赶牲畜一样进行活埋。将义和团俘虏、平民赶到小巷,用机枪扫射。
11、随后,在这样的局势下,外国政府不顾清政府阻拦,正式组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随后义和团和清军士兵配合共同阻击八国联军。可大刀长枪怎是列强洋枪大炮的对手,实力悬殊,但就是实力悬殊,义和团也没有退缩。
12、随着清政府在这样的危机背景下,承认义和团为合法组织,在清朝官员的默许下,大量义和团进入北京。而此时的帝国主义列强驻扎在北京的使馆人员也开始与侵略者相互配合,最有名的就是德国公使克林德,北京城内本来义和团与洋人关系就紧张,克林德居然带领水手趁义和团练习擅自开枪打死二十多人。
13、“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又会使人们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
14、列强攻占北京,北京顿时成为人间炼狱。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向南进犯保定,向西进犯山西,向北进犯张家口和山海关,沿途烧杀抢掠。沙俄除了派遣军队参与八国联军外,还派遣军队大举入侵东北地区,大肆屠杀中国无辜平民。